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有美玉 沉沦废品间

2012年08月10日 11:52 来源:广州日报 0人参与 0条评论 字号:T | T

文/图 记者曾毅

今天送到“我家有宝”栏目的,可谓是“身世”最坎坷流离的一件宝物,连鉴宝专家潘继生也感叹其命运多舛。根据藏家介绍,这件宝物是他当年从一个收废品的商人手中以300元价格购得的。这件宝物,就是代表我国玉器文化巅峰之一的,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文化兽面纹青玉琮。

收藏玉琮的容桂藏友介绍,上世纪80、90年代,大良一位藏友从一江苏古玩商高价买回了这块玉。但他为人低调,连家人都不知道家有此宝。2000年左右,他逝世时家人收拾遗物,竟把这块大青玉当成废石处理,100元卖给了古董街的收买佬。机缘巧合下,容桂的藏家发现了它,低价购回,“当时如果我不买下,说不定就被切割处理了。”到了去年,30多年前的江苏古玩商为了这块纹青玉琮专门来到顺德,辗转之下找到容桂收藏家,再次确认就是他当年卖出的良渚美玉,“他开价10万元买回,我当然不答应了,能够专门来顺德‘认亲’,已证明这块美玉的价值。”容桂藏家说道。

就这样,他捡了一个“惊世大漏”,潘继生也感叹:“最好的结果,是美玉找到合适的主人,不再流落。”

鉴定报告

物品:良渚文化兽面纹青玉琮

年份:距今5300~4300年

品相:全品

价值:收藏价值非常高

鉴定贴士:

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玉器因受诸多条件制约,用玉就地取材,玉质较软,多用“岫岩玉”。

良渚文化玉器多为透闪石和阳起石,多见青绿色,玉质微透,有亚光感,由于良渚玉器硬度软、使用非金属工具雕琢,线条感观与其他玉器很不同,只要多观察真品的特征,久而久之就会找到感觉。

受限于技术,真品玉质多有杂色。其沁色无规则,变化较多,常见的有鸡骨白、白雾状的水沙沁及红褐色的土沁,部分玉器沁色或钙化较重,也隐约可见古旧的玉质本色,而赝品沁色则显呆板突兀,玉质较新且过于光亮。

真品多有切割痕迹。良渚玉器主要采用两面管钻的方法,进口大,中央相通处径小,有时错缝形成台痕,有的还留有1~2mm的钻沟槽。

[责任编辑:robot]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入    注册
ctrl+enter快捷提交

商讯

首页
文章精选
车型大全
广州车展
新车
国内新车
海外新车
谍照
新车图解
购车
试驾
导购
文化
人文
酷车
赛事驾驶
二手车
买二手车
卖二手车
车辆评估
二手车动态
行业
业内新闻
产业评论
访谈
调研报告
论坛
车生活
车型论坛
地方论坛
客户端
凤凰新闻
卫视通
凤凰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