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大众被曝光柴油车尾气排放采用舞弊软件造假测试结果,即"尾气门"事件。丑闻造成大众市值大幅缩水,并且面临巨额罚单与索赔。"尾气门"事件导致大众汽车集团在2015财年产生了162亿欧元的额外开支,而大众汽车集团2015财年总利润为128亿欧元,这使得集团营业利润亏损41亿欧元(2015年127亿欧元),营业销售回报率也降到了-1.9%(2015年6.3%)。
嘉宾介绍主题:0504《星期三会客室》-“尾气门”事件
主持人梁洪:这里是每周三和大家见面的《星期三会客室》。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关注的这个话题是在汽车天下节目中持续和大家聊到的,一直在关注的,关于大众“尾气门”的事件。我们最新看到了“尾气门”事件的进展,特别是在北京车展期间,大众高层们都云集北京,在一场又一场的和媒体的见面中永远绕不开的是“尾气门”的问题,面中国媒体的提问,最新有什么新的表态出来?而在美国大众“尾气门”的事件也在不断发酵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想知道通过这样的事件对于大众以及整个行业会带来什么影响?最重要的是在中国的土地上,面对这样的事件是否会影响到中国的消费者?我们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关注。
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赵主任,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晖会长,来自汽车头条执行总编辑的杨小林。
这个事大概发生在2015年的9月份,美国环境保护局宣布了这样一条消息,说大众汽车欺骗美国政府的空气污染监测多年,这个违规行为可能带来总计达180亿美元(约合1105亿元人民币)的罚款,或将责令大众汽车召回48.2万辆汽车。这条爆炸的消息出来之后引起了全世界媒体的关注。
“尾气门”的事件已经导致大众汽车集团在2015财年产生了162亿欧元的额外开支,除特殊事件的支出之外,大众汽车集团2015财年总利润与2014财年基本持平,为128亿欧元,这就使得集团盈利利润亏损了大概40多亿欧元。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外媒的消息,大众将来会简政放权到各个区域,让各个地区的战略反应可以及时有效。而且我们看到这个事情出来以后,大众高层不断的在变换人选当中,这样一个事件对这样一个巨无霸的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请赵主任、苏会长跟我们说说就的观察,最新的“尾气门”的动态是怎样的?
赵英:大众现在已经和美国政府达成和解了,162亿欧元,折合成美元,跟美国政府当时要求的数额差不多,但是我想强调的是目前是跟美国政府达成的和解,并不意味着美国广大汽车消费者的民事诉讼,包括起诉和达成最终的和解,做出判决还要很长时间,但是我估计这个诉讼最后要求的份额甚至可能接近和政府达成和解的份额,而且对大众在美国市场上竞争的态势会产生持续的影响,因为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主持人梁洪:所以最新的消息我们也看到了,美国一些新闻也报到,关于到底要不要对这个公司进行一个起诉的问题,刚才赵主任也谈到了,起诉是肯定的,就要看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一步步的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处罚到底。苏秘书长,您最新了解到的消息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苏晖:我认为除了赵总说的以外,还有另外一个情况,本来是一个很严肃的环保的大的世界性难题的背景,现在很有可能最终演变成利益大战和经济大战,我觉得这个趋势有问题。本来严肃的事情应该是通过德国这件事引起汽车行业包括跨国集团对环保的高度重视,来扭转这种不顾环保利益只顾经济利益的倾向,现在这种和解的态势有可能形成最后的利益大战。我觉得这个不是一个很好的结局。
主持人梁洪:您指的这个利益大战是谁和谁的利益之争?
