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感谢各位好朋友来到北京交通广播,来到汽车天下,我是梁洪。这里是《星期三会客室》,我们今天要和大家在《星期三会客室》当中来聊的是目前备受全球汽车圈舆论关注的一起交通事故。这起交通事故可以说是震惊了全世界,它发生5月7号,但实际上是直到6月28号这件事情才被正式披露,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个交通事故的核心锁定的是特斯拉,锁定的是自动驾驶技术。我们先简单地通过第一时间特斯拉发布的一个声明节选的部分给大家念一下,回顾一下这起事故,5月7号的时候,一辆拖挂车与一辆Model S垂直的方向穿越公路,在强烈的日照条件下,驾驶员和自动驾驶都未能注意到拖挂车的白色车身,因此未能及时启动刹车系统,由于拖挂车正在横穿公路,且车身较高,这一特殊情况,使得Model S从挂车底部通过时,其前挡风玻璃与挂车底部发生了猛烈的撞击。
在这起事故当中非常不幸的是那位驾驶员当场死亡,据说发生这个事故的时候,这位司机不光手不在方向盘上,而且这位老兄还在看电影,这个史上第一撞的发酵期还没有过去。7月1好在宾夕法尼亚的特斯拉的Model X汽车撞上了隔离栏,随后冲入了逆行车道,和水泥墩相撞之后发生了翻身,所幸人员没有伤亡,当时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司机后来说事故发生的时候,汽车正处于自动驾驶模式。
从汽车发展的历史来讲,这两起交通事故应该来说是被载入史册的汽车碰撞的案例,因为这两台车都是处于自动驾驶的模式。今天我们再次和大家关注自动驾驶。因为到目前为止美国方面还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果出来,还在进一步地讨论和分析案情当中,我们也非常想知道最终这个案例到底会怎么判。
在直播节目的进行当中,大家可以在微信公众服务号搜索梁洪的汽车天下,或者是汽车天下1039和我们互动。如果你也注意到这两起交通案例,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谈谈你对自动驾驶的看法。
首先欢迎我们直播间的三位嘉宾,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您觉得自动驾驶技术靠谱吗?
罗磊:首先从理论上来讲,自动驾驶技术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当然这基于一定的条件,首先自动驾驶技术本身电控部分跟机械部分能够有完美的契合。第二,是我们整个的使用环境,包括我们的软件环境,比如说法律环境,包括硬件环境,交通设施。还有我们的使用者、驾驶员,本身对自动驾驶技术要比较了解,知道怎么应用,应用场景如何。如果这种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我认为自动驾驶技术还是可行的。
主持人:如果没有三大背景条件,你觉得这个技术是不靠谱的吧?
罗磊:一项新的技术的推出需要经过千锤百炼,相当于我们每个整车厂推出一款新车一样,它经过若干次测试,在各种环境下的测试,各种环境下的运行,保证可靠的情况下才可以推向市场。如果自动驾驶技术,我们也知道在美国的谷歌公司,自动驾驶技术从研发到试运行很多年了,它积累的里程数非常高,但是谷歌始终没有推出自动驾驶的产品,说明自动驾驶还没有达到完全市场化的条件。所以这个自动驾驶技术本身,从原理上是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自动驾驶真正推向市场、推向应用,我认为还需要有时间。
主持人:听上去、看上去是一个非常靠谱的,美好的愿景,但是放在今天它到底实不实用呢,我们一会从三位嘉宾的观点当中再给大家一个结论。欢迎来到直播间的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主编张宇星。罗磊秘书长刚才给我们设定了一堆的条件,说如果这些条件都满足的话才是靠谱的,如果给您一辆ModelS或者Model X,它上面有自动驾驶的技术,这个技术如果在中国要加装的话,要花2万多,您花了2万多,你敢使吗?
