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星期三会客室》-网约车的最新发展
主持人梁洪:谢谢各位好朋友来到FM103.9兆赫,来到北京交通广播汽车天下。每周三《星期三会客室》我们和大家一起长谈一些热点的话题。7月28号,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等七部门正式公布《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8月1号,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达成了一个战略协议,滴滴出行收购了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9月9号,交通运输部公布了63号令《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和《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从10月1号开始也配套推出了《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规则的管理规定》。从10月1日起,驾驶员从事网约车服务需要参加全国和地方两级考试,具体包括全国公共科目和区域科目考试。规定也设置了考试的门槛,参加考试人员需“无五”, 必须有无暴力犯罪记录。考试合格后,需注册才能上岗,从业资格注册有效期为3年。
我们看到虽然有国家部委的背书,但是网约车仍然在地方政府面临着方方面面地方政策出台的条件下会产生一些新的发展方向,也有不少人反映说各个地方政府目前出台了一些关于网约车的规定,等于把网约车又向传统的出租行业向前或者是向后推进了一大步。本来这是在网络的大背景的条件下,在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大背景的条件下,我们有了各种各样出行的选择,虽然有商务部和国家政府机关的背书,但是目前出台的一些相关地方政府的管理细则仿佛是在拖后腿,具体到北京还没有出台相应的细则,但是今天的节目我们和大家集中探讨一下网约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要在直播中和我们的网友和听众继续互动,您有没有通过专车,比如用过专车,坐过网约车,您觉得这样服务的方式好不好,而近期各个地方都出台了一些管理的细则,大家也会发现恐怕慢慢的北京也会发生变化,比如价格上的变化,服务上的变化等等的,您对于目前这样的变化以及各个地方政府出台的细则怎么看?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互动。
介绍一下直播间三位嘉宾,来自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王静,欢迎王教授。第二位是我们的好朋友,北京中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莉凌,第三位嘉宾是来自品汇汽车“达车汇”主编王孟儒。王教授先跟我们做一个整体的梳理,目前您得到的关于网约车发展方向地方政府出台的细则以及您观察到的新的动态?
王静:我们现在有些地方已经把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公布出来了,观察各地的细则我们发现几个现象:
一个是各地实施细则基本上是贯彻了我们交通运输部的新规。
第二个是由于交通运输部的新规在四个地方都说了,要由城市人民政府做出规定,所以各地就把具体的规定拿出来。非常有意思的是各地规定里面有几条,大家都是非常关注的,第一个是数量的控制,大家关注的是兰州,说我们这个城市需要三千辆网约车,到底能不能预测准,这是争议非常大的问题。第二个就是关于价格的问题。在我们新规里面说了网约车的价格是市场指导价,市场调节的价格,但是,如果地方需要,也可以指导价。所以,有一些地方就提出来了这个价格一定要高于出租车,这个也引起了一些争议。第三个是限制车的牌照,要求必须是本地车,有一些城市正在酝酿的实施细则里就是这样规定的。第四个是限制司机的户籍,我必须是本地司机。大家说北京可能用这种方式。大家可以再接着观察。第五个是说这个车要喷统一的标识,这个也是炒得不亦乐乎。有的网友说喷了统一标识好,以后我们一眼可以看过去,执法也容易。有的出租车司机也担心了,说喷了表示以后是不是可以上街巡游了。这个事情可能是个双刃剑。第六个还要求这个车是不是得提供出租车的发票?第七个是交通运输部的新规里面要求平台公司要在各地设分支机构,有的城市说你必须设分公司,我们各大平台公司就很发愁,我们要设分公司,这个门槛还是很高的。
