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主题介绍

面对近期频现的,和交通相关的,和汽车相关这些重大的事故,我们到底如何避免?而发生这些事故的背后有没有一些必然的因素。如果有,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避免它?为了更多朋友的安全,我们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聊这个话题。

嘉宾介绍
  • 刘 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北京分院院长
  • 张 毅: 新华社高 级记者、环球杂志编委
  • 芦 云: 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
如何最大程度规避重大交通事故

主持人梁洪:
每周三《星期三会客室》,我们会跟大家关注近期的一些热点事件。今天要和大家谈的这个话题多少让我们心里有那么一点沉重。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看到陆续不断一些重大的交通事故在各地发生。我们也看到今年夏天极端天气频现我国各地,不少的城市也都面临着到城市来看海的情况。
回顾一下这几天的新闻。
7月6日,武汉城区遭暴雨侵袭,交通陷入瘫痪,多个地铁站被倒灌沦陷,地下车库被淹。近日正值汛期,各地多有暴雨,导致诸多城市“看海”,汽油车涉水熄火、趴窝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雨天气常常让爱车人士苦不堪言,不少车辆遭遇“灭顶之灾”。
7月7日,南京徐庄软件园环园东路上,停着四辆大巴车,第一辆和第四辆大巴车先后在水中突然起火自燃。驾车人表示,两辆纯电动大巴车购买不足一年,行驶的公里数不多,两辆大巴是在同一厂家买的同一型号。经初步勘察,起火车辆均为电动汽车,疑因电瓶进水引发火灾。
7月19日中午,台湾一辆大陆团游览车撞向护栏后起火,导致24名大陆游客及司机、导游共26人罹难。不止公交车,近期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自燃起火时间也非常多。
今天在《星期三会客室》我们就要和我们的嘉宾一起来畅谈一下,面对近期频现的,和交通相关的,和汽车相关这些重大的事故,我们到底如何避免?而发生这些事故的背后有没有一些必然的因素。如果有,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避免它?为了更多朋友的安全,我们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聊这个话题。
介绍一下直播间三位嘉宾: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北京分院院长  刘英
新华社高级记者、环球杂志编委  张毅
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  芦云
欢迎三位嘉宾。我相信,刚才在我简单的梳理到这样的几条新闻事件之后,大家听过心里都是沉沉的。心里的沉重过后,很多人要问第一个问题就是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先来聚焦一下目前大家最为关注的像7月19日发生在台湾重大的交通事故,26条生命离我们而去了。到现在为止官方最终的结果还没有出来。所以为什么会发生这样重大的事故,我们现在不好做评判。但是很多人都在问这样的问题,怎么就会如此的惨烈,怎么就一个人都逃不出来。无数人都想探知一个原因,以这个事件为一个点,三位嘉宾都可以谈谈,你们近期在看到这样一篇新闻之后,自己的所思所想到底是什么,在面对这样突发情况的时候,我们到底如何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自己?为什么频现这些交通事故往往紧接着到来就是惨重的人员伤亡,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必然的因素?

张毅:我注意了台湾旅游大巴出事的情况。所有的遇难者都集中在后门,都挤到后面去了,但是门打不开,因为天气热的情况下,空调是全封闭的,本来窗户就是打不开的。应该有逃生门,但是逃生门打不开,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了,怎么在发生事故的事件,让逃生门轻易的打开,就能挽救很多生命。这次台湾大巴车事故,不管是人为的也好,或者是由于碰撞引起的也好,逃生门设计是一个问题,从汽车制造厂家来讲要研究这个问题。

主持人梁洪:这里面还有一个细节,因为当时是侧向被迫快速的停车,正好停到紧急隔离带上,所以门正好顶在紧急隔离带上。当时如果想从里面把这个门推开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觉得从汽车设计本身的角度来考虑,什么叫做突发情况?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可能在路面上发生。一旦发生这种情况,难道门就应该打不开吗?所以这里面有几个层面的问题要和我们嘉宾探讨,首先从第一点的角度来说,张老师也好,尤其是刘院长,汽车已经发展了100多年,我们不断说汽车技术在日益完善,汽车安全的保证也越来越全面。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汽车到底能不能变得更加强大和聪明,在突发情况下尽可能保证我们的安全。

