“我要买GTR!”
因为时代的缘故,中国年轻人对改装车的初始印象,戏剧性地诞生在周杰伦、陈冠希、余文乐...彼时一派小鲜肉的身上。
GTR、红头机、AE86......从此,秋名山再不是一个地名,而成了扎在很多人心里的一个英雄圣地。
然而,在改装文化上,中国年轻人面前展示的基本上是白纸一张。
幸也不幸,改装文化上的空白预留出了巨大的进步空间,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两会上,不少汽车业的代表对加速中国汽车改装行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李书福先生在两会上直言,由于目前营业执照并没有针对民用车改装的经营范围,所以中国汽车改装行业基本都是处于“半地下”的状态,无论是人员技术还是改装水平,与国外成熟的汽车改装行业都存在着巨大差距。
没错,一方面是产业的“乱”,另一方面是市场的“灰”,虽然无论在全球哪一个区域市场改装文化的受众都只是一小撮人,但是改装文化仍然是成熟汽车市场不该缺失的一部分。
从一定角度上讲,改装文化甚至是一种刚需的存在。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所谓改装,不是我们大街上看到的那些改个排气管油门踩到底就炸街的傻缺党,而是敢把原厂拉下马的那种专业表现。
包围、轮毂、避震、ECU......改装是一门技术活儿,毕竟车子是一个在科学严谨的过程中诞生的产物,牵一发而动全身,既然改就同样要在科学、严谨之下改动。
这就涉及到了技术问题。如果撇开原厂,消费者能够获得更佳的驾驶体验,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该消费者的钱花到位了,另一个就是这个市场成长到位了。
而我们的改装市场只有一小部分人钱花到位了,大部分人连门都没摸着,市场更不用说成长了。
所以改装文化的兴盛程度是一个汽车市场成熟与否的重要检验标准,这有点像今天的手机市场,root、刷机都是当代年轻人早就玩烂了的东西。
说到这,或许会有人觉得发展中国的改装市场是不是为时尚早?毕竟很多年轻人还没有人生第一台车,即便是有车一族也被改装门槛挡在外面。
这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促进改装市场的规范化恰恰有助于降低改装门槛,降低年轻人的玩车成本。
事实上,近来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很多品牌都推出了一些能让年轻人初窥改装门径的产品,比如秒天秒地秒空气的思域,或者月销万台俱乐部会员菲斯塔。
但是这都是些单打独斗的产品,并不是一个成体系的产品家族,能够带给年轻人不一样的玩车体验。
不吹不黑,这个时候我们的视角就应当落在领克品牌上。
放眼整个市场,没有任何一个品牌能够像领克这样促进年轻消费者玩车。一方面,它是本土品牌,在吉利和沃尔沃的双重背书下更容易让国内消费者接受。
无论是01、02还是03,目前在市场上都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火爆程度让领克品牌看上去并不像一个诞生不到两年的“新手”。
另一方面领克作为年轻的品牌,从一开始就把整个家族的基调打造为“潮”、“酷”、“玩”这一方向,从基因上就摆脱了高端品牌“油腻大叔”的形象设定习惯。
可以看到,领克抓在手里的是一种“话语权”,那就是“潮范儿”的话语权。凭借这种话语权,领克的产品能够超脱价格而对越级产品产生审美优势。
比如,我们拿一台运动范儿十足的领克03和一台奥迪A4L放在一起,价格上的差距被风格上的差距迅速弥补,领克车主甚至可以在奥迪车主面前因为“时髦”的问题而产生优越感。
同理,不久前长城汽车与巴博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也是为满足年轻消费者更好的玩车需求进行准备。
不过,我们也需要注意,面对一个尚未成熟的汽车市场,发展改装文化任重道远。
在消费者方面,绝大部分年轻人连认知都做不到,更不用说专业级改装的尝试;在法规方面,不少地方改装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改装后的报备报审令人抓狂;在市场方面,产品价格不透明、服务不到位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但是不论怎么说,我们国家的汽车市场都已经向着推进改装的第一步迈进了,面对宏观市场的调整以及较为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应该欣慰本土品牌有着这种勇于探索和尝试的态度,相信未来中国汽车市场一定会变得愈发成熟。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