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自主不可取 市场换技术并非长久之计

2012年09月27日 09:49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武卫强 0人参与 0条评论

同样一句话,放在不同的语境下意义完全不同。同样一个策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收获的效益也是完全不同的。

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市场换技术”是一句绕不开的话,也是过去30多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导策略。

改革开放之前,它被解释为“洋奴哲学”、“爬行主义”,是被批判的大毒草。因此,第一代汽车合资企业的负责人无一不是顶着“洋买办”的指责过日子。不同于技术门槛较低的农业,也不同于一点突破的军工,作为工业文明的集大成者,汽车业是一个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的产业。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完全封闭式的自主创新步入绝境。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的中汽总公司董事长饶斌向中央提出,在花钱进口汽车的同时,应该要求外方无偿提供相关的技术。随后这一设想在轻型卡车和奥迪100公务车项目上得以实现,成为“市场换技术”的始作俑者。此后,商务部原部长吕福源完善了“市场换技术”的内涵。他说:“合资必须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按中国的长远利益搞。我们让出巨大的市场,我们就有资格要技术、要利润。”

随后,汽车合资潮风起云涌。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一片造车热。盖棺论定,大量合资公司的建立加快了中国汽车与世界接轨的步伐,构建了门类齐全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和完善的销售服务渠道,提升了中国汽车的制造技术,培养了大批产业工人和管理人员,吸引了大量投资并拉动了GDP增长。在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后,广大消费者提前实现了拥有汽车的梦想,中国快马加鞭成为又一个“车轮上的国度”。

客观来评价“市场换技术”的历史功绩,它作为改革开放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成功的,但在“开放”之外,预期“换来的技术”与目标相去甚远。诚然,如果对技术不加区隔,我们的确换来了基本的制造技术和初步的研发技术,但从汽车强国的考量看,核心技术和纵深的研发能力依然牢牢掌握在外资手中。由于缺乏真正的造血功能,中国本土汽车羸弱的“比较优势”正逐渐丧失市场竞争力。

事实上,“市场换技术”如果仅仅作为短期策略依然是有成功案例可循的。例如,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技术引进,平均花1美元引进,要花约7美元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从而让自己快速进入了技术输出国家的行列。韩国则明确规定,同类技术只能引进一次,余下的功课就是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

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起点不比日韩晚,但因为在实际操作层面,单纯追求了开放引进,而没有强化消化吸收,购买一套生产线,生产一批汽车;再购买一套生产线,再生产一批汽车,从而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中方技术人员难有用武之地,昔日的“千里马”或有望成为“千里马”的“小马驹”因此而碌碌无为,自废武功。

谈到实操层面,有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力推“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政府不是“换技术”的主体。之所以出现“让出了市场,技术没有换来”的局面,是被具体“执行者”的企业由于体制机制、意识观念、资源能力等主客观因素所羁绊。换言之,中国企业只要完成了市场化改革,“市场换技术”这条路还是可以走下去。

一位跨国汽车公司的掌门人曾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核心技术是我们混饭吃的‘命根子’,是安身立命的本钱,拱手让给别人,岂不是自寻绝路。”由此,“市场换技术”这一策略先天就存在缺陷。这里没有双赢,只有你死我活。最近,一汽发动机“抄袭门”换来了大众汽车董事长文德恩的强硬反击。大众在中国获利最多,但在核心技术的掌控上寸步不让。

与“市场换技术”并驾齐驱的另一个策略是“招商引资”。由于没有掌握“造血”能力,我们口口声声说要“利用外资”,实际往往是“被外资利用”。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引入外资很少的浙江省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超过了大量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江苏省。正是在浙江省,孕育了吉利这样的本土汽车企业,并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输出民族资本收购了沃尔沃汽车。

全面否定“市场换技术”的历史功绩是不对的,但至今依然沉浸在“市场换技术”的白日梦中不能释怀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从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起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共识。各汽车企业的“十一五”规划也把发展自主品牌提上日程。然而,在这样的大好氛围中,我们却看到“合资自主”这个怪胎的全面推广。

不久前,在成都举行的全球汽车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表示:“支持合资自主没有问题,如果仅仅担心民族品牌的生存而拒绝合资自主,当初就不该让外国企业进入中国。”换言之,当初我们可以为跨国汽车公司敞开国门,今天我们也可以帮助外资品牌的淘汰车型、垃圾车型起死回生,换个包装继续扩大中国市场的占有。这是“市场换技术”的“光大”发扬。

最近,一家合资汽车公司的自主品牌准备悬挂中方母公司的品牌标志。这一“成果”让业界的不少人士欢欣鼓舞,认为是自主造车的重大突破。这依然是“市场换技术”主导思想下的产物。不在自己能掌握的核心技术上下工夫,不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产品,而继续采取自欺欺人的做法,收获所谓的虚假繁荣,这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是彻头彻尾的“假自主”。

经过30多年的“市场换技术”,长不大的中国汽车还是艰难步入了青春期,靠吃别人的饭过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前提下,该是彻底抛弃“市场换技术”的时候了。能换的已经换来了,剩下想换的压根儿换不来,只能靠我们自己。

[责任编辑:zhangcc]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入    注册
ctrl+enter快捷提交

商讯

首页
文章精选
车型大全
广州车展
新车
国内新车
海外新车
谍照
新车图解
购车
试驾
导购
文化
人文
酷车
赛事驾驶
二手车
买二手车
卖二手车
车辆评估
二手车动态
行业
业内新闻
产业评论
访谈
调研报告
论坛
车生活
车型论坛
地方论坛
客户端
凤凰新闻
卫视通
凤凰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