苏晖:以美国为首的控诉方和在德国造成恶劣影响的德国大众这方,最后达成和解,这个文稿里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用钱能解决的不是事。最终最可怕的就是用钱来解决问题。
主持人梁洪:从您的观点来看,这件事情应该引起整个行业的反思,大家从环保这件事上要引出一条思路来,但是最终可能会变成经济上的博弈。
苏晖:20年前我在亚市的时候就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日本人是轴承脑袋,转得非常快,德国人是方脑袋,原则性比较强。我觉得第一是感到非常震惊,这么一个问题出在这样一个世界的跨国公司里面实在是不应该。第二个是遗憾。德国人居然也用高科技的手段造成这种严重的事态,实在不应该。我觉得最终罚它一千个亿都不能解决问题,根本上是它的品牌形象。比如在中国它的柴油轿车非常微小,因此对消费者的直接影响恐怕并不大,但是大众这个形象跟目前的销售形势一样,日系车现在一个劲的上涨,德系车一个劲的下滑,我觉得跟德国大众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受损有很大的关系,这是更严重的问题。
主持人梁洪:除了这个事件,我们也可以联想到DSG和断轴的事件,这一系列的事件累积到今天让消费者对德国制造产生了一定的怀疑,现在德国制造都因为这件事情受到了某种牵连,这个从长远的角度上讲才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小林来说说你的观察吧?
杨小林:之前我有一个朋友在德国,他看到了德国当地媒体的报道,就是谈德国交通部对大众和其他德国本土企业的一个调查,调查之后发现好像除了宝马之外,其他所有的品牌都涉及到柴油车排放造假的问题,只是程度上不同而已。但是这个报道在中国国内好像没有很多。我们汽车头条第一时间发了这个稿子,让大家的感觉就是这不是大众一个人的问题,可能是整个行业的问题。那根源是什么?根源肯定解决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苛了,但是在德国那些企业里面,他们跟日本企业用的技术流派和路径是不一样的。日本企业很早就采用了混合动力的技术在做这个事情,但是德国、欧洲企业比较喜欢用柴油车,但是当柴油车这种内燃机的技术已经达不到美国加州那么严苛的标准的时候就要想别的办法,要不然就没有办法维护它所谓的技术领先的形象。
在中国,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它的创新的光环,大众这个品牌甚至被神话的光环回归到了一个普通的汽车品牌,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牛逼。
主持人梁洪: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神圣和高大。金登剑客说,大众这次“尾气门”排放门的罚款让大众受到了重创,但是我最想关注的是排放门毕竟对中国市场来讲是非常非常少的消费者才会关注的,我们最想关注的是速腾的断轴事件和DSG的事件,这两个事件不知道后续会不会有相关的问题?要是更换独立悬架,是不是永远是没完没了的事情?DSG变速箱的问题很多消费者也都在反映为什么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其实我们今天跟大家探讨所谓的“尾气门”的事件,就是想和几位嘉宾一起说说我们看到的这个事件是在美国,包括以前很多消费者开玩笑说美国消费者好幸福啊。中国消费者很多时候会感觉到一种无力和无奈。虽然这件事情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但是可能牵扯到中国的车主就是几千台,对于整个大众在中国的销量来讲简直是微乎其微,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市场对这个事情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没有反应,但是没有反应不代表可以没有反应,我们稍后想和三位嘉宾探讨一下,我们真的是应该没有任何反应吗?这件事情真的和我们一点关系没有吗?而这个事情对未来整个汽车产业的影响,包括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形象的影响,三位嘉宾都可以谈谈自己的观点。一段路况和广告之后继续我们今天的《星期三会客室》。
今天我们和大家关注的是大众“尾气门”的事件。刚才已经聊到了这件事情会使得大众集团无论是在财务上,在名誉上都会受到一个重创,但是我们更多的是关注这件事情对中国市场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先请教一下赵主任,您认为会有影响吗,影响在哪?
赵英:会有影响,这个影响主要还是它的声誉、商誉和产品可信度的影响,本来由于去年的断轴和变速箱等等的问题处理得很不得当,很迟缓,就引起了消费者的很大的愤怒,再加上你弄虚作假,排放,可以说这一系列叠加以后严重打击了大众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信誉和可信度,所以影响还是很大的。一方面产品召回都很缓慢,反映了大众公司在中国长期处于霸主地位对消费者的一种傲慢,这也是大公司病的体现,你不及时关注在中国上帝们的呼声。另外一个是排放门,从全球把它拉下了神坛,所以对于大众来说这造成了从80年代初它积累的商誉的影响是长久的。
主持人梁洪:我们节目一开始说了在美国的车主们可能会采取诉讼,而且基本上是一定会走这条路的,假设这些车主赢得了很大一笔金额的赔偿,类似这样的一些要求,中国的消费者,哪怕只有一个人,他能提出这样的要求吗?
