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车企半年报的陆续发布,长城汽车再次引发关注。部分媒体对长城的追捧在近期达到了“顶峰”。先是有外电报道,称长城有望成为下一个现代汽车;紧接着,又有分析机构预测,今年长城汽车将是全球利润率最高的车企,超过以高利润率著称的法拉利;然后,长城董事长魏建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20年前李书福还在炒房的时候,我就在造车了。”
与此同时,长城也被各种批评声所包围。其中,被吐槽最多的是长城汽车的军事化管理,更有甚者将长城比喻为“保定第二监狱”;也有观点认为,长城这几年的发展纯属运气,刚好赶上SUV市场的爆发期,并非实力所致;还有人认为,魏建军的狂傲表明,长城离“下山”已经为期不远了。
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让长城陷于口水战的漩涡之中,这也是长城多面性的表现之一。这家快速成长的民营企业,有着令人艳羡的发展业绩。刚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长城销售整车56940辆,上半年共销售36.8万辆,同比增长31.7%,其中SUV增幅高达70.7%,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与销量的增长相比,利润率的增长更让人眼红。从2008年低谷到现在,长城汽车的股价已经涨了60倍。7月5日,香港麦格理集团将12个月内长城股价目标设为45.30美元,较现在同比提高大约37%。当天长城在香港证券市场股价的升幅为6.2%,报收于34.25港元。
其中,长城上半年的最大亮点是新推出的小型M4,总销量达到了5.8万辆,月均近万辆。此外,哈弗H6今年上半年更是销售了8.9万多辆,同比增长53.2%。在本土品牌整体市场占有率下滑、营利能力较弱的情况下,长城汽车的表现的确让人为之振奋,这也让魏建军带领的长城汽车登上了媒体造神运动的顶峰。在上个月举办的长城科技节上,魏建军高调表态,哈弗品牌将取代Jeep,成为全球第一的SUV品牌。
SUV确实是长城的强项,但仅限于主打性价比,中高端SUV卖得最好的主要是CR-V、途观等车型。在国内的SUV市场,由于合资品牌主要集中于20万元以上价位区间,而自主品牌在SUV市场又普遍发力较晚,因此,长城就成了高性价比SUV的代名词,占尽了“天时地利”。
但是,在轿车领域,长城的优势并不明显,耕耘多年只有C30和C50两款车型销售不错,其他车型的销量都乏善可陈。其中,C30上半年卖了7.14万辆;C50仅3万辆。可能也是意识到自己在轿车领域的短板,魏建军表示,暂不向高端发力。
轿车的短板,很可能成为束缚长城汽车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在企业逐渐发展壮大之后,轿车终将是必选项,不是可选项,而且这个“必选项”将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的高度。长城目前所处的阶段,与2008年的奇瑞、2011年的比亚迪何其相像。当时,奇瑞和比亚迪也是媒体口中的“奇迹”,扛着民族品牌的大旗,但终归,发展路径偏离航线,出现了令人扼腕叹息的“转折点”。
现在回过头来看,无论是尹同跃(奇瑞汽车董事长)还是王传福(比亚迪汽车董事长),都异常低调,经历了巅峰,也经历了低谷,才知道所谓的媒体追捧都是浮云,只有踏踏实实搞好研发,做好产品,才是汽车企业的正道。这两年,这两位老总在很多公开场合都对自己犯过的错误进行深刻反省,同时放缓了前进的步伐,让自己的每一步都走得更扎实。
奇瑞和比亚迪所走过的路,正是长城正在经历的。目前,本土品牌整体处于发展初期,只要有一两款车型热销,就能带来极大赞誉。但这并不意味着,长城已经可以与现代汽车甚至法拉利相提并论。甚至,长城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向上汽、吉利、奇瑞和比亚迪等同行学习。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长城的利润率高,还有一个原因是长城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比例少,基本还处于逆向开发阶段。相比之下,无论是长安、吉利和奇瑞,都已经进入了正向开发阶段,长安和吉利在研发上的投入在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超过5%。此外,李书福聚拢了一大批有着丰富行业经验的职业经理人,这与魏建军的管理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尤为值得警惕的是,以低调著称的长城已经开始出现骄躁的迹象,从分网到换标,再到魏建军频频高调发言,大有被“捧杀”的趋势。
多面长城,正是自主品牌在特定发展阶段的一个写照。长城的发展值得鼓励,也值得其他本土品牌研究和借鉴。但长城也还有很多不足,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谨防造神运动般的“捧杀”,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