刘英:这有两点安全,第一点,首先回答主持人提的第一个问题,到底整车设计在最大程度上怎样保证乘客的安全。其实在我们整车厂设计的过程当中,相应的一些对于安全的标准应该说我们是做到位了。而且我们国家虽然没有上升为强制性的标准,但是我们是有推荐性的标准。我是一家第三方汽车检测机构,也是国家最权威的检测机构来说,在整车出厂之前要经过检测,达到相应的标准,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往往这都是事发以后才探讨我们应该如何逃生。但是在生活中间缺乏了一些普及性的教育。比如说张毅老师说的非常好,车出厂之前作为车商应该对用户有指导的手册,4S店面向消费者买这款产品的时候,也应该对消费者有这方面的知识培训。如何逃生,如何最大程度上做好自我的保护,不仅仅是广大消费者层面,广大社会层面关注的问题,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是第一点,至关重要的。

主持人梁洪:从我们刚才梳理的这些事件来看,至少有几点我们可以在直播间和三位嘉宾来探讨。第一点目前就中国来讲,我们的安全方面知识来讲普遍是非常缺乏的。因为我们看到像近邻某些国家,像天灾特别多的日本,对于安全教育就比我们重视得多。孩子在幼儿园起就开始进行各种突发情况,比如说地震、海啸怎么去逃,怎么去跑。但是这些训练,以我为例,活这么大没人教过我,没有参加过任何的培训,地震怎么躲,火灾怎么躲,没有人教过我。
第三,我们就可以探讨一下在整个安全生产,特别是交通安全这样一个操作的流程和管理上,是不是也出了一些问题。在台湾的事件上来讲,我们陆陆续续也出来了不少的消息。
司机给安全门私自加装了一个暗锁。这两天新闻也说,在车上又查出了一些汽油,有可能在这个车上有人放了一些汽油才导致车那么迅速的起火。刚才节目一开始我已经说了,官方的解释没有出来。我们在此不做任何的评价,但是,如果说一个司机能够给他的旅游大巴车私自安全暗锁,他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管理机制是不是也出了问题。
前些天我们另外一档节目的合作伙伴,北京警察学院的柳石教授做了大巴车逃生的培训。在培训的整个过程当中推安全门,突发情况推安全门怎么都推不开。后来才知道给他们提供大巴车的司机在外面把这个车给锁上了。你在里面花多大工夫也开不开。当时就问他你干嘛锁?他说就怕掉东西,就锁上了。

刘英:安全设置是有了,没有完整的工作流程。

主持人梁洪:到底出车前,所有的东西是不是要做好好的检查,怎么可以把安全门锁上,所有的这些问题我觉得都出了纰漏,操作的流程,规范生产工作的流程都出了问题。所以这几个层面我们都可以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再请教一下芦云律师。

芦云:我觉得发生这样的大家很痛心。但是我特别赞同主持人说的,我们要通过这些事情有所反思。每次事故的发生,可能都是多因异果导致的。比如说天灾是不可抗衡的。发生了天灾之后,汽车本身的制造、生产、设计方面是不是有相应的缺陷,是不是需要提高和改进,标准是不是需要完善。涉及到驾驶员,驾驶员在驾驶的操作流程当中是不是有问题,每次进行驾驶的时候是不是也相应的安全检查,或者有相应的标准规范它的行为,还有紧急的处理。再谈到乘客,每个人都是交通的参与者,有可能是驾车,有可能是坐车,有可能是路上的行人。作为交通的参与者,每个人是不是有足够的意识,或者有这样安全防护的措施。最近我看到朋友圈里面发的,遇到安全措施紧急情况怎么逃生,我自己也试了一下确实很难。

主持人梁洪:发现根本是瞎说。

芦云:根本不可能实现。我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我想我们有没有可能在制度上完善。现在所有人都要经过驾校的培训,驾校的培训是不是可以在理论课上加上一条,就是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天灾的时候怎么样去进行逃生的处理。光理论还不够,还有一个就是,我今天看了理论,但是我发现我实际操作还是完成不了。是不是应当像路考一样有一个实际操作,模拟这样的情况。我也看到了柳石教授在网上的视频,他作为一个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的时候都惊心动魄,挺费劲的。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是不是至少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培训和意识,来加强每一个道路交通参与者的防患的意识。