赵英:不能排除,但是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这些柴油轿车肯定是进口的,据我了解本来是大众准备在一汽组装这些柴油轿车,但是后来好像没有成功,所以它这些进口已有的柴油轿车是不是跟美国遭到起诉的轿车是同一类型,同一型号的,这是一个技术问题。
第二个问题,这些轿车的排放按照中国已有的法律法规来看它是不是超标的?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因为美国的排放是大大高于中国的,而且加州的排放法规要求更高,所以这是两个问题。当然,如果有消费者准备起诉,还有一个问题,中国有关的律师做好了这方面的诉讼准备没有?这些消费者能不能变成一种集体诉讼?因为一个人是很费时费力的。就举断轴的问题,到现在诉讼的也很少,你作为一个个别的消费者有一个起诉的成本和收益的问题。
主持人梁洪:苏秘书长和小林对这个事情怎么看?你们觉得中国的消费者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你们有没有什么想法?小林说说。
杨小林:我非常同意刚才赵主任的看法。其实我们按道理来说也是有权力维护我们自身利益的,即便媒体报道有2000辆进口柴油车在中国路上跑,但是我们自身的排放标准,如果按照大众的技术,即使装上作弊软件,不装上作弊软件都可以达到排放标准,那就没理由说在中国人家是诈骗,这个问题是比较鲜明地很直白的摆在这儿的。
主持人梁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中国的法律法规、排放标准都能达到,就在中国进行诉讼那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现在进一步往下探讨,就是中国消费者关心的核心的问题,无论是DSG的问题还是断轴的问题,你觉得我们能做什么?
杨小林: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还是要有理有据有节地维护自身的权益,包括之前的DSG变速器和断轴的事,可能对中国消费者最大的就是信心上的打击,之前对大众产生了很高频次的信赖甚至依赖,有的是将这种东西神化成了对德国制造的信仰,他花了这个钱,他认为应该享受到更高的品质,但是没想到买回来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对他们心理上的创伤可能比其他方面的担忧更大一些。就是自己很信仰的东西在现实中是一个挫败,甚至完全被粉碎了,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损失。
其他的就是在技术上能不能帮助消费者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刚才说的DSG和断轴的事情。我看到企业也挺积极的出台了一些相关的举措,但是可能有一部分人还是对这个事情处理得不是太满意。总体来说还是需要双方相互协商推动这个事情,才会有一个更好的进展。
但是总体来看,尤其是今年以来大众对中国市场的姿态还是对中国媒体的姿态还是发生了挺微妙的变化,他们还是变得更加务实了。
主持人梁洪:这也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起到的最好的作用。我们看看微信公众平台上陈老师的观点,态度决定一切,希望能够拿出诚意,我觉得谈感情那是表面的事,不拿出真东西来才是对消费者最大的不负责任,以后我是不可能再买这个品牌的车了。另外我想了解在中国作为一名消费者就不能像美国消费者那样的理直气壮,怎么没有人对DSG的变速器和断轴事件进行下一步的跟进呢?
实际上我们今天做这期节目的时候也有一个背景,就是我们节目有另外一档投诉的节目,一段时间以来,陆陆续续的几乎每周都能够接到关于DSG的新的投诉,问题没有解决,在不断的换变速箱,有的人等变速箱等了非常长的时间,换了之后还是在换,大家很无奈,很痛苦地陷入到这样一个怪圈中,所以很多人也在说这么一个污染的事件,“尾气门”的事件就能罚得它这么厉害,说怎么到中国没有人罚它呢,说现在这个事情有没有人管,苏理事长怎么看?
