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汽车讯 2012年9月6日,2012(第三届)全球汽车论坛,在成都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全球汽车论坛的主题为“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在两天的会期中,共设置了多场全体会议、专题讨论、主题讨论、圆桌会议、头脑风暴等流程,以多种交流形式,创造多元化的产业互动和交流平台。以下是几位领导的讨论实录。
未来20-30内 内燃机不会被淘汰
问题:未来的一百年内燃机会被淘汰吗?
陈玉东:我相信在未来20年,我们的动力总成还是会有柴油,我们的新能源不可能在很短期之内就取代现有的内燃机。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传统动力发展到极致了,然后才会由新能源百分之百的取代。但是大家预测2020年,也就是销量达1千万台,那时候的产量可能会达到8千万到1亿,所以说在未来20年,我们认为是不会有新能源作为一个主流的解决方案来实现的,那么100年以后的事情那也就是下一代的事情,是你们年轻人的事情了。我们这一代20年之内,这样的想法,谢谢。
Dr·werner schnappauf:我也同意刚才陈博士说的,在你的问题里面,你说我们是一个演变,还是一个革命?那么我们是一个演变的过程,更不是一个疾进的革命,也就是说未来20-30年内,我们传统的内燃机会存在。如果是我比较的话,我开的是德国车,我的耗油量是每百里是4.9L,那100年前这个4.9L会乘2,所以这个来看我们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从环境的角度来说,为了实现环境的目标蓝天和白云,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演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激进的革命,因为传统的技术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的发掘他的潜能,还可以进一步发挥他在减轻空气污染方面的作用,而同时我们来提高现有的技术,我们同时也可以做一些比如说氢动力,或者是刚才说的一些电池的技术都可以,我想我们应该把这些手段将他联合起来,我想这才是我们现在能够做到的。
德国巴伐利亚州前环境部长 Dr. Werner Schnappauf
John casnsa:我想从美国谈一谈,在美国今年是一个选举年,所以我们谈到很多政府的开销和政府的投资,我想好象EV还不是受到很大的赞成,因为奥巴马他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风险投资,有一些风险投资的公司失败了。还有一些太阳能公司也失败了,所以这样的一个问题其实在美国受到了政治化,也就是浪费了纳税人的钱,所以他成为了一个政治上的问题。实际上我想说的是一些美国上市的新车,他们确实是在能源的节能方面做了很好的进步,比如说尼桑,他推出了这样一个汽车,他38英里的行驶只耗1加仑的油,这是一个很好的进步,英国人说可能我不需要多花30%-40%更好的钱买一个新能源的汽车,现有的汽车已经更好了。所以在美国目前的消费者还是非常的赞成现有内燃机的技术。
制定新能源汽车标准需要企业参与
问题:咱们设计新能源汽车标准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如何能够应对这些困难?
Dr·werner schnappauf:我刚才已经谈到这个问题了,因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成功的话这一点很重要。在德国有这么一个电子移动的平台,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在欧洲我们也开始做这些工作,没错,我们希望做更多的工作,也许陈博士,还有刘博士也可以介绍更多的信息。那么这一次发明的突破,只有在全世界范围内达成标准化才可以实现生产,在亚洲、欧洲、美国,对于新技术来说都是一个突破,如果实现这种区域化的话。
刘元安:我稍微说一说标准化的事情,从概念上来讲我觉得政府的责任是很大的,我有一个很简单的一个案例:就是我自己是中国通讯标准化协会,一个委员会的副主席。我觉得我们这个做的非常成功,就是在整个中国基本上围绕通讯行业的标准基本上,公司是参与的,而且大家都很遵守,为什么会遵守呢?政府他也一些他的作用,第一个他制定标准,推动标准的发展;第二个他会执行标准,这个执行标准就是你这个产品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我们要拿这个标准去检测你是不是符合标准。如果把这个概念用到汽车上我想他也是成立的,除了行业协会以后,当然我们以行业协会出现的,当然他有政府的支撑,有政府的推动,应该说标准,标准涉及到公司和相关的行业协会,我想应该不是问题的,这是我补充的。
聂天心:讨论这个标准化的问题,我们应该问一个问题:是哪一部分的?是中间部件,所以是很困难的,你要一步步来实现这些标准化,去年有一个充电的标准站,假如你用这个电池置换的话,你必须有一个标准化才行。但是很难说服每一个主机厂使用同一个标准的电池,如果没有统一标准的话就很难实现电池置换了,所以你首先谈哪一部分实现标准化。
我再补充有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我很同意在未来20年内燃机依然是一个汽车的动力主流,这取决于什么市场?如果你在城市里面用这个内燃机的话,会带来很多交通堵塞和空气污染,也许这一个趋势或者外部环境会促使你使用混合动力或者是纯电动车。在欧洲有很多严格的现实,比如说燃油消耗方面的限制,如果当你燃料消耗的限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时候,你如何能够达到这种标准呢,到那时候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时候,你必须要采用这个新能源汽车,当时还需要20-30年,使混合动力和新能源汽车指导主导的作用。
电池领域的竞争是原材料和技术的竞争
问题:我有两方面的问题想问陈玉东先生和聂天心先生。第一个问题想请教陈玉东先生,就是我们之前有消息获知,博世集团也有在电车电池方面研发的计划,这个是不是属实,如果是的话,博世研发的电池是什么样的特点,跟中国比亚迪在电池产业上面的研发方向有什么样的异同,是不是会形成竞争的关系?第二个,以后电池产业的发展竞争力上,你觉得其他的公司是否会对比亚迪形成冲击,未来是不是有一种可能:博世的电池将成为比亚迪戴姆勒公司的电池商供应之一。
刘元安:博世在三电技术上面是比较强的,电池我们比较强是电池包本身,也就是我们的控制技术,因为大家知道电池含了电芯和电池包,我们做的比较强是电池包这一块,过去我们一直对电芯这一块我们没有很多的投入,我们会在未来侧重于新电芯技术的研发,我们也为未来电芯做进一步的提升。当然我们电芯技术不光是为汽车,所以说至于我们使用哪一种技术,这个我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也不便于讲,就只能定一点,我们未来会投入在电芯技术上的研发。
聂天心:首先我纠正一点,我是上海泽普公司,不是比亚迪公司。我不是针对你的问题回答,但是电池方面我们也接触了很多电池方面的企业。所以电池的竞争,不是你看到的所谓竞争,而是在原材料,在技术,甚至于成组方面的竞争我认为中国的很多电池企业他在电池的单体生产上很有水平,或者他通过设备的更新,才能先进的设备他可以生产出很好的电池单体。而现在我们不是在电池的单体上,而是电池的原料,或者是电池的成组技术上,还有电池的管理技术上,因为电动车用的电池,其实不像我们手机的电池很小,他大概有成百上千块小电池组成在一起,然后组织一个大的电池包,这时候你就需要很好的一个管理系统,来管理每一个单体的电池,然后你还要有很好的技术来管理单体的电池组成电池包,所以他并非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这是个人的观点。
John casnsa:时间正好,女士们,先生们,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感谢你们的参与,我想再一次感谢我们的发言者,我们的嘉宾,来帮助我们更好的踏上绿色之路,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