但是,大家都在炒,还没有出正式的,唯一出正式的是刚刚19号这听江苏省交通厅出了全国头一个关于出租汽车行业改革通知,这个通知里面谈了网约车基本的问题。比如说以后巡游的出租车经营权的期限,以后是和车辆报废更新原则上是同步的,而且是无偿使用。还有巡游汽车实行政府指导价,而我们说网约车还是实行市场调节价。再比如说发生了事故以后,网约车的平台要先行赔付,数据还要接入政府监管的平台。而且强调了以后出租车司机如果开网约车,不用再增加新的考试内容,还规定了网约车车型应该高于当地的主流巡游车等等的。
所有这些规定我们看基本上和交通运输部的新规一致,而且没有增加过多的比较有争议的条款,所以大家对江苏省的这个规定,我个人观察大多数人还是拍手称赞的。
主持人梁洪:王教授给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为什么有些地方出台的这些细则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因为所有人的目光都会盯着北上广,但是这三个城市目前还没有动静,一旦有了动静之后,大家都会看这个风向到底往哪吹,总体来说,大家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对于未来网约车的管理毫无疑问地会收紧,会把它变得更加严格化,更加细致,从我们刚才提到的部分地方政府先要规定一个数,再给你上牌照,再来进行统一的标志、发票等等一系列的管理,这样的管理如果一旦实施,还和巡游的出租车有什么区别呢?我们看一下第一时间在我们微信公众平台中大家的观点。
这位网友Mr张说一方面北京家庭的刚需用车,另外就是想拉活的随便租个外地牌就能拉活,这样不太公平。大部分外省市来的司机拉活,也不认识路,只能看着导航走,我是真心希望加强管理。
放养过日子说,我真心觉得网约车不应该管得那么死,否则跟出租车没什么不同了,完全就是相一致的。
豆汁儿说,一切讲规矩,现在的交通叫一个乱,我们出租车在机场一排就三四个小时,网约车凭什么到那就拉,太混乱,太不值当。
这个话题不仅牵扯到您个人的利益,实际上牵扯到更多北京广大出行的市民的利益。刚才王教授整体给我们分析了一下目前新的方向之后,我们听听直播间另外两位嘉宾的观点。黄律你可以从法律的角度给我们分析分析,因为刚才一开始我就说了,国家部委有背书了,有提出了像63号令,包括出租汽车驾驶从业资格管理规定的认证,巡游出租汽车的管理规定,这些管理规定到底从法律性质上来讲是一个什么样性质的?比如具体我们刚才看到类似兰州的一些管理,我个人理解其中一些条款实际上和交通运输部发布的这些总的政策还是有一些细微不同的,到底应该怎么样去理解?
黄莉凌:本身从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网约车暂行办法中也有几个地方提到了,我们各个地方要根据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的,所以就会形成目前各个地方都在讨论,就本地方而言,结合本地方的特色应该是什么样的管理规定。现在从大家讨论的非常热闹的几个地方来看,像兰州还是属于征求意见稿当中,从兰州这样一个规定来说,无论是从车辆的数量,还有对人员的要求来看,大家感觉又走到老路上去了,还是按照原来出租车的管理规定来说,这样的话,和我们网约车,和互联网+的这个概念,以及结合我们现在的经济社会和大家的交通运输状况来看,这样一个政策制定好像倾向于过于保守了,但是目前来看,我们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的交通运输和敏锐性比较高的这些城市,目前来讲它的政策的口风收得还是非常紧的,没有听到,或者说没有相关比较具体的到底会怎样的政策来出台。
我个人对于网约车和网约车的管理规定的出台,我还是持一个赞成的态度的,因为本身我们讲整个这个行业的出现,我们以前一直在说它是一个政策的抢跑者,当时出台的时候,和我们目前的法律规定来说它是有冲突的,或者说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它其实涉及到一个非法运营的状态,而且它会带来我们很多法律上的问题,比如我们以前提到的承运人,这个运输合同的主体怎么确定,由此引发的相应的法律纠纷,我如此确定责权利的关系,虽然说我们不能因为它的违而否定它的发展,因为根据时代的变化,根据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不能说因为法律我们就要把它变成一个绳索,我要捆住你,适当的时候,如果得到了这种法律,我们的法律不但不能成为绳索,而应该成为一个引导和保障,所以这个时候法律做出相应的调整是应该法律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所以像滴滴或者是优步,它是一个行业的抢跑者,但是它会变成行业的领跑者,所以我们现在网约车的在线办法也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出台了这样的办法,我个人对这个办法的出台还是持一个比较赞成的态度。而且我个人也觉得网约车必须是要经过相应的管理的。