主持人梁洪:我觉得芦云刚才讲的这点特别对,每年一到下雨的时候我们就会在《汽车天下》节目里面教大家,万一这个车涉水了,您怎么逃生,您敲哪,怎么弄玻璃。后来我就在想,我们坐在直播间里来这些,无用,真的是在做无用功。
当你真正的陷入到那样一个紧急的时刻,全都想不起来了。什么你都做不到了,所以我觉得对于这种安全教育的常识,真的是得从小抓起,就得有安全教育的体系。这恰恰是中国目前非常欠缺的。这里是正在播出的《星期三会客室》。

 

主持人梁洪:欢迎大家。
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下近期频发的一些交通安全事故带给了我们哪些反思。对于中国来讲,目前对于这种应急的安全教育是非常缺失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通过这些事故我们必须要看到对于汽车安全标准的强制型标准的提升是不是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第三在安全生产整个的规范操作流程上是不是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首先和三位嘉宾来谈第一点,关于安全教育,关于应急的安全教育。
我也想问问张老师。您从小到大受过类似的教育吗?

张毅:我作为老司机,20年驾龄了,我根本就不知道我汽车涉水时候的深度是多少。

主持人梁洪:您还是专业人士都不知道。张老师经常也是到国外进行各种采访,以您的观察来看,中国在应急安全教育方面是不是真的走在世界的后面了?

张毅:从汽车来讲,我们进入汽车社会走得太快了。美国人进入汽车社会花了100年时间,我们用了十年时间就进入汽车社会了。无论从硬件、软件各方面都有很多需要补课的地方,汽车本来是我们生活当中非常便利的工具可以节省时间,但是,不要让它变成一个杀手。所以现在进入汽车社会以后,我们有很多方面,包括汽车安全,包括安全驾驶,包括应急教育这方面都很欠缺,这是一个全民的问题,不光是汽车生产厂家的问题。

主持人梁洪:幸福小胖子说,我觉得这些紧急的自救知识真的是需要从小养成,从娃娃抓起,只要发现了就得及时去做。张老师您的意见是咱们从哪开始干这件事情?从哪做起?

张毅:从几个方面,第一是汽车安全方面来讲,这几年通过我们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这方面,应急情况下很多安全的标准是推荐的,并不是强制的。所以,这个标准应该提高,把它提升为强制性的标准。

主持人梁洪:从人员的教育上你的建议是什么?

张毅:芦云律师也讲了,这是多方面的。包括驾校学习,汽车厂商出厂的汽车手册,包括4S店提车以后,4S店的销售顾问要给你详细讲解汽车的性能,安全的一些配置,或者怎么样使用和处理。还有一个,作为媒体,我们也要加强这方面的报道,给大家培训。
现在很多人开车有点不管不顾,以为能够踩油门就会开车了,不是那么简单,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汽车文明,也是保护自己的生命。

主持人梁洪: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有了驾照以后,就可以叫会开车了。但是你真正对车了解吗?真正知道在车发生了紧急危险的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去做吗?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培训,这个培训非常简单。这个实验室就是把你大头朝下车整个翻过来,你系着安全带的时候怎么解开。那个时候你发现你一下是解不开的,需要先松一下然后才能开,开了之后是不是完事了?不对。一旦带子一松开,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可能脊椎马上就会受到危险。你想想你头朝下,你手一松,一下就头朝下窝过去了。你首先腿是什么样的位置,背是什么样的位置,背先靠这后面的椅背,怎么样慢慢让身体这样下来。就是这么一个细节的培训,就教了你无数的知识。
我相信在收音机前很多的听众朋友,且不说大家有没有系安全带的习惯。有的人根本就没有系安全带的习惯,其次你系了安全带之后发生这种突发情况,怎么样解开安全带逃生,你是不是知道和了解?所以,关于车的安全方面的话题有很多很多。绝不是你打了驾照就是一名合格的司机了。
所以在这方面来讲,刘院长作为汽车工程研究院在安全教育方面的普及和推广,我不知道刘院长有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您觉得这件事到底是从哪个环节做起是最为有效的?