苏晖:第一,我积极支持中国消费者维权,我建议我们国家的政府部门,涉及到这方面的部门和律师应该维护消费者的尊严,不能说中国消费者一投诉,美国消费者一投诉,结果完全不一样,情景完全不一样,我觉得我们应该尽点责任,毕竟我们已经是汽车生产销售大国,应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不管是在断轴的问题上和质量的问题上都是正义的,他是弱者,我们更应该出手援助他们。
第二,德国大众的态度或者是傲慢使得它在世界范围内的信誉一定会严重损失,这个损失要比损失几十亿欧元的影响要大得多。因为汽车有一个很强的品牌的忠诚度,你上百年形成的忠诚度一下子被这两个事情给打破了或者是颠覆了,德国大众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于尾气排放的问题,它的性质不同,那个可能有技术问题,说明德国大众的技术并不那么神化,你必须得高度重视你的技术上有问题。因为像断轴的问题和变速箱的问题,不是故意而为,是你的技术达不到那个水平,消费者应该关注,应该投诉你。但是尾气排放是明知故犯,是一种欺诈行为,这个性质非常严重,也非常恶劣,我赞成中国不管是2000还是1000个柴油车主,如果符合这个标准,政府部门和律师应该全力以赴地支持他们维权。中国的消费者不应该说我们的量少,我们就不维权,或者我们是中国的消费者,和美国的消费者不一样,不应该这样,应该重视起来。
对于德国大众来说,如果再这样延续下去,在中国的市场对于德国大众来说影响越来越大,会造成更大的恶果,我希望德国大众公司高度重视这三件事,尤其是后一件事,你这种欺诈行为,明显的用高科技手段来欺诈,既违背全世界的环保,又违背中国人民的环保的政策,应该是有重生的感觉,而不是过关的感觉。
主持人梁洪:苏秘书长说出了我们很多消费者的心声,北京车展期间大众汽车集团总裁海兹曼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的时候明确表示大众汽车2016年在中国继续投资大概40亿欧元,而且也说到对中国地区大众的销量表示相当乐观,认为中国市场仍然是大众一个业绩非常优秀的市场,并且这个成绩会一直保持。北京时间10点31分,这里是正在直播的《星期三会客室》,我们和大家持续关注大众“尾气门”的事件,大家可以继续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搜索梁洪的汽车天下或者是汽车天下1039和我们互动,一段路况和广告之后继续我们今天的话题。
感谢继续关注正在直播的汽车天下。这里是正在直播的《星期三会客室》。我们和大家一起关注的是大众的“尾气门”事件。从去年开始,大众被曝光柴油车的尾气排放采用了作弊软件造假,出一个假的测试结果,炒完了以后造成了大众市值大幅度的缩水,并且面临大概将近890亿美元的索赔,而且我们看到2015年财年目前整个的利润情况,整个集团盈利利润亏损高达41亿欧元,我们也知道消费者下一步将会采取诉讼,因此最终会赔偿一个什么样的天文数字,我们还有待于消息的进一步传来,我们回到,站在中国消费者的角度看这个事情,以及站在中国汽车消费者面临的这个环境来看这个事情,心中多了些许无奈。
微信公众平台上又有我们速腾车主拍来照片说明他的车的情况,还有不少DSG的车主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当然大家是很伤心也很无奈的。三位都是汽车业界非常资深的人士,你们到底怎么评价中国目前的汽车消费市场,我们中国汽车消费者到底是在什么样的环境的汽车消费市场中?
赵英:我认为中国汽车消费市场还是有待完善的,无论是从法律法规还是各方面来说。首先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对这个排放存在着条块分割的管理,或者是分段管理。比如说排放,工信部有责任,环保部有责任,具体监管来说,中央政府制定标准,但是执行,很多是地方政府,甚至一个市可能采取一个办法。我们汽车工业这么多,据我了解在各地多少不同存在着保护主义,可能对本地有的汽车厂就放一放,比如在我们执行国4标准的时候,甚至商务车国3标准有的达不到,弄虚作假,这个就比较普遍。
另外,从监管技术上,我们也有问题。我们对排放,政府的这些监管,主要都是政府,或者是依附于政府的一些社会机构在搞,纯粹的客观中立的机构比较少,另外我们对采访是一次性的检测,美国加州是运行中抽查很多,所以从技术角度还有待完善。
再有一个是我们十几年来客观来讲消费环境还是在改善,包括政府的召回越来越严厉,跟国际逐渐接轨,但是整体来讲,无论从法律制度,从消费者诉讼的便利性等等的方面来看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中国这个市场从十几年的时间尺度来看是在改善,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消费者受到保护的完整性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主持人梁洪:赵主任我相信您也同意这样的观点,细细琢磨,我们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管理部门,但是在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我们在准备采取行动或者是要采取行动的时候,到底找谁,谁能够真正帮我?
