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SUV降温之年,聊聊长城汽车的得与失!
每月中旬,《童济仁汽车评论》都会独家撰文,对上个月销量排名靠前的乘用车企业的新车市场表现、销量结构及新产品布局做解读。每月关注对象分别为合资乘用车企TOP 3和本土乘用车企TOP 3。
2017年12月,长城汽车销售新车111,745辆,同比下滑19.4%,环比下滑6.3%,单月销量位列自主乘用车企销量第3名。
童济仁汽车评论 编辑丨吴邪
以批发销量计,2016年,中国车市SUV累计销量同比增长43.7%,2017年,同比增长幅度“缩水”到13.9%。相比前几年,国内SUV新车“割韭菜”的时代一去不返。
所以,2017年中国新车市场,也是SUV的降温之年。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全盘赌注都在SUV产品上的长城汽车,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节奏,并寻找更多“破局”的思路。从销量和盈利上看,2017年长城汽车确实步入了一场预料之中的“困局”:2017年,长城汽车新车批发销量累计为95.03万辆,同比下滑1.9%,年初制定的125万辆销量目标(含皮卡)没有完成;2018年1月26日,长城汽车发布业绩预告,2017年净利润50.35亿元,同比下降了52.28%,“钱”也赚得少了。
销量下跌,利润减少,2017年对长城汽车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童济仁汽车评论》认为,2017年是长城汽车的“调整之年”,也可以说是长城汽车的“变阵之年”。首先,产品结构在调整,虽然说哈弗H6仍是“一车独大”,但更多的支柱车型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份额;自衍生出M6之后,H6本身的产品力和价格段也得到了升级;第三,WEY品牌已经在15万+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另外,由于新品牌和新车型增多的关系,2017年长城汽车在品牌营销和产品研发上投入了更多的资源,这直接影响到了短期净利润,但就长远的品牌塑造与产品盈利而言,是值得的。
在可以预计的2018年,长城汽车仍将处于“调整期”阶段,变阵的思路还将继续,尤其是姗姗来迟的新能源,以及咄咄逼人的双积分政策压力。调整固然带来阵痛,但这也是长城汽车在SUV市场缓增长的新常态下,必须经历的过程。
▎哈弗:加速推进产品多元化,哈弗不等于H6!
哈弗销量:88,793辆,同比下滑35.0%,环比下滑8.7%
【12月亮点】
1、 哈弗H6仍然是SUV单月销量冠军,也是SUV全年累计销量冠军。
【潜在风险】
1、单品销量集中度仍偏高,H6一款车型年销量占比仍达60%。
2、H7销量同比下滑80%,哈弗品牌如何做15万以上价格的市场?
3、H1销量下滑明显,如何应对小型SUV市场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
哈弗的支柱车型是什么?答案毫无疑问是H6。但当哈弗H6在2017年完成换代之后,长城汽车也在执行着既定的产品调整策略。
我们首先来看一组数据,2016年,哈弗H6在哈弗品牌累计销量中的占比是61.9%,2017年,这个数字下降到59.4%。虽然,哈弗H6仍是“一车独大”,但销量权重确实有所降低,虽然降低的比重不大,但可以看出长城努力的方向。
首先,哈弗H6升级换代,在产品力提升之后,车系价格稳定在10万元以上,而老款H6“化身”为M6,继续满足部分消费者的购车需求。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哈弗H6实现了“向上”的成就,但在销量上,M6势必会分流一部分潜在客户,哈弗H6曾经月销8万台的高度再难企及。
其实,当哈弗开始将注意力投向产品调整之后,对于销量的执念本就可以放下了,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增长,及时跳出“冠军陷阱”,这对于哈弗品牌整体的发展都将是向好的。也许,2018年,哈弗H6有可能丢掉SUV冠军头衔,但这何尝不是一种“放下”,而“放下”不正是为了奔跑得更快吗?