对于网约车的从业人员,包括从业车辆,我也赞成进行一定的登记,因为这个对于整个市场的规范,以及对我们所有交通参与人的权利义务的保障是一个基础。但是,我还是觉得对于他的这种登记和管理不宜过多过死,还是要尊重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概念是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如果像有的实施细则里面提到的我要求在当地设分公司,要求属地管辖,这个和互联网概念应该是相冲突的理念了。
还有对于网约车数量的限制,我觉得这个更多的应当是尊重市场,让大家能够更多地用市场的手段去调节,包括价格手段,我认为也应该更多的尊重市场的需求,让消费者能够来投票,用市场的杠杆和经济的杠杆来管理,这个价格自然有一些波动,引进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之后,这个市场才能健康发展,如果管得太死,无论作为从业人员,网约车的司机,还是作为消费者,出行的人,有可能最后还是又回到我们原来的老路,供方和需方都是怨声载道。
主持人梁洪:通过刚才黄律的这个解释也印证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记得网约车刚刚出现不久就在汽车天下里和很多人聊过,很多人说这个事靠谱吗,甚至对网约车这个事是不是合法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后来终于好了,我们盼到了交通运输部发布的这个文件,明确了它的性质之后,我们继续就在盼了,太好了。地方的一些管理细则出台,把这个网约车好好管理,同时解决了我们所关注的法律层面的问题之后,我们仍然希望网约车的特色,它的便利性,它良好的服务千万不要因为这个管理而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因此,这个分寸和火候的把握就特别重要。
再问问王孟儒,从你的观察来讲,你对最新的网约车政府出台的一些详细的细则怎么看?
王孟儒:现在网约车为什么受大家欢迎,就是它的市场淘汰性的选择。比如之前我打出租车,我觉得车座后面比较脏,或者是拒载,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是没办法选择的。但是网约车,我约了一辆车,它现在来了,但是可能他的服务做得比较差,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程度,我可以投诉他,网约车的公司就会对它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甚至可能开除他开车的资格。但是,如果按照地方的办法,比如按牌照算,比如我发3000个牌照,这个网约车的优势就不存在了,相当于我又变成了一个没有办法选择的状态,还是这么多人。所以我就觉得如果限制名额,可能就网约车最大的优势给抹杀掉了。但是,问题又回来了,如果肆意地让它增长,谁都可以去注册,去拉,这个乘客的安全又得不到保障,所以这还是一个比较矛盾的问题。
主持人梁洪:为什么我们刚才说这个分寸的把握以及怎么能在保证大家法律层面的安全角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发挥网约车的特色,恐怕是要考验各个地方政府的智慧了。
天然的老实的胖子说了,网约车就该地域管理,驾驶人和车必须是本地户口,这样方便管理。晚上我打滴滴的时候,打到一台内蒙古的车,这个司机哪都不认识,总体感觉非常不好。
多多爸爸说,现在北京街面这么乱,很多外地司机真心看着导航走,一边看着手机,一边开车,确实素质非常差,真得有人管管了。
大家可以继续在微信公众号中发表看法,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找找到我们正在进行网络视频的节目,因为这样一个话题关乎到我们收音机前每一位听众朋友,大家每天开车当然是一种出行的方法,但是更多的朋友也会选择公交出行网约车等等的,未来到底在网约车这部分应该怎么样管理,如何保证他网络约车所有服务的特色,又能够有所管理,我们在一段路况和广告之后会继续和大家探讨。
还有人说,网约车登记非常有必要,而且不仅是网约车,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要限制外地的牌照。
我们回到直播间继续探讨,王教授,从我们刚才梳理的几个核心点来看,您认为现在大家关注的最核心的要点,第一是什么?