刘英:我觉得应该是几个方面,因为我们是一个汽车研究开发的机构。首先从汽车设计的角度,我们是把所有的安全理念设计在里面,就像刚才我们互动过程当中探讨的。我所有的环节设计的都是安全的,但是你会不会用很重要。怎么让所有的用户会用,汽车厂商应该有一个他们应该负起的责任。你在做用户手册的时候,应该做一个视频片,告诉你,我每一个零部件都应该是怎样使用,怎样操作才是安全的,就像我们坐飞机一样。坐飞机就有安全的介绍,汽车也是一样,当我购买这辆车,首先放车辆的宣传片,每一个关键的零部件的环节都应该怎样去使用。厂商应该担负起这样的社会责任。
第二,就像刚才张毅老师提到的,过去这方面的标准是很缺乏,尤其是都是推荐型的标准,厂商为了减少自己的成本,为了缩短时间早点上市卖,有可能很多事情就不去做,因为是推荐性的,并不是强制性的。所以也可以可以少一个环节。如果我们国家的标准加严,上升为强制性标准,也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消费者的安全。
第三,我们的道路交通安全的设置,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车是安全的。可是你看道路小区的车辆停的那么多,发生一辆车自燃了,其他车怎么逃生?自救都救不了,我有安全的理念,我也有自救的意识,可是很多消防通道都停放着车辆。所以这是道路安全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个层面。就是我们从整车的设计,从宣传的教育,到自己的道路交通的规划,也包括物业的管理,还有比如说我们在充电,谈到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物业里随便拉充电桩,充电线有没有合理的规划,专业人员的布置,这些都应该涉及进去。也就是我们这种安全的理念的教育不是哪一个层面,应该社会全面的互动。

主持人梁洪:是全社会的共识,很多听众在微信平台上都说这件事应该从娃娃做起,从孩子开始做教育。现在成年人已经成为司机的人都应该回学校补补课。芦云讲到在考驾照的环节,建议以后就把应急的突发情况怎么处置和解决,当成一个考量的标准,这个建议非常好。
张毅也谈到在4S店的层面您别光管卖车,还要负起您应有的责任,需要向你的消费者解释和介绍你这台车的一些相关的安全配置,以及使用的方法。
刘英刚才的建议特别好,如果实在觉得使用说明手册,直播间咱们四位,我觉得刘院长肯定看过,这是人家的专业。你说咱们三个,没看过。我也承认我没看过,因为实在太枯燥,太无聊,很难把一大本看完,但是如果你用非常活泼,通俗的方法弄一个小视频让大家看看多好。我在日本的时候就在电视上看过很多安全教育的动漫,因为他们很喜欢动漫。作为一个外国人来讲,我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光看动画片我都明白了。所以,像这种通俗易懂教育的方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借鉴一下?

芦云:赞成主持人和两位老师说的。还有一点,最终这个车还是在于使用人,目前来讲,可能在座的嘉宾也是,收音机前的朋友也是,我们买车的时候都关注的是这个车外观好不好,动力怎么样,驾驶感怎么样,是否舒适。没有人关注它的安全性能怎么样,我们可能原来说某品牌的汽车安全性能是最高的。但是经营者投其所好,他在汽车广告宣传当中也都是在宣传这几个方面,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某一个汽车品牌说我这个汽车的安全性能,或者逃生技能,我的优越性在哪,有哪些先进的技术,我没有看到这样的广告。所以从客观上说明一个问题。我们没有把安全问题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这也就是今天节目重要的意义所在。
所以这里面经营者,汽车生产厂和4S店,他们在汽车生产、制造、销售过程当中,特别是设计过程当中,是一定要引入一些强制性的标准。比如说我昨天晚上看到一个后备厢的开启,说如果发生了紧急情况,可以钻到后备厢里面,打开一个按钮可以出去。我觉得很有意思,后来发现太难了。有的车拉扣形式的,有的车是用钥匙去撬,完全不一样。所以我当时就在想,我原来买一个车还要学这么多的知识和技能,甚至还有一些专业的手段。当时给我的思考就是国家有没有可能在这块统一一个标准,是应急的。当然外观设计各有所好,但是涉及到人身财产生命安全这种强制性的应急措施的只有,一定要有一个国家的统一标准,然后越简便,越快捷,当然逃生的效率越高,便于使用人去操作。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是一个方面,列外一个,刚才在节目前也跟刘院长聊到,她在前一段时间雨水大的时候,已经给她提醒了,说你不能继续前行了,她还是前行。
所以我觉得这个可能也代表一部分驾驶者的心理,侥幸心理。这个其实越抱着侥幸心理,危险系数也就越大,所以最终还是要加强每一个驾驶人,或者是驾驶者的安全防范意识。