张宇星:抱歉,我真不敢使。
主持人:我估计你那2万都不会花。你对这件事是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张宇星:我同意罗磊老师的分析和判断,第一有一个时间性的问题,再有刚才他谈到法律,其实还有伦理上的问题,最最重要的是心理的问题,刚才也谈到理论上是可能实现的,但是伦理上很多人曾经提到过,如果发生了事故以后,它的判断是撞向行人还是牺牲车上的人,撞向儿童还是撞向小动物,遇到什么情况怎么保护,这些设定都没有得到它要产生随机的判断,这些东西都达不到的时候,最最重要的我个人觉得,我敢不敢把人的生命,或者家人的生命,它完全可以自动驾驶,你放心让你的家人或者亲戚朋友,你让他坐在这个车到目的地,我觉得不知道多说人可以克服这个心理障碍。
主持人:咱们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做这样一个调查,如果你车上真的有自动驾驶技术,你到底敢不敢用?直播间的第三位嘉宾是汽车科技媒体《速度荷尔蒙》主编于欣烈。于老师我知道无论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在他的工作当中,他都是一个科技控,对科技的最前沿的发展,以及最新的技术,它都是特别喜欢尝鲜的,你会不会跟张老师不一样,拍这2万多,你装了,会不会用?
于欣烈:会,我觉得首先需要跟大家讲清楚一个定义,其实现在Model S上这个功能叫Autopilot,它只是叫做自动驾驶,它实际上在功能的本质上还是一种辅助驾驶,这种辅助驾驶功能在很多豪华车上都有,包括偏道预警、ACC自动跟随,只不过特斯拉把这套功能和配置起了一个名字,很炫,叫自动驾驶,其实跟普通民众理解的完全汽车自己来决定做判断的自动驾驶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很多人在理解这个事故的时候是有偏差的,他真的以为这辆车自己在做决定做控制,发生事故理所应当由自动驾驶提供方负责任,我觉得并不完全是这样,大家应该理解清楚这个事故发生的功能特点和我们平时脑海中自动驾驶的区别是什么。
主持人:你认为这起交通事故的发生真的不赖特斯拉,赖那哥们?
于欣烈:特斯拉有它自己的责任,把这个责任完全归在自动驾驶技术,因此对整个行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方向很悲观,我不完全认同,具体事故发生很多原因,有厂商自己的原因,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司机自己的原因,我觉得是一个复杂的因素,造成的一个悲剧,但是不能说把所有的罪责都归咎在自动驾驶这个技术上。
主持人:我们在节目的一开始就把这起交通事故,非常不幸一位司机的生命没有了,另外一个人也受了伤,前后脚的两个事故,为什么把它叫做汽车史上的第一撞,就是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交通事故,车辆是在自动驾驶的情况下发生了这么严重的交通事故。到底应该怎么样去判定,对这两起发生在美国的自动驾驶技术启动的情况下发生了交通事故,直播间的三位嘉宾到底持什么样的观点,一会我们继续探讨。
今天我们和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汽车科技媒体《速度荷尔蒙》主编于欣烈、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主编张宇星,一起关注一下所谓的汽车史上第一撞特斯拉在自动驾驶的情况下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导致了一人死亡。对于这样的一起交通事故,我们看看听众的反馈。
新境界说,反正我绝对不用,我压根就不会买,反正我也买不起,就算我买得起,反正我也不用。
北京三秒说,自动驾驶在美国都不灵,更别说在中国,在中国我真心不指望自动驾驶,人都那么不靠谱,别说自动驾驶了,我觉得我这辈子是等不到了。
小自个儿说,自动驾驶这件事我从第一次听说就觉得不靠谱,真不知道那位美国大哥怎么想的,还居然双手离开方向盘看电影,他对这项技术是盲目自信了。
冲绳鸟的观点也比较类似,他说这种事故我觉得不会发生在中国,因为中国司机深深了解中国道路交通参与者有多不靠谱,所以没人敢用。
我们听过大家第一时间的反馈信息之后,回到直播间讨论一下所谓的史上第一撞我们直播间的三位嘉宾对这起事故是什么看法?
