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汽车讯 工信部高管发声支持合资自主,将合资自主的争议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
从理念开始,启辰、思铭等日系合资自主品牌在中国市场掀起了一股合资自主风潮,成熟的技术平台,低廉的价格带给消费者更多更好的选择。这种模式在诞生之初便被业界广泛质疑,用合资换技术不可以,用外企成熟技术“改造”成“合资的自主”也不行?
换标闹剧
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到今年8月份之前,合资自主车型的商家“悄悄”推出了一个销售政策--把合资自主的车标抠掉换成合资品牌的商标;而从8月份钓鱼岛事件引爆后,惧怕打砸抢的消费者纷纷跑到商家“光明正大”的把合资车的车标换成合资自主的商标。从结果看,每次换还真是全都达到了各自的目的。
换成合资品牌商标时,日企高管(中国人)发声,声讨这种不规范、影响合资品牌形象和销量的行为,可出了抵制在华日企的事儿,逃难一样换成合资自主的商标,日企高管(中国人)早就没了踪迹。
那么合资自主到底是什么?算什么?
现有合资自主模式
董扬在博客中对合资自主进行解读,他说:现在的合资自主,分为两类,一类是真自主,如朗逸和新赛欧,完全是在中国合资企业全新开发,另一类是假自主,如宝骏和启辰,是用外方的旧车型改头换面。
仅仅为了“好卖”挂着合资标的“合资自主”,逐渐演变成“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这样不痛不痒的噱头,而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也在为中国市场“专门打造”,这种偷偷摸摸做“真自主”的模式和概念逐渐被弱化,成为合资品牌产品竞争的由头。而假的合资自主,车标换来换去,确实不错的品质和比较成熟的技术背景,由“市场选择”,尚且在消费市场中争得一亩三分地。
第三类模式悄然诞生?
工信部领导发声支持合资自主模式后,最先动作的便是东风汽车。去年底提出东风“大自主”战略的东风乘用车公司,在朱福寿的带领下,挑战合资的新模式,东风柳汽、小康、风神和郑州日产全都挂东风乘用车的标识,建立协同店,计划未来在全价值链方面达到“大”自主,“大”协同。更令人振奋的是,朱福寿的铁腕,搬动了与东风合资的PSA,神龙汽车未来的合资自主品牌,也将会挂东风乘用车的标识,进入东风风神品牌,加入东风“大协同”阵营,共享技术、渠道等资源。
在东风副总刘卫东眼中,神龙合资自主的模式是全新的,但根据东风的规划,神龙的合资自主品牌仍然是基于标致408、雪铁龙C5等成熟车型的技术改造。表面上看虽然是个市面上尚未出现的“新范本”,但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终究是此前提过的那几个“假自主”的翻版。
但范本总该有它称之为范本的意义。
对合资自主的“自主”权
我们采访了接近“有关部门”的内部人士,对合资自主挂自主品牌标识,在政策利好方面的确有可能享受优于合资品牌的待遇。根据该人士透露,在国际合资案例中,双方共同生产的车型,挂任何一家企业的标识都可以,主要在于合作双方的共识。
从本质来说,挂自主标识的合资自主品牌,在技术和资源方面仍然依托外资企业,只是在形式上宣布了对合资自主的“自主权”,目前外资企业不可能把现有平台技术转交给国企,出现一个车挂两个车的情况,所以对于国内车企,我们只能得到“老平台老技术”,减少了单独建立渠道、品牌等运营成本,也会得到国家政策的一些支持。
合资自主车挂“自主商标”,在形式上先宣布自己的“主权”,其实这是一招好棋。中国汽车界,中方对核心技术的渴求恰恰少了那么些贪婪。宣布对合资自主的“自主”权,更多的是朱福寿与外资博弈的结果,我们需要这样的“铁腕”和执着,对合资企业的“自主”,我们理应看到一些希望。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