另一款表现较好的车型是哈弗H2,累计销量同比增长9.2%,月均销量接近于18,000辆,逐渐成为哈弗品牌的另一个支点。在中国车市,紧凑级SUV仍然是占比最大的SUV细分市场,慢慢地衍生出了更多的“再细分市场”。所以,长城汽车还要在“两个支点”哈弗H6和H2之间再插入一款车型,也就是将在今年上市的哈弗H4,继续在紧凑级SUV市场“淘金”。
列举一个旁证:2017年,长安汽车的“救世主”车型是CS55,在价格上与长安CS75存在高度重合,均定位于紧凑级SUV,但因为产品区分度比较明显,分属不同的细分市场,潜在用户也有区隔,所以达成了“1+1>2”的效果。
其实,当哈弗H4加入SUV阵营之后,哈弗所期待的,是“1+1+1>3”的效果。但这样的模式并非一路通达,需要在产品区分和营销策略上均做出努力。毕竟,有一种思维在汽车圈仍屡试不爽,“宁愿出现少许高低产品的冲突,也不能放过任何可能的市场空白”。起码,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条定律依旧站得住脚的。
只是,如果跳出哈弗H6和H2构筑的销量基盘,哈弗其余车型却面临着“边缘化”的风险。哈弗H1在小型SUV的混战中几乎看不到太多的产品优势,即便是小型SUV产品,消费者的购买诉求依旧是空间、尺寸、配置和颜值,这四点缺一不可;WEY品牌的崛起,不可避免地压缩了15万元以上“哈弗标”SUV的生存空间,尤其是哈弗H7,其销量已经开始走低。
《童济仁汽车评论》认为,哈弗未来需要在两个细分市场推出更符合消费变化趋势的产品,一个是能代表哈弗品牌旗舰形象的5米左右7座大空间SUV市场,主流用户需要的是满足家用,而非硬派越野路线;第二是在个性化、尺寸偏小的市场上,如何给潜在客户更具配价比和更高造型品质的产品选择。
▎长城:从轿车到新能源车型的试验田
长城销量:1,603辆,同比下滑23.9%,环比下滑0.8%
对轿车业务采取了战略放弃的态度,长城C30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在12月销量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长城C30的批发销量为1,603辆,其中,长城C30E(纯电动)售出了1,229辆。或许,轿车正是长城补齐新能源短板的试验田,毕竟,离“双积分”具体实施已经不远了。
▎WEY:每款车型单月销量破万已成常态!
WEY销量:21,349辆,环比增长4.3%。
【12月亮点】
1、VV7和VV5销量环比继续增长,“破万”将成新常态。
2、新品牌迅速树立产品用户口碑。
【潜在风险】
1、后续车型如何继续跟进?要不要重新做轿车?
2、其它本土竞争对手(如领克)产能释放后激烈的竞争环境。
在截稿之前,WEY品牌旗下VV7和VV5两款新车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0万辆,而达到这一成绩,WEY品牌仅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起码,从销量层面看,WEY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并且划出了一条标准线。
WEY品牌得以快速打开市场,首先是因为切准了市场需求。毕竟,消费升级的潮流,以及用户日渐成熟务实的消费观念,为本土品牌向上崛起划开了一道口子。在这种情况下,超预期满足需求的产品力,再加上更接地气的价格,其实已经抹平了处于外国品牌和本土品牌之间的“品牌差价”。
当产能和口碑陆续跟进之后,WEY“双雄”的销量潜力还有多大?每款车月均1万+应该不成问题,这在车市微增长的情况下,仍会为长城汽车贡献可观的绝对销量。至于后续车型如何推进,如何保持“持久新鲜度”,战略决策就显得尤为关键。
从已有的信息看,WEY品牌之后的发力点将集中在“新能源”和“智能驾驶”两个方面,这也是长城汽车整体最需要“补的课”。无论是“双积分”的压力,还是技术热点所向,WEY都需要在这两个方面宣示新的豪华主张,毕竟,安全不应该是唯一的宣传点。
据了解,WEY首款插电混合动力车型P8(等价于VV7混动版)将在今年上市,同时,WEY也在推进智能驾驶层面的技术突破。更值得关注的是,定位于VV7和VV5之间的VV6车型也将进一步覆盖市场,甚至于,长城汽车战略放弃多年的轿车业务也有可能借WEY品牌再度复兴。
其实,在2018年,WEY品牌不仅有着潜力可观的销量前景,而且也有着推陈出新的产品活力。如果在最热的技术市场补足短板,WEY的战略规划也将更加清晰。10万辆之后,WEY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下一个10万辆”多久可以达成,也许更值得期待。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