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汽车讯 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同时环境压力也日渐增大。我国在第三阶段展开了更严格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以期企业能有效从技术和管理上达到节能的战略目标。
在刚刚正式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中也有提到,争取到2015年我国乘用车平均燃油消耗量降至百公里油耗6.9L,到2020年降至百公里油耗5L的目标。但这对于技术水平薄弱的自主品牌企业来讲困难重重。
同时,从今年1月1日起,第三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开始正式实施以来,相关细则及奖惩标准仍没有出台,整个目标仿佛又变成“一纸空谈”。
今年2月,工信部公开征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核算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并定于2012年7月1日开始实施,也就是说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和管理办法都还在制定中。
从年初到年中,再到2012年尾,眼看着2015年的期限就要临近,国家政策层面的标准制定办法和管理细则仍没有明确,企业在产品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上无法大刀阔斧前行,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外资企业仍在等着。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 | ||||
时间 | 油耗限值 | 油耗评价方法 | 不达标惩罚措施 | |
第一阶段 | 2005年7月1日——2006年7月1日 | 按照整车装备质量(CM)不同,而不同。例:CM≤750kg,油耗限值在7.6L/百公里 | 单车油耗限值 | 单车型摘牌 |
第二阶段 | 2008年1月1日——2009年1月1日 | 按照整车装备质量(CM)不同,而不同。例:CM≤750kg,油耗限值在6.6L/百公里 | ||
第三阶段 | 2012年7月1日——2015年 | 6.9L/百公里 | 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 | 待定 |
第四阶段 | 2015年——2020年 | 5L/百公里 | 待定 | |
制表:凤凰汽车 |
自主:技术受限未来达标困难 寄希望于新能源
近日,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发布了《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发展研究报告2011》。从数据上来看,2011年我国汽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为7.5L/百公里,自主品牌企业中有三分之二的企业低于平均值,可见自主品牌企业在燃料消耗水平上有很大优势。原因主要在于自主品牌主要以生产小排量、低油耗的小型车为主。
但随着我国汽车产品消费的不断升级,市场需求逐渐向大排量、大型化发展,自主品牌企业技术水平不高,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差,面临着严重的市场压力。不少自主品牌企业加大了在中型车市场的开发力度,这并不利于自主品牌完成更高燃油排放标准的完成。
另外,与前两个阶段不同的是,第三阶段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不再针对单车油耗进行限制,引入“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和“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值”的概念,将制造商作为评价对象,车企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产品结构,在满足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要求的前提下保持产品结构的多样性。
因此,很多自主品牌企业寄希望于新能源汽车来平衡。根据《核算办法(征求意见稿)》设定,2015年及以前对于纯电动、燃料电池乘用车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实际值按零计算,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实际值小于或等于2.5L/百公里的车型,按3倍数量计入核算基数之和。有自主品牌企业就会采取用新能源汽车的低油耗来平衡油耗。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总裁安锋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短期内并不会对国家在石油依存度上有较大改善。另外,企业如果盲目的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投入,恐怕会得不偿失。如果将新能源汽车成熟产品的开发投入放到传统燃油车节油技术上来,可能效果会更显著。
对于自主品牌来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开发难度和前期投入巨大,要想在短期内实现燃油消耗标准困难很大。反倒是在传统车的节油技术上下苦功夫,并可积极与先进技术企业或机构合作来完成,更行之有效。
12 |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