张宇星:我通过最近一段了解的这些情况,我个人觉得在这件事情上,特斯拉公司其实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最最主要的,他在一定程度上是误导了很多消费者,我相信那个车主不会那么盲从,他应该也是很健全的人,在这个问题上过分夸大了自动驾驶,他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我掌握的一个小的资料,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局它把自动驾驶分了五个阶段,根据五个阶段做了判断,现在看五个阶段分别就是:无自动、部分自动、半自动、高速自动、全自动驾驶。现在汽车业包括特斯拉能够达到的也就是在部分自动上,第二级或者是半自动这个层面。所以说我觉得它夸大了。
主持人:它宣传自己完全能够自动驾驶,所以这个司机才离开方向盘看电影。
张宇星:昨天我还采访了宝马i3、i8的设计团队,现在出来做汽车公司,他这样讲,他说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并没有完全达到自动驾驶的系统,包括特斯拉在内,它也是要求司机有责任把自己的手放在向盘,至少离方向盘较近的地方去监视汽车的驾驶系统。另外我还会理解,即便每个人和每个人你监视的程度不同,或者手离的远近不同,之前几秒钟,零点几秒钟你做什么不同,可能对汽车的干预,通过培训能解决这些,我相信个体差异还是有的。所以在这点上特斯拉的误导对这个事件的形成很重要。
主持人:我们看一下特斯拉在这起交通事故发生之后第一时间在一个声明当中它怎么解释的。他说假使当时车辆发生正面撞击或者是追尾,即使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Model S先进的防撞系统都极有可能避免人员伤亡的发生。当时我们讲到的是一辆大挂车,挂车车身比较高,而且当时是阳光明媚,比较刺眼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特斯拉自动驾驶功能在默认状态是关闭的,而在被开启的时候,驾驶员都会被要求选择接受这个系统是一项新的技术和处于公开测试阶段,车辆才能开启自己驾驶功能,根据选择页面的说明,自动驾驶是一项辅助功能,要求驾驶员双手始终握住方向盘。
所以特斯拉的官方声明中心意思就是,自动驾驶有时候会色盲,这不赖我。阳光明媚,白车没看见,不赖我。还有就是拖挂车的底盘高,还有就是我告诉你了这是测试版,谁让你没看见。综合起来来讲特斯拉的声明就是这几个核心点,我们听一听罗秘书长您对这起事故的看法。
罗磊:这是一起不应该发生的事故,之所以不应该发生是几方面原因:
第一,特斯拉把一个相对不够成熟的技术应用到汽车的使用上。
第二,驾驶员对自动驾驶技术或者特斯拉提供的自动驾驶技术,过于盲从。我认为这是不应该发生的故事。
两方都有明确的说法,比如说像特斯拉要告知消费者,不能说完全用自动驾驶模式,自动驾驶模式只是一个主动安全或者是辅助驾驶这样的一个情况,我们的驾驶员就会清楚地理解,在开车过程中,始终要靠自己,不要过于相信机器,我认为这是不应该发生的。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说到自动驾驶,我还是这个观点,自动驾驶的技术,它一定是一个方向。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日常工作中,所看到的,过去我们工厂中的流水线都是靠人工控制的,现在很多的流水线没有人工了,完全用计算机来控制。你能说流水线的自动化是不靠谱的吗我认为是靠谱的,自动驾驶一定是提高我们的通讯效率或者说终极目标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把它视之为辅助驾驶,而不能把它看为完全成熟的解放人双方和大脑的技术。
主持人:从罗秘书长和张老师的观点认为,宣传的角度来讲,特斯拉在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就起了自动驾驶的名字,它起到了一定的误导作用,才导致了这个事故的发生,这个事故仔细的分析还有很多其他复杂的原因,二位老师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目前能够研发所谓辅助驾驶技术的企业多了去了,很多企业都完全掌握了这个技术,但是为什么这些企业都没有用,没有大张旗鼓地用在自己的量产车上,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而只有特斯拉,因为我们知道特斯拉从来不按常理出牌,这是一个非常有魔性的公司,它就敢把这个东西用在车上,并且向全世界宣布,我这个技术叫自动驾驶。所以请教一下老于,于欣烈可能从心里面特别喜欢特斯拉这种公司,喜欢这种范儿。刚才他们俩认为发生这起事故特斯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于欣烈:这个我是同意的,两方面,一方面它有一种工程师思维,特斯拉在声明中强调了,我明明在说明书上已经在功能器用的时候都有提示,用户应当把双手放在方向盘上,应当如何如何。另一方面用户的感知范围之内,它被这个产品的名字自动驾驶会有影响,这个产品功能推出之后,市场上各种病毒营销的视频,很多用户去拍自己双手离开方向盘,汽车Model S自动驾驶的这种场景,传遍了各种社交网络。大家会被这种氛围去干扰,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Autopilot这个功能是什么。
特斯拉我觉得没有引起它的重视,它一直认为我尽到了自己的责任,相关的产品说明和用户告知上我做到了责任,这就够了,而且它更夸张是把处于测试阶段的功能放到了车上,虽然起到了告知的义务,但是这种做法虽然在互联网,在科技行业很常见,但是在汽车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的行业和产品上面,除了特斯拉我没有看到其他人这么做,把测试功能放在量产车型上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从这方面来说,他对产品的舆论把控是失控了,以及在产品的命名方式上以及把测试功能提供在量产车型上,这方面它做的都不够好,都有问题。
问:刚才你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说了不应该把特斯拉一棍子打死,你的意思是,除了它本身刚才他讲的问题,造成这起事故还有没有其他的责任方?这个责任方是谁?