主持人梁洪:芦云说得特别好,既然大家已经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应急的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你没有一致性,应急安全教育怎么能够落到实处,怎么能够让所有人去快速的掌握。所以一致性就提到重要的方面,我们稍候和大家一起来讨论,对于全民应急安全教育我觉得最起码通过这些惨烈的事故,会给我们很多人提一个醒。
比如说我看到大量的网上的评论。很多往右说我今后坐大巴车,上车一定要找一下安全锤到底在哪。而且也交给大家的安全锤应该敲哪。还有很多人说我要上车就问,你的安全逃生门到底在哪。很多人在网上有这有这样的建议,今后中国像这种大巴的旅行车在上车之后,导游您先别着急介绍这好吃,那好玩,带我们购物。第一件事操作的流程就是要向在座所有的人提醒,系安全带,告诉你安全锤,逃生门在哪里,必须要有这样的说明,成为操作的规范。
我看到这些评论之后觉得特别好。因为在这些惨烈的事故之前,没有中国人在乎这些事,不会有人发表这样的看法,提这样的建议。所以这些惨烈的案件最起码一点给很多人警示让大家充分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稍候我们讨论一下标准的一致性,无论是对于我们讲到的大巴、旅行车,还有越来越受到欢迎的电动车,还有普通的家庭用车,安全一致性的标准到底有没有,而这个标准现在是在什么样的级别当中,稍候继续我们的《星期三会客室》。

 

主持人梁洪:欢迎大家。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近期一系列发生非常惨烈汽车交通安全事故给我们的提示。直播间的嘉宾是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北京分院院长刘英,新华社高级记者、环球杂志编委张毅、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芦云。我们刚才集中和大家探讨的一个话题就是国人对于应急安全的教育现在是全民缺失。我们希望能够尽快补上这一课。
对于驾驶员的培训,我们建议可以从考驾照这个环节加入一些应急的教育。同时,对于更广大的市民朋友来讲,更广大的国人来讲应该是从娃娃抓起,意识到应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个问题,来进行这种应急安全教育的时候,如果我们把它集中在汽车上。很多时候由于存在不一样的标准,恐怕这个教育也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做到。而且对于目前来讲,中国汽车的安全定制的标准到底够不够严格,够不够高。还有我们把它放到像大巴车、旅行车、电动车,大家对于他们的安全问题就更加集中了,也很想了解其中的问题。
我们请教一下刘院长,从您的专业角度来看,您认为现在公共交通工具,旅行车,大巴车,电动车的大巴车这是一个系列。第二,家用小轿车,两大部分来讲,您觉得安全的标准放眼全球来讲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刘英:从国家标准的角度来讲,我们国家的标准并不低于国际的标准。特别是拿我们现在的电动汽车,包括电池的标准实际上我们是比国际标准更严苛,标准更高。我们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些事,归结为我们的意识不够。所以,相应从整车设计来讲,和从我们国家约定性的这种,你必须要达到的强制性标准来讲,国家的标准门槛还是可以的,不低于国际的标准。

主持人梁洪:我们标准不低,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是人的问题。我给您举个小例子,我们前些天在北京警察学院做的实验,危险时刻发生的时候打开应急门要经过几个程序,开锁,推,再拉一个泄气阀,整个这个过程时间,一个操作熟练,精神非常镇定的人,在那种突发情况下,旁边着大火,水都淹到脖子这了,还能够特别冷静的,镇定的操作完成也得需要十几秒时间。这十几秒对于人来讲就是九死一生了,就是生与死的界限。难道就不能把这个速度变得更快点,更简单点,让所有的人都能够非常易于操作,在一两秒之内就把这个门打开吗?