赵英:对,另外就是给中国服务的民间的中介机构也很少,在国外这个市场民间中介机构发挥的作用很大,而且它贴近消费者,行动起来又比较方便,另外我们消费赔偿诉讼等等的制度,包括律师服务等等的,可能便利性跟发达国家也还有差距。
主持人梁洪:苏秘书长,我们今天谈到的类似这样的话题的讨论在节目里已经讲过很多年了,我们希望能够非常有利,我们希望找到真正帮到我们的,我们希望能够在一个非常健康的消费环境中,能够得到应该有的保护,享有我们应该有的权力,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中国的汽车卖到了全地球第一,但是中国这些汽车消费者们有没有真正的享受到全世界第一的服务,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您觉得这里面根本原因在哪?
苏晖:我觉得一个是政策的执行力。这些政策法规我们国家都比较齐备,包括跟国外接轨,包括跟美国接轨、欧洲接轨的这些排放标准,排放法规,检测手段,都非常接近世界水平。关键还是没有人去严格执行,从上到下都不严格执行。举个简单的例子,前年我们到日本考察,日本的二手车如果你调一次表,比如这个里程行驶10万了,你到市场上去卖,你调成8万了,调一次表判两年刑,中国的二手车调表是正常现象,不调表是不正常现象,还是法不严。尤其是环保方面,大众这个齿轮箱和断轴它本身涉及消费者的人身安全的问题,它都不重视,对于排放来说,中国消费者更不重视了,排放多点少点跟他自己没什么关系,只要法规检查得严,而且中国的检测都是一年一次的,这一年过了,另外365天可能排放都超标了,也没人去管。我觉得跟执行力度不够,跟不严格执行有很大很大的关系。标准都有。中国很多方面都有很强的标准或者是很高的标准,就是没有很好的执行。我觉得现在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回归研究执行力的问题,怎么落地,怎么必须严格执行?就像日本一样,你调一次二手车,调一次表就判你两年监狱,就像现在我们国家实行禁烟,工厂禁烟一次罚50,香港是罚2500港币,如果工厂吸烟,如果我们提高到这个水平,就没人在工厂吸烟了,还是不严,还是责任心不到位,这个问题必须得从根儿上解决。
主持人梁洪:就是这个力度,能不能真的有力,让人畏惧。
苏晖:再好的法规如果实行得不严都是没用的。
主持人梁洪:没有让人起到敬畏之心恐怕就是白纸黑字的摆在这儿了。
主持人梁洪:小林怎么看?
杨小林:大家在现实生活中买车包括做什么也都是很无力的感觉,如果一旦出现问题的时候,为什么?一个是汽车产品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机械,两万多个零部件,本身要判断是谁的责任这就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学问,或者说要需要很专业的机构来判断。但是在中国,别说这个了,就是帮助消费者来维权,我知道这个车可能不是我操作的问题,但是没有人来给我鉴定这个车是企业在哪方面出了问题。就是说这个举证实在是太难了。现在即便是出了三包,我们手握着法律的武器,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就有很多很多现实的障碍,你没有鉴定机构能鉴定出这是企业或者是生产方的责任,就没办法举证你应该把这个事情负责到底。
另外是整个消费环境在中国来说是相对比较复杂的,我非常同意赵主任刚才说的亟待完善,虽然我们有那么大的市场,每年产销两千多万辆新车,但是在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上是远远落后的,包括消费者的投诉,这样一个国家每年还要靠“315”打假甚至曝光一些质量的问题,就说明平时我们在质量的投诉或者是其他方面做得不够好,才需要一个集中释放的时间,所以整体上非常同意两位专家刚才提到的,我们应该亟待呼吁,一个是把制度法规完善。像刚才说的排放的事,你的标准本来就比别人低,你有什么理由去维权?另外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来讲,应该制定更多相关的法律,关键是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或者是机构让消费者可以维权,这样就从社会各方的力量,包括媒体的监督方面,从企业造成一种倒逼的压力,只有踏踏实实的诚信的做好你的产品,才能拥有更好的市场,才能赢得消费者乐观信赖,反之会像美国这样的结果,美国这个市场从中长期来说是对企业负责任的结果,因为你的技术真正创新了,才能占有市场,如果你是伪创新,甚至可能造成倾家荡产。我个人还是比较同意这样一些观点的。