于欣烈:用户自己要承担相当一部分责任,在这个社会环境下,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对自己负责任。哪怕不是像开车这样对生命造成影响的事情,哪怕日常平时我们自己使用手机、使用邮件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把自己完全放在一个小白的角色上,你有义务保护好自己的账号,有义务设置好自己足够好的密码,有义务在开车的时候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任,而不是把自己的生命这种权利交给一个厂商或者某个功能上面。
我觉得这个要对自己负责,这个用户他受到了外界环境的误导和影响,他实际上是一个很资深的特斯拉的车迷,本身也是一个创业者,他有一家科技咨询公司,好像是海豹特战队退役的军人,他的背景是完全有能力去认清特斯拉Autopilot的功能,但是很明显他很放任自己对车辆的使用,他在车上做了一些让自己丧失注意力的行为和举止,最后造成了这个事故,我觉得作为用户本身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主持人:发生这起事故从根本上来讲,特斯拉绝对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这位司机来讲,你也太过于信任这项技术,或者你对这项技术不就那么了解。我们刚才都是锁定了很特殊的企业特斯拉,也是很特殊的特斯拉的老大马斯克前两天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强硬的表示,他说想要我们禁用自动驾驶技术没门,目前特斯拉不会停用任何在现有车型上装备的技术配置,而且他坚称自动驾驶技术是为了更安全的驾驶,事实上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有效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由此看这位钢铁侠确实和我们传统意义上所有的车企老板们都不一样,他有他自己的魔性在其中。为什么我们今天和大家关注这样的交通事故,终其原因就是因为这项事故太特别了,除了我们刚才分析到产生了原因之后,这起事故最终怎么样判定,毫无疑问它将影响着未来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有人伦方面的非常多的一些问题,所以稍后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和直播间的三位嘉宾展开讨论。
fox说,我可能会小心翼翼试一下,但我不会放心用。自动驾驶技术没有完美,不会成熟,我不是说自动驾驶技术不好,而是说要想达到那种完美的境界,从系统到所有的交通参与者,那简直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花心说封闭道路,封闭道路,封闭道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我有钱了我愿意试,必须四环、五环自动开三圈。
想入非非说,自动驾驶我肯定不用,我比较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和操作能力,在我看自动驾驶本来就是鸡肋,我觉得根本就是一项没用的东西,有了自动驾驶技术之后就不用考驾照了吗?
