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应抛弃速成心态 打造新能源车

2012年07月26日 09:59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黄少华 0人参与 0条评论 字号:T | T

各方翘首企盼两年之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终于在7月9日出台,除了技术路线、发展目标外,对于自主品牌有多大的倾斜和扶持力度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然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却明确表示,只要在中国国土上生产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补贴就一视同仁。

除了在政策上没有倾斜外,苏波也给自主品牌在新能源上“弯道超车”泼冷水:“在两三年前,有观点认为,我国在传统内燃机汽车技术方面,赶不上发达国家了,可以利用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事实证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绕不开汽车工业在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的长期积累。”

这样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如果说两年前自主品牌与外资企业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那么现在则不然,国际一流企业有那么强的创新和制造体系,他们一旦决定开始做了,我们自主小企业就干不过他们了,就像一个普通人与刘翔赛跑的道理一样。”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表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与国外差距正在拉大,而不是缩小。

无独有偶,在近日出版的《2012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中也提到这一点。“经过10年研发,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在传统汽车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的特殊技术方面的挑战依然巨大。”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进华介绍,当前,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主要汽车强国,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积极开发和应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汽车电动化技术,加快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与国外差距正在拉大。“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取得较大进步,但部分领域发展滞后,关键技术差距较大。混合动力汽车发展不均衡、产品技术全面落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总体上处于研发阶段。产品种类较少,主要集中于乘用车的研发。”

认清局势只是第一步,如何在认清局势的情况下外为中用,快速提升新能源技术及研发水平,也是目前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必须正视的问题之一。7月20日,宝马中国在北京发布了MINI E电动汽车中国实路测试项目成果报告。据悉,MINI E实路测试项目跨越欧美亚3个大洲,足迹涉及6个国家的12个城市,在15095位申请者中最终430位私人用户和14家集团用户参与了测试,累计行驶里程达到1600万公里。同时,在15家学术及调研机构的协作下,以将近43万条用户访问数据为基础,得出了这份报告。

“MINI E中国实路测试项目是宝马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希望这份报告能为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宝马集团大中华区企业和政府事务副总裁吴燕彦表示,该项目是目前由豪华汽车厂商在全球范围内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实路测试项目,在用户特征、用户日常使用习惯、用户接受程度以及对充电设施的需求等方面收集了大量客观且宝贵的数据。

数据显示,中国用户每天的行驶里程基本集中在20~60公里,平均为49公里。中国用户认为MINI E目前170公里的续航里程不算长,但可以接受,比较合适的续航里程为223公里。用户给MINI E充电的频率是每周2~3次,当电池剩余电量为20%~50%时,用户会开始为车辆充电。另外,用户期望在公共充电站可以享受快充服务,几乎95%的中国用户认为有快充的必要性:用户期望在10~30分钟内完成80%的充电量。

“小E已经完成历史使命,我们不打算量产。”吴燕彦告诉记者,MINI E实路测试项目主要是积累数据,为宝马i系列车型的上市提供参考。i品牌与劳斯莱斯、MINI同为宝马旗下不同子品牌,宝马对其前景寄予厚望。目前,宝马i系列电动车已经在德国莱比锡工厂进入量产测试阶段,并会在2013年年底全球上市,最迟会在2014年年初国内上市。“i3与i8是宝马新能源汽车规划中两款战略车型,i3是一款纯电动家用掀背车,i8则是一款混合动力超跑车。”

与国内自主品牌一样,宝马在新能源道路上也走过很多弯路:从最初笃定氢能源,到后来的改弦混合动力,再到纯电动都市用车的开发,最后决定与丰田合作学习对手的混合动力技术,宝马在新能源领域的进度,绝对不是个领先者。但强大的技术后盾以及对新能源的坚定信念,让宝马最终在纯电动车型上大有斩获。

这正是大多数自主品牌所欠缺的执著精神。在过去的两年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迟迟没有出台,很多企业处于观望状态,不敢大胆投资,政策投机心理很强。正是这样的心理,让一些自主品牌无法静下心来搞研究,而是希望通过“速成品”,来获得政策的倾斜和资金支持。然而,随着规划的出台,这样的愿望几乎可以说已经落空。在这种情况下,能否快速调整思路和战略,将成为决胜未来的关键。

“目前中国消费者包括很多业内人士都对电动车存在误区。”国家电网智能用电管理处处长贾俊国认为,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新能源技术和车型的研发,都是并行不悖的,但两者永远不可能刚好步调一致。有些媒体曲解为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或者说领先于新能源车的发展,都是不准确的。“规划对所有企业都一视同仁,谁都有机会,就看谁能把握住。”

[责任编辑:zhangcc]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入    注册
ctrl+enter快捷提交

商讯

首页
文章精选
车型大全
广州车展
新车
国内新车
海外新车
谍照
新车图解
购车
试驾
导购
文化
人文
酷车
赛事驾驶
二手车
买二手车
卖二手车
车辆评估
二手车动态
行业
业内新闻
产业评论
访谈
调研报告
论坛
车生活
车型论坛
地方论坛
客户端
凤凰新闻
卫视通
凤凰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