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在“201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尽管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一些成果,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但还不是汽车强国。苏波认为,成为汽车强国,需要具备以下四个特征:支柱产业地位非常突出,具有世界级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实验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具有强有力的零部件和相关支撑体系。
苏波谈到,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满足了国内高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国内主要汽车整车、零部件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经过十多年发展,关键技术取得比较大的进步,政策不断优化,成熟度也在不断提高;汽车产业集中度提高,汽车产品的结构趋于合理。2011年1.6升及以下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达68%,比2008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但他同时表示,影响汽车产业深层次发展的问题依然很突出,如自主品牌竞争力不强,汽车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弱;新产品推出能力明显落后于国际化大公司,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跨国公司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零部件配套各成体系,形成了人为的市场分割,尚未形成配套化环境;能源环保问题突出,节能减排压力日益增大;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关键零部件和装备依赖进口;对基础前瞻性研发不足,政策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苏波认为,当下我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汽车行业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未来的消费市场还会有较大增长,汽车行业要在发展中做出调整。
“下一阶段汽车工业发展绝不是简单的产能扩张和满足一般的产品消费,关键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产品结构的调整和自主品牌的培育,是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地总结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和经验,针对目前汽车行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明确我国发展的方向,以确立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发展路径、发展道路。”苏波说。
苏波认为,下一步我国汽车工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汽车强国为目标,研究确定支持本土汽车企业创新发展和品牌建设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着重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把自主品牌发展放到头等地位,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技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投入达到3%以上。
二是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尽快启动今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改造投资专项,以技术创新工程为抓手,举全行业之力,攻破关键技术。
三是完善行业布局和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提高行业生产集中度。积极推动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落实好相关退出机制,加快推进汽车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四是建立开放、公平的零部件市场,大力推进本土化发展,支持汽车零部件产业公平公开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打破区域、集团之间的配套限制。
五是大力推动本土品牌建设。鼓励各类企业以品牌建设为核心,提高产品供应链和质量管理水平。积极完善有利于本土品牌汽车发展的财税、政府采购等政策。
六是促进外资在华企业进入汽车创新的主战场,共同开发新产品,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水平和效益。
七是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引导汽车企业做好品牌建设,积极研发市场国际需求的产品。国际有实力的汽车集团通过海外投资并购重组、联合协作等多种方式,公平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