芦苇的观点是说,特斯拉的事故我关注过,关于自动驾驶分成几种类型,包括辅助、部分自动、高度自动、完全自动化、驾驶辅助就是ACC自动巡航的感觉,特斯拉顶多处于第二阶段。我是一个连ACC自适应巡航都不用的人,我更不会选择自动驾驶。这起事故我认为特斯拉有很大一部分责任,特斯拉在自动驾驶的时候,只会在屏幕上显示双手不要离开方向盘,除此之外根本没有任何提示,仅仅在屏幕上连显示的提示音都没有。
麦卡洛的观点是说,你瞧人飞机早就自动驾驶了,为什么汽车就不行啊,我就特别看好自动驾驶技术,我觉得目前在中国来讲,人的素质太差,路况太差,如果把这两个解决了,自动驾驶技术太好了,我举双手欢迎。
大家可以继续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一小段路况和广告之后我们继续今天的话题讨论。
这里是正在直播的《星期三会客室》,我们和大家一起关注的是汽车历史发展当中注定会被写上一笔,号称是汽车史上第一撞,就是在前不久发生在美国的两起特斯拉在自动驾驶的情况下发生了交通事故,在直播间的嘉宾来自汽车科技媒体《速度荷尔蒙》主编于欣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主编张宇星。徐晨辉说我也是技术控,现在我的车就有了ACC系统,我经常会用,还有CT safety,真的防止过几次追尾,但是我觉得完全的自动驾驶还很远,必要的条件是交通环境必须要得以改善。笑面豹说,像特斯拉这种企业没吃过大亏,一个官司让他赔个几十亿美金,他说话就不狂了。虎爸说,有汽车的一百年间死了多少人,为什么大家还要买车,还要造车,什么事情都会有正反两面,只说一面就会误导人走向片面。圈说自动驾驶不靠谱,驾驶乐趣很重要。小窍门大智慧说,假设一定会有死人结果,我宁可相信自己的技术,我可不愿意死在自动驾驶上。
大家总体我看的一下微信公众平台上听众的反馈,98%都认为这事不靠谱,我不会用,都对它持怀疑的态度,只有少数的人说我会尝试,未来如果有了自动驾驶,将是很美好的时代。
我们继续讨论这起事故它的重大意义到底在哪,其实无论对于自动驾驶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从人伦的角度、法律的角度,这起事故怎么判定,都是对未来所有的事情发展会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目前美国高速管理局还没有得到任何结论性的东西,可以说是全球媒体都在关注,看看到底怎么判这个案例,如果是你们三个判,怎么判。张老师怎么判?
张宇星:车主是有责任的,我觉得通过这个案例,因为特斯拉实际上是一个互联网起来的公司,以前在互联网产业或者在IT产业发生的很多事情,手机也好,PC端都和汽车不同,汽车并不仅仅是车主的生命,你开车上去整个道路环境,整个的生态动态随时都可能出现,我们通过这件实行对汽车的认识包括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这次是能够更多体现,否则刚才有的网友讲,自动驾驶就死这一个人就引起这么大的重视,汽车诞生130年死的人太多了,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汽车企业推出一个产品的时候,他几乎穷尽了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他才能把一个车推出去,可能一个车要做几十万公里,甚至上百万公里,几百万公里的各种实验,从道路的实验,方方面面的实验做出来以后,无可挑剔,才能够推向市场。要认识到汽车产业的特殊性,我觉得要判,肯定是特斯拉是主要责任,车主也要兼负责任。
主持人:我们交流过程有一个观点说到根上了,汽车的发展一切一切我们做了那么多实验,有那么多的智慧在这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当中,根本在于哪,就是可靠性、安全性,如果离开了这两点,就背离它的发展的正确轨道。我们听听罗秘书长的观点。
罗磊:一辆车推出来经过若干次的实验,各种恶劣环境的测试才能推向市场。宇星也说了汽车一上路涉及到不是驾驶员本身个体的生命安全,还涉及到其他人的安全,可靠性一直以来列为汽车产品的一个头等的大事。这次事故我认为特斯拉不负90%的责任,也差不多,至少绝大部分的责任应该特斯拉负。我们看到报道说的是特斯拉它装载的自动驾驶系统是测试版,测试版怎么能推向市场呢?我认为测试版必须在实验室里面不能推向市场,不能把测试版交给使用者,那是极为不负责任的行为。就造成了这样一个不该发生的事故。
从哪个角度来说,无论是它的出身是什么,做互联网的也好,做汽车的也好,只要跟汽车相关了,一定要讲究可靠,抛开了可靠可能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主持人:这个做法就是把所有拥有特斯拉车的司机当成小白鼠了,都帮他做实验的。如果从法律层面上来讲是不是已经违法在先了呢?
罗磊:是有这种嫌疑的,我们讲了汽车是一个非常高度集成的产品,这个产品本身它讲究的就是可靠。如果把一个不可靠的产品推向市场,那就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主持人:还在测试的东西用在了量产车上,老于怎么看?