王静:各地的实施细则,可能第一个还是数量的控制。如果像刚才我们王孟儒主编讲的这个问题,如果数量控制不好,就回到出租车的老路上了。我们在行政许可这个领域看到,但凡是要搞审批的,搞牌照的,一定会催生出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个牌照会越来越值钱,这样的话,所有行业发展的关注点,所有这个市场的规律全部会围绕着牌照展开,这肯定是一个倒退。从国外,别说网约车了,出租车放松管制一个很重要的方向都是取消了数量控制,全世界各地都是这样的,放开之后,没发现什么太大的问题,所以这可能是最关注的点。
其他的还有价格的问题,这也是非常矛盾的问题,我们既希望网约车不要太贵,但是各地又说网约车价格必须高于出租车,这就很矛盾。我们乘客最近大家也感觉到了滴滴也好,优步也好,其实都已经涨价了,对司机来讲,也是负担非常重的。市场规模缩小,其实是最严重的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如果再加上数量控制,这个事越做越小,那其他的问题就不要谈了。
主持人梁洪:本来我们觉得应该是鼓励积极推动网约车的发展,没想到被各地地方政府出台的细则给架空了,又重新走到老路上,这个很可怕。
王静:网约车出现的时候,到现在已经快两年了,这个过程中,大家都会觉得会不会出问题,会不会出问题,实际上我们从整体数量来讲,比如滴滴现在日均处理的单数已经是1300万单了,大家要知道铁道部每年到春运的时候一天才500万人次,这么大数量的级别下,出现的问题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得多,从概率上来讲并不是很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管制的结果只能是门槛很高,程序比较复杂,进入行业的人少,那乘客体验会越差,因为乘客第一是要有车坐,然后有好车坐。大家看滴滴和优步最近这一个月来下跌的幅度还是很大的。像优步是5%的司机和乘客已经流失了,滴滴也是几十万的乘客都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现在加强管制的后果才刚刚显现。我个人是比较担心的。
主持人梁洪:除了这些基本的,比如黄律师刚才说的那个我特别同意,必须得有一些对于司机的管理,不管是培训,还是你必须要参加考试,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要不然出了问题去找谁,对公司的管理也是有必要的,但是除此之外,比如从数量上,从价格上,难道这些事就不能交给市场去办吗?
黄莉凌:我们的感觉也是这样的,网约车暂行管理办法里面说平台要有资质,车要有资质,从业人员要有资质,这样的规定作为我个人来说,我都是赞成的,因为对于建设这个行业的规范和对法律关系的清晰,和梳理,和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我们也觉得必要的管理之后,它的管理成本是和之前野蛮生长时期是会增加的,所以相应的网约车在规范管理之后,价格会上升,我相信在很多网友看来,也是在他的合理预期范围内的,也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的。
但如果这个细则规定得过于死,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种伤害,而且是一种倒退,刚才我们说到了数量的问题和价格的问题,其实这个是纯粹可以交给市场做的,而且我们本身已经往前走了一大步,为什么还要往后退回去,而这种退无论是对于从业人员和对于消费者来说,他又可能又变成二次伤害。
主持人梁洪:我也听到不少网约车的司机说没法干了,说越来越难干了,根本就赚不着钱,除非这一天累得要死,不停的拉活还有这种可能性,就是挣钱越来越困难了。我们看一下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大家的观点。
孟小晨说,我以前经常打网约车,基本上没有碰到过北京人,司机全部都是外地的,这些司机你也不能说他服务态度不好,但是他就会随时关注手机,查看路况,我总觉得不太安全。未来对于司机的管理如果真的能够严格把控,我非常认可,是一件好事。
黄莉凌:没错,我就说说我自己的个人感受,前天因为是限行,我出门打了个车,这个司机给我走错了三回路,对路况严重不熟,看导航也不明白,或者是错过了出口,一下子时间就出去了。所以我们说作为一个消费的体验,必要的从业人员的规范以及提高必要从业人员的素质,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点也是网民能够接受的。而且在网约车里面,我自己会有一个比较关注的点,原来大家一直在争论一个法律点,我在网约车上,我到底和谁定立的运输合同,到底是和这个平台,还是和这个网约车的司机,现在这个规定已经说了,你作为一个平台并不是仅仅提供一个平台的服务,提供一个中介咨询的服务,而你承担运输合同承运人的资格,这是一个法律地位的明确。而这一点对于法律关系的梳理就有了一个基点了。
我们说这个规定的出台对于消费者来说,我出了问题找谁去,这个非常关键。除此以外,像价格问题,我真的觉得你就交给市场去做吧。你交给市场做了之后,整个行业的发展反而更加健康。
主持人梁洪:是,我们看一下网友张先生说,对于我来说,最早我曾经是在专车平台上班,那会儿所有平台不让外地牌在北京拉活,后来放开了外地的牌照就是因为网约车越来越不赚钱,一部分北京牌照的司机不愿意干了,现在涨价,这部分乘客不坐了,因为本来他们就是伪需求。我倒是觉得能够通过这种方法筛出真正的需求。
荒城救人,我是一名网约车司机,经常碰到没有素质的乘客给我们打差评,你们总说我们没有素质,怎么不说乘客没有树脂呢?