主持人梁洪:所以通过刚才三位嘉宾的看法和收音机前很多朋友反馈的他们作为中国的汽车消费者一旦面临问题以后的无奈,大家都达成了高度一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都希望这个情况能够早日改善。
有网友说到,一条法制定了N多年都不带变的,我们的市场不断变化,但是我们的法律太过滞后。小窍门大智慧因说,就是给俺们这些车主灌云南白药,也弥补不了俺们的创伤,绝对不会再买了。米小新说,通过这样的事情,我觉得中国人应该多多支持国产车和国内的企业,今年北京车展不少国产企业的车型,我真心觉得好赞,而且价格那么便宜,以往这些合资企业在中国卖的车价格难道真的没有虚高吗?他们真的是拿了自己最新最好的产品给中国的消费者吗?我现在想想觉得真心要打一个问号,如果中国人都买自己的国产车,是不是也是从另外一个层面倒逼他们拿出最好的产品,拿出最诚实的态度面对中国的消费者。对方正在说,说白了咱们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腰杆真的太不硬了,从造车方面来说咱们的技术不灵,从法律法规方面来说咱们的执行不行,人家说了在美国不行,在中国我不怕啊,所以面对消费者的骄傲的态度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大家可以继续在微信平台上发表各自的观点,一小段广告之后继续我们今天的话题讨论。
欢迎大家回来,人们常常说要活在当下,我们也把话说在当下,就在目前的市场的大背景下,我们就是这样的环境,我们此时此刻能做什么?从消费者的角度有没有什么建议,对于生产企业又有什么话要说?从赵主任开始。
赵英:我认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的关头,为什么这么说?中国汽车我个人认为已经告别了过去的高速增长时期,进入到每年匀速5-6%增长速度,到这个阶段以后,面临着庞大的还要陆续进入市场的产能,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会更加剧烈。我们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觉得市场根本的转折会迫使所有的汽车企业在善待消费者,提高自己产品质量、安全性、可靠性上下工夫,这是一个最根本的动力,所以我对改善的前景还是乐观的。
另外一个角度,我想政府要加大执法力度,确实要打破地方保护,要严格执行所有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再一个,我还是希望能够建立更多的为老百姓、汽车消费者服务的中介机构,以便于无数散沙一样的消费者能够形成维护自己利益的团体,集体发挥作用,你要提起诉讼也好,发出声音也好。
再一个我也希望咱们今天的舆论监督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主持人梁洪:谢谢赵主任。小林。
杨小林:我还是想强调一点,我觉得对于消费者来说,在选择汽车的时候,还是要理性的,不要太多盲目的迷信一些什么东西。
另外一个是在自己选购的时候一定要多方衡量和打听,包括在选择中国国产品牌和外国品牌在相同价位上品质的优劣,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认知。
另外在制度保障上,比如我们已经出台了三包政策了,我们怎么样让三包政策更好地落地,包括媒体的监管,怎么样让它更好的介入,为消费者的维权起到正向的引导的作用,这个是有必要的。
苏晖:我非常赞成他们两个人的意见,我建议一个是在加强执法力度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和行业和社会各界包括促进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大竞争,促进竞争。因为我认为只有促进竞争,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才能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主持人梁洪:三位嘉宾的观点就表达了我们节目的态度。从我的角度来讲,有一件事是最简单的,就是市场。市场的这双手的能量是最为巨大的。市场是由谁构成的?就是由我们每个消费者构成的。小林刚才谈到的观点我也很认可,很多的事情是消费者把它捧上了神坛,我们也相信消费者有力量让它走下神坛,今天的《星期三会客室》就和大家聊到这儿,如果大家想再次看到听到我们的节目可以登录凤凰汽车查到我们《星期三会客室》,再次感谢三位嘉宾,谢谢!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