于欣烈:特斯拉把测试版的功能推到量产车上确实是不太负责任的做法,情理上是一回事,法律上是另外一回事,因为我个人对美国的法律不是很了解,但目前来看如果是它能够在市场上正常销售,带有Autopilot的功能的汽车,我想应该是符合美国的法规。从这点来说如果是合规的做法,它就不会因此来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美国道路流通管理局调查的还是本身他的产品技术上的缺陷,是不是这套配置,它的功能在技术上导致了这个事故,而不是说它因为推出了一些测试版的东西决定了责任,我觉得还是要从法律层面来进行判断。
我看到的一些情况,我不认为特斯拉要承担90%左右的责任。从条款上做到了告知,因为特斯拉的汽车有一个比较好的功能,它有一些数据的记录功能,如果通过提取的数据能够判断出当时驾驶者本身的一些违规操作,我觉得是比较容易能够界定好它的法律责任。但是另外一方面,这个事件会延展开 ,包括对产品的命名是否恰当,包括对产品的推广的监控以及它的测试版的功能有可能会让现行法律去考虑,是不是允许这样的做法去出现,可能会起到相关的作用,具体事故来说应该还是各自负各自的一部分责任,应该不是由特斯拉负90%以上的责任。
主持人:你觉得有点一半一半的意思?
于欣烈:对,根据法律条款来决定。
主持人:我们非常期待看到美国高速公路管理局最终怎么判定这个案例。这件事情出来之后,我觉得其实自动驾驶技术所谓的自动驾驶技术,刚才我们也谈到绝不是特斯拉仅有的,其实这个技术很多家都已经有了,大家都已经在部分的量产车上使用,只不过大部分的企业没敢嘉自动驾驶技术,而起了各种各样的名字。把自动驾驶技术当中的几个拆开看,ACC、防撞预警,人家没有打包宣传,并且起了这样的名字。未来通过这个事情,对本来已经很小心翼翼的厂家来讲,人家有这个技术,本来没敢用,出了这个事情会不会在某种程度上,这个技术的发展脚步走得更慢一点,张老师曾经说过自动驾驶技术实际上大家用的都差不多,是某一家的某一个技术,你觉得会对这个技术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吗?
张宇星:这种步伐可能会更谨慎,大家会更积极,不会是消极不做了,会更谨慎,而且在传播的过程中,可能会更为严谨,分级也好或者更明确,避免出现误导消费者,或者让消费者产生这种误解,人类探索美好的东西,追求一种极致的东西是永无止境的。
主持人:不会因为这个而停下我们前进的脚步,这个技术咱们都了解,像奔驰、奥迪、沃尔沃,包括咱们国产的自主品牌,都已经掌握了这样的技术,并且做过一些相关的测试。未来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就把它完全抹煞,大家会更加小心翼翼更加谨慎地往前走,把这个步伐走得更加稳一点。
稍后我们和直播间的嘉宾探讨,刚才说的都是特斯拉,说的都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大的汽车企业,看看我们的周围,看看自家门口的企业,现在也在不断研发着这些相关的高新技术,包括在本周一场发布会也引起了汽车圈的热炒,就是我们的上汽和阿里巴巴有了这样的一个结合,打造了所谓的互联网汽车,我们稍后都会和大家来讲一讲,目前中国来看,我们自动驾驶技术水平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本周被热炒的互联网汽车它又炒的是什么样的概念,一小段路况和广告之后,继续我们的《星期三会客室》。
我们继续和大家来探讨由特斯拉的史上第一撞引发我们的思考,本周互联网造车的概念终于结出了一个硕果,就是上汽和阿里巴巴合作的这台车,这台车的发布在当天也是在汽车圈被热炒,大家都说这个车有怎么样新的概念,未来可能会在市场上赢得消费者的一些亲睐,我们抓紧时间让于欣烈给我们介绍一下上汽的这台车是什么车。
于欣烈:上汽荣威RX5,其实不光热炒还引起了很多争议,因为它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叫做首款量产的互联网汽车,其实大家很多关于互联网汽车,互联网造车是一个很热的话题。正反两方面意见都很多,从我的角度来看,大家为什么会需要一款互联网汽车,其实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大家习惯了去享受很多移动互联网的功能带来的便利也好,高效也好以及优惠的价格和服务。当我们做一辆传统汽车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相当于断网了,就会让你非常不适,去渴求自己原来习惯的生活方式。
主持人:那是你吧,我特别是。