您可以在直播过程中,在我们微信公众平台中畅谈您干这一行的体会和感受。
大宇说,现在的网约车方便多了,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北京地区的外地车辆太多了,而且网约车的司机基本上很难碰到北京人。
渤说,又要服务好,又得价格便宜,还得提供各种各样的送车上门的服务,还得给您拉着车门,戴着白手套,还得花最少的钱,你想想可能吗?北京时间10点37分,我们进一大段路况和广告之后回来继续探讨。
这里是正在直播的汽车天下,梁洪感谢大家的继续关注。您不仅可以通过FM103.9兆赫听到我们的节目,还可以在微信订阅号中看到我们的视频直播,也可以在微播中找到加V的梁洪。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关注的是网约车的最新发展。大家可以继续在微信公众订阅号中与我们分享您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大家会发现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网约车已经发生了一些非常微妙的变化,尽管在北京我们详细的地方细则还没有出台,但是对这个行业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了。再看一下大家的观点。
我的好兄弟说,我是一个外地人,以前在北京租了一辆专车干,压力太大,我的服务基本上全是五星,我就想在北京挣点钱,现在看来怎么这么难呢,外地车只需要给大家提供良好的服务就可以,不必真的在乎它是哪里的车。
我们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说,难道北京牌照的司机你就都认识路吗?
刚才跟王静教授来分析为什么市场的事不能交给市场变,这里面的门道到底在哪啊?
王静:我个人觉得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利益的因素,刚才我讲了牌照的问题,因为现在出租车牌照价格缩水问题很严格,所以这里面有个中大的新老业态冲突、利益格局调整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意识的问题,我们传统上对政府管制,对数量、价格和许可证都有一种迷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实大家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网约车比出租车怎么样,其实更安全了。因为我们所有乘客的信息,司机的信息,包括行驶记录都是可以追溯的,其实是更安全的,所以技术其实解决了绝大多数的问题。有些问题现在技术还没发展到,或者因为成本的问题,技术还没有覆盖到,我们应该有一个宽容的态度让它再往前走一走的,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一下上海交委原来的孙主任,刚刚调到其他地方去了,刚刚在复旦大学做了一个讲座,有分析了整个的原因,为什么网约车市场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是因为市场需求是始终存在的,我们中国有三个最大的国情,第一个是城镇化规模扩张的问题,我们城镇化速度非常快,都不是最后一公里,是最后五公里、十公里的问题解决不了。长期以来,北京出租车的数量是6.3万辆到6.4万辆,我们的黑车保守估计是10万辆,我个人觉得如果管得再严,市场需求还存在,这些车怎么办?那就是黑车又回来了。没有经过任何保障的黑车可能卷土重来,因为需求始终存在的。
第二个需求是我们北京每天有1000万人从五环外进五环内带工作,下午要回去。一千万人来回的潮汐的出行规律没有人能预测这个时间到底需要多少出租车,多少网约车。这种需求是巨大的。
还有一些特定的事件,比如我们要开演唱会,要有什么活动了,过去都是靠一个消息,出租车全过去了,现在通过网约车平台的预告和一定的疏导,还是能解决的。
第三个问题是特殊需求。我们现在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需要车,我们还有很多特殊的需求。这些需求决定了这个市场是肯定存在的。我们硬管,能不能把这个市场管没了。
主持人梁洪:如果使劲地管,刚性需求还在,同时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还赚不到钱,双方都没有找到一个最好的点。
