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业内新闻>正文

外交观:模仿与创新 山寨极光引发思考

2014年12月08日 00:22:00
分享到:
来源:凤凰网汽车 作者:雅各布

核心观点:有法律业内人士认为,陆风汽车敢于理直气壮地推出X7,除了行业风气使然,更重要的是在研发之初,陆风X7已经注册了外观专利,并获得通过。

江铃汽车是陆风汽车所属企业江铃控股作为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自从11月21日展出之后,一直在每股30左右徘徊,抄袭事件似乎并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这说明投资者并不在意陆风X7是否抄袭了极光。资深汽车分析师封士明表示:“我相信他们是激动的,一方面能踩在巨人肩膀上很爽,另一方面在憧憬未来大卖后能有多少奖金。最不济,至少能火一把。”

陆风X7

陆风X7

有法律业内人士认为,陆风敢于理直气壮地推出X7,除了行业风气使然,更重要的是在研发之初,陆风X7已经注册了外观专利,并获得通过。有法律为后盾的陆风自然不惧捷豹路虎的指责和恐吓。从多年来中外车企因为外观设计纠纷导致的诉讼来看,外方要么是和解,要么是败诉,获胜的几率不高。这也是捷豹路虎大声指责却难以付诸实践的原因所在。

当然,对此担忧的人也不少。比如,一位居住在香港的分析师表示,简单的Ctrl+C和Ctrl+V(复制粘贴)虽然可以在初期带来高销量,但就此产生对模仿的依赖性却会对车企的长远发展带来致命性影响。他以在香港上市的比亚迪为例,热衷于山寨的比亚迪当年成长迅速,多款车型位居销量榜前列。但如今,没有掌握核心研发能力的比亚迪在前三季度销量大跌20%,当年成为世界第一的目标沦为笑谈。

核心观点:网友举例称“像陆风X7这样直接模仿的行为固然不对,但当宝马推出X6之后,一大波车企纷纷推出类似车型,这算不算抄袭?”。

相较于媒体的义正词严和专家们的长远眼光及理性分析,海外网友对于中国车企抄袭的话题显得颇为“感性”和“宽容”。在德媒报道陆风X7抄袭路虎极光事件之后,不少人在看完外形对比和性能参数后对“陆风X7的售价只有不到2万欧元(约合15.2万元)表示惊叹”,并对抨击路虎这种“自恃优势赚取高额利润的行为”。

比亚迪唐

另外一些人则表示“抄袭一点都不奇怪,不光是中国,其它国家的汽车厂商也相互抄来抄去”,并举例称“像陆风X7这样直接模仿的行为固然不对,但当宝马推出X6之后,一大波车企纷纷推出类似车型,这算不算抄袭?”

进行反思的观点也不少,有人表示“难怪在欧洲街道上看不到中国汽车,这样抄来的车型当然不会被允许在这里出售”,还有人则表示“面对中国企业来势汹汹的价格大战时,德国企业需要花更多钱去研发,才能真正保持优势”。

车市红点:

一个山寨的讨论,极光与陆风X7都火了一把,都在私下里窃笑吧。回顾中国汽车的发展之路就是从模仿到创新,从逆向开发到正向开发的过程。中国汽车企业已经从单纯的模仿1.0时代步入正向开发的2.0时代,随着创新的3.0时代的到来,中国汽车就具有与合资企业抗衡的实力,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并能打造出全球化品牌。记得某车企董事长这样说过:“一眼看出山寨的是模仿的一款车型,这是初级阶段;模仿3-5个车型,就是融合发展阶段;能够模仿5-7个车型,你就进入融会贯通的创新阶段。”模仿与创新,希望山寨极光引发中国车企思考,中国车企早日走出模仿的阴影,甚至让别人来模仿。

编辑观点:

其实在广州车展上,有两家中国车企受到海外的广泛关注,除了搞“山寨”的陆风,另外一个是目前销量和名气都处于初级阶段的观致。与江铃陆风的广受抨击相反,引进欧美汽车高端人才进行自主研发的观致得到的几乎都是好评,其刚推出的SUV车型甚至被认为有在欧洲上市的实力。

与“躺着就能挣钱”的合资车企不一样,一切需要靠自己拼搏的自主车企起点更低、生存环境更为恶劣。山寨抄袭是一剂毒品,一时使用可以缓解疼痛,长期使用则最终掏空身体走向毁灭。山寨并不可怕,当年丰田现代也是这样走过来的,但可怕的是只会山寨。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上一页12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文章导航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