于欣烈:确实分人,梁老师有自己的生活主张,很多年轻人包括微信这样的服务,包括一些自己听的音乐,现在都是流媒体的音乐,他已经不习惯听CD,包括导航,很多人很憎恨车载的导航系统,觉得这个服务体验都很差,宁可在手机支架上打开高德、百度这样的地图应用。这个是大家非常需要互联网服务诉求决定了,汽车厂商愿意跟互联网的这些功能结合在一起,在RX5之前有很多结合了互联网功能的汽车,包括之前也有很多自主品牌做这样的事情。
这个RX5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我简单概括一下,它没有按照传统思路把汽车打造成智能手机,所谓的安卓系统加一块大屏里面塞满了各种汽车类的应用。它是结合了自己的云OS的一套操作系统,以地图为主,他相信每个人上车的主要诉讼是基于出行的诉求,而不是在车上去看电影,去定外卖,它是结合车本身应用的特点。在地图上作为一个桌面,你只要一启动汽车递推导航就开始启动了,它会告诉你路面的一些状况,交通状况,基于LBS地理位置来推送和弹出相应的互联网服务,结合阿里本身的支付功能,比如说停车场,预约好停车场,可以自动识别牌照,抬杆、计费等等,最主要是解决了便利,不需要在车上使用手机,它通过账号体系跟手机上的互联网服务打通,让你在车上、车下,能够享受到比较完整比较统一的互联网服务,而不用在车上分神玩手机。
主持人:这台车我们之所以放在节目里讲,就是想和听众互动,未来的汽车会变成什么样子,可能真的超乎我们的想象。不能因为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就对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说不,而且随着我们现在都已经进入到互联网的时代,生活在互联网的大网当中,将来你的汽车也会成为这个系统当中的一份子,而且现在已经成为了现实。最后这点时间我们请直播间的三位嘉宾表达一下自己对于自动驾驶自己的观点,特别是放在中国,你们认为自动驾驶技术到底有没有未来?
张宇星:我觉得自动驾驶技术还有概念上的理解,应该是有未来,但是我相信会是路漫漫,因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
主持人:咱赶的上吗?
张宇星:我估计我赶不上了。
主持人:我觉得够呛。
罗磊:我认为自动驾驶技术在逐渐走进消费者,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最早以前我们看到自动泊车系统,我们觉得很神奇,现在看到自动泊车系统已经是成为很多车的标配了。
主持人:真心不好用。
罗磊:好用不好用,它最起码解决女性司机停车难的问题。一些主动安全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的一些应用,在我们车上已经在开始应用了,这种应用会越来越多,会越来越方便我们的驾驶员。
主持人:它也许会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慢慢地一项一项科技在不断普及。
罗磊:我认为是逐渐完善。
主持人:未来突然有一天,咱们就都全都是自动驾驶了。
于欣烈:我觉得除了技术上逐渐完善以外,使用场景上也是分段式的,最开始在封闭路段可以启用自动驾驶功能,而不是全路况、全路段,随时随地享用自动驾驶功能。这样在特殊的条件下,其实自动驾驶只要满足了相应的使用条件,是能够比较好地完成驾驶工作。
另一方面,包括这次事故也引起大家去思考的,普通的用户对自动驾驶功能的接受和适应,它是一个挺严重的心理问题,而且我觉得包括使用条件,用户一会可以无人驾驶,一会需要自己掌握方向盘,来回模式的切换,其实对大家考验是很煎熬的,它也会同时引发很多问题。当你信任一个机器的时候,你又要告诉自己说,我的生命需要我自己来希望决定,这是很虐心的,很矛盾的。
我还是很欣赏像谷歌这样的方式,要么就是完全无人驾驶,你不需要掌握方向盘,你不需要做决定,所有的东西交给机器,机器出了事我来承担责任。要么就是司机,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我来决定应该如何去做判断,如果让你谈一个混合模式,机器和人的判断混合在一起,一会是机器,一会是人,这个用户是没法接受的,逻辑是很混乱的。用户如何接受无人驾驶、自动驾驶的技术,也需要不断去实验和探讨,用户能不能用这个东西。
主持人:综合三位嘉宾的观点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已经完全进入到互联网的时代,未来的汽车会成什么样子,超乎我们的想象。
我们今天的《星期三会客室》就到这,大家想再次看到听到我们的节目可以登录凤凰汽车找到《星期三会客室》,再次感谢我们三位嘉宾,欢迎大家继续锁定交通广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