刘英:我们国家是在2004年有相应的安全标准。现在正在处在修订的阶段,也正在征求意见过程当中。对于主持人提到的应急门,应急窗的设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可能会相应的更大程度上的能够缩短我们这种操作的时间和便易的程度。比如说击碎窗,包括对窗设置的要求,外推式的,推拉式的,操作的更方便。当然也对击碎玻璃,包括对玻璃的厚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玻璃首先是安全的,这是安全玻璃。然后,设置安全玻璃的同时设计的要求就比以前更便易了。不能操作十几秒,其实给我逃生的时间已经不够了,现在就像您说的,缩短了操作的时间,同时便易性相应提高了。

主持人梁洪:这个标准的制订,确实是有其中的难处。因为任何一个交通工具首先要保证日常行驶的安全性,这是最核心的一点。其次,要保证是在突发情况发生的情况下,尽可能保证人员的安全,并且能够让人员快速、迅速的逃离。这两者之间是有一点点博弈的关系,平时要把这个车造得越安全越好。关键时候必须要越脆弱越好,恨不得一个手指头就可以把门推开,就把这个玻璃弄碎。这个标准到底怎么样制订,我也想问问芦云和张毅的看法。在国外类似这样应急安全,对于车辆技术的标准到底有没有?从国际上来讲?

张毅:据我所知没有,很多还是在人的因素。我们看电视,看电影,包括开大巴的司机都是很有经验的。再有一个,我们经常坐飞机,有时候就坐在紧急出口的位置。他会过来告诉你,你在这个位置要做好准备,如果出事你要把应急门打开,专门要告诉你,怎么一个操作流程。如果你不行就不要坐在这个位置上。
刚才二位嘉宾也介绍了,包括大巴司机。

主持人梁洪:从您的观察来讲,从汽车生产的安全标准来讲,放眼全世界都没有统一,严格的标准?

张毅:应该是没有标准。

主持人梁洪:没有标准的原因在哪?

张毅:因为这是一个突发事件,其实它都有一个包括应急门的措施,安全锤都有。这个标准上都有的,也不是说都没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家有各家的标准。

芦云:我觉得是这样,可能在汽车生产制造过程当中,有技术方面的限制。另外涉及到一些具体的部位,还可能涉及到一些知识产权,或者是一些技术专利的问题。所以从标准的制订上,可能想全部统一,至少目前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这个并不能否认说我们把这个标准逐步的完善。虽然说具体的开关不能统一,但是我们可以规范这个开关,多少秒之内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怎么样的操作流程,一步、两步、三步我们从大的方向规范它。不是说具体到某一个细节,因为如果要具体确定到某一个细节,也可能影响整个行业,包括技术上的进步,因为大家都统一思考,统一步调了。谁去创新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这个标准基本上都是从行业标准,然后变成推荐标准,再变成强制性标准,有一个这样固然的发展过程。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每次这种事故发生之后,大家都有一些警醒?比如说这次台湾的事件,我刚才就想到了。这个逃生门在一侧被卡住了,出不去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再有一个备用的逃生门,尤其公共交通工具。
对于大型的公共交通工具在这一侧,另一侧,上方应该多加一个备用的逃生门,这个可以不断通过血泪的教训促使规则和标准的完善。

主持人梁洪:这点对于刘院长来讲我相信他们在未来标准制订上一定会考量到。这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不能有唯一,唯一的安全出口,唯一的逃生门,这本身就是不对的,一定要有一个备份。其次我们在多次的节目里提醒大家,今后再坐这样的大型交通工具出行的时候,上车要先询问安全门,要先看安全锤,还有上车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系安全带,这是最最重要的细节。我也看到相关的报告,可能当时在发生事故的时候,车里部分人员没有系安全带,带猛烈的撞击,擦边停的情况下,有些人就已经撞得有点糊涂了。系安全带的好处,就是在撞击发生的时候,让你身体保持在一个正常的状态,发生危机情况的时候,能够最大程度让你保证身体的正常,思维的正常,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所有逃生的动作。因此安全带是最为重要的。