黄莉凌:没错,而且我们管一直持这样的态度,必要的管理是需要的,但是是一个管的尺度和方法的问题。关于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他的准入门槛的问题,你到底怎么设置?我们认为在这个行业里面,因为它毕竟涉及到一个公共安全的问题,因为它是公共交通,相应的准则还是应该有的。对于考核的素质和考核的标准是不是也可以纳入市场调节的范围。怎么叫市场调节范围?本身来说消费者也是在各个平台间做出一个选择,哪个平台给我的服务好,我就倾向选择哪个平台,他的车好,人好,他的司机素质好,这也就是市场选择的范围。
主持人梁洪:从培训到最后的考试,如果全部又回归到相关部门去做,那就跟原来真的没有区别了。实际上刚才黄律这个观点特别好,还是把这个事情交给平台办,因为一旦你的车和司机出了问题,是你要负责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思路。你为了你自己将来不惹上那些麻烦事,你也得好好培训你的司机,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没有必要让相关的部门来管了。
王孟儒:我觉得交给市场是完全没有的,去年2015年滴滴好像亏损了一百亿,就是往里砸了一百亿,而且我觉得这个就是市场优胜劣汰所在,滴滴会雇很多职业经理人研究怎么样让公司回归到赚钱的轨道。比如一开始我干掉了那么多打车软件,最后和优步和快的合并以后终于修成正果了,大家觉得它之前亏钱可能是不正常的状态,但是这只是整体公司战略的一部分,只不过他的战略规划比较长,10年、20年或者是30年。有一句俗话叫没有赔本的买卖,如果这个事不赚钱,即使政策出台了,那滴滴是不会干的,所以,势必以后滴滴会出台一种新的方式,可能年薪几百万的职业经理人想出来的方式,我们现在想不出来。一种新的方式,绝对能让这些网络约车这么大的用户活下去的。这种方式就像我们之前想不到用App打车一样,有人就会想到。所以说网络约车的这些司机到底能不能存活下去,滴滴能不能存活下去,根本不用担心,只要这么大一个过百亿的公司估值出来,它就不会倒闭的,以后势必会发展出一条道路去平衡乘客、公司和出租车司机的关系。
主持人梁洪:你的观点是交给市场上办,什么事情交给市场办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和方法。但是我们一方面对这个观点是认可的,同时不是说你这个公司很大就没有倒闭的可能性了。北京时间10点52分,这里是正在直播的汽车天下,一小段路况和广告之后继续我们今天的话题。
节目已经到了最后的尾声,实际上大家的目光都会聚集早北上广,这三个大城市的细则如何出台是所有人都在关注中的,我相信不会太远了。所以最后这点时间留给我们的嘉宾,就说说北京出台相关的细则,你们都有什么样的期许?王教授先来。
王静:北京是首善之都,其中也包括我们有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监管模式。所以我想很多城市,很多广大的网民和乘客都在看北京怎么做,北京怎么样出一个能够适应网约车这种新特点,同时又把和出租车行业的融合发展做好的这么一种监管模式是我们值得期待的。
主持人梁洪:这真的是非常考验政府的智慧的。黄律有没有什么建议?
黄莉凌:我非常赞成王教授的看法,本身北京作为国家大首都和国际大都市,而且北京也是一个非常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城市,所以,对于网约车,其实也是结合了我们互联网,结合我们现在的交通,结合了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整个的因素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业态,所以对于它的政策导向,对于北京的政府,我相信在这方面的制定会有更多融合的考虑,而且我们也拭目以待,我相信我们的政策会融合这些因素在里面。
主持人梁洪:最后拿我们这位网友的观点做一个结尾。
爱满天说,我经常是一个打网约车的人,没办法,一是家里就一台车,夫妻二人都得上班,又加上限行的问题,很难平衡,家里另外一个号我看是到死也摇不上了,我们家又没有地铁,公交又不方便,希望未来的网约车能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价格可以比出租车贵,但是最好不要比出租车贵太多,同时,对于网约车的管理我是拍手称快,因为碰到很多不认识路,看着手机找路的司机,这样让你看着非常危险,希望能够让我们真正用车的人,通过我们的手,通过点评和打分鼓励那些好的司机、好的公司,去淘汰那些坏的司机,坏的公司,事情不就是这么简单吗。
非常感谢我们这位网友。北京时间10点56分今天的《星期三会客室》就会大家聊到这儿,如果您想再次看到听到我们的节目可以随时在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中以及在微博中找到加V的梁洪的微博看我们的视频直播,感谢大家的收听。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