主持人梁洪:欢迎大家。我们刚才讲到了如何要加强应急安全的教育,讲到了如何尽可能提高汽车安全的法定标准,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当几十个人上了这样一台大巴车等于把你的生命就交给了手握方向盘的司机。无论是对于司机还是对于他背后的运营公司也好,面对着目前出现的一起起重大的交通事故。我觉得对于他们来讲现在是非常需要反思的时候了。刚才我看到很多网上的评论,有人建议说,上了车你要先给我解释。还有人建议车票的背面就应该印上这个车怎么逃生,画一个图,简单明了让大家知道。实际上一整套完整、科学、严格执行的安全操作的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我想请三位谈谈,提高认为如何从这个层面加强管理呢?

刘英:刚才网友说的特别好,在车的背面印但是这个也有不现实的地方。车是不同的车,能不能车上明显用图示的方法告诉乘客,哪是逃生门,非常简单明了。

张毅:酒店里面都有逃生图。

主持人梁洪:您看吗?

张毅:我看。

主持人梁洪:我以后也得看。

刘英:习惯非常重要,还有我们对安全的意识,驾驶员也是需要在管理单位,对驾驶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是尤为重要的。我们在网上看到的消息,有的驾驶员是为了自己的安全采取的一些非常不正确的操作方式,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还有一些非常有责任心,有道德的,他们先保护乘客的安全,但是事实上你怎样最大程度的保护,用最好的方法,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所有的乘客,这个应该是运营管理机构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

主持人梁洪:定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的操作流程不是难事,关键就是怎么落实到实处。我们看到很多类似的报道,大巴车司机,一车的人人家还玩手机,发微信,这种情况的发生他们简直就是把几十条人命不当回事。您觉得这种安全操作的标准怎么落到实处呢?

芦云:从目前来讲,我们要想利马完善法律和规则,可能需要比较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现在提到的完善操作流程可能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比如说我了解的有的运营公司。他们是有一些操作流程的。但是这个流程一个是在完善上有一个需要完善的步骤。另外,主要是在司机,在进行操作的时候,有很大的欠缺。
我们实际中也发生刚一些类似的事情。所以,我就觉得这种特别是提供公共交通工具运输的司机和企业运营单位,可能要比私人个人这方面的意识更加加强。
不仅要有制度,还要有相应的惩罚,比如说进行安全检查的时候,某一个环节没有做到,是不是应当有相应的检查,但是这个可能更多是在于一个企业的自律。但是这种自律对于企业的经营,或者对于企业将来的运营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而且我就觉得从我个人来讲,我每次上高速的时候,都会去4S店检查一下轮胎有没有问题,做一个基本的检查。作为一个大型的运营公司,车上坐着几十号人。是承载公共交通运输的,包括原来也听说过公共汽车着火的也有,所以说,凡是承载这种公共交通工具的。一个是意识要强,第二制度要完善。第三,最关键要能够坚决的落实和执行下去。

张毅:我们经常坐国外的旅游大巴,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规定,开两个小时以后,司机必须要休息,而且是有监控的。所以我们国内要做到这点很容易,现在很多大巴都有GPS定位系统,公司可以监测到你到了什么地方了。这个规定我们也应该推广,这次台湾大巴出事故,撞向了护栏,也有可能疲劳驾驶。我们也应该推行这种,大巴司机规定你两个小时必须休息15分钟。

主持人梁洪:这个操作起来一点都不难,是非常成熟的技术。

刘英:其实我们从车的设计的角度来讲,现在也正在积极推行安全设置的前装系统,车在出厂之前,就加装一些安全设置。

主持人梁洪:通过今天节目的探讨,我们总结一点,最关键的一切一切还是在于人本身,我们也希望通过今天的节目,能够让更多的朋友意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意识到应急安全培训和教育的重要性。再次感谢直播间三位嘉宾,也欢迎大家继续锁定交通广播。

——结束——

 


 

网友评论
分享到: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