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朝晖 福州报道
本报记者从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处获悉,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与东风汽车集团原本拟于9月17日签署的框架协议,明确此次重组仅限东南汽车,而福建奔驰、福建新龙马汽车、厦门金龙等资产不在此列,但协议因故延后签署。
一位熟悉福汽集团消息人士表示,这种由政府主导的重组,存在着从企业、股东到政府等利益相关方的多方博弈,即使初步确定了框架,能否顺利进入实质操作,仍有较大变数。
据记者了解,东风汽车重组福汽一事,在福汽集团各层级引起较大震动,但由于框架协议内容透露极少,引发了各种猜测,尤其是东风汽车将如何介入和重组东南汽车,成为关注焦点。
上述人士表示,东南汽车较为复杂的股东构成以及产品结构、技术来源、生产营销管理等,都将成为东风汽车重组作业实际操作阶段的难题。
框架协议因故延后签订
东风汽车重组福汽一事,如同当年北汽欲重组福汽时一样,备受各方关注,目前也进展到了双方签署框架协议阶段,但原本定于9月17日签订的协议,却因故延后。
关于延后的原因,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与三菱有关。”但该位人士不愿进一步说明。
另一人士则表示,延后签署是因福汽董事长廉小强开福建奔驰董事会而后延。东风约30人临时退票未来福州。至于将何时签约,该人士表示,可能月底签署。
尽管协议签署延后,但有关协议的内容,有两点似乎可以确定,一是当前只针对福汽旗下的东南汽车这一乘用车资产进行重组,而福汽旗下的福建奔驰、新龙马汽车及厦门金龙等商用车资产,均不在此次重组之列;二是重组之后,仍由福汽方面出任董事长,总经理一职则由东风汽车方面出任,重组后或有30名左右东风人员就职东南汽车管理职位。
有关重组方式、重组后双方持股比例、股权出让价格、后续重组范围是否扩大等,有关方面均三缄其口。
重组变数仍然较大
“当年不是也和北汽签过吗?”上述知情人士的语气似乎有着某种含义。
东风汽车此次重组福汽,与2009年、2010年北汽和福汽商谈重组相比较,不难看出,其相同点在于,重组均由政府主导,并从单个企业入手——东风欲入手东南,北汽则从福建奔驰切入,两次重组均进展至框架协议签订阶段。所不同的是,当前的整体经济形势与市场状况已然发生较大变化,重组似乎更为形势所迫。
2009年7月,北汽与福汽就当时的福建戴姆勒(现改名为福建奔驰)股权并购达成框架协议,北汽从福汽手中购进40%股权,福汽保留10%股权。对此框架,当时即有知情人士表示,“这就像双方家长原则上同意你们谈,但这并不能保证一定能谈得成”,其中,收购价格是谈判的关键点。此时,福建戴姆勒尚未获批生产许可目录。
谈判未果之际,2009年,东南汽车产销量较上年实现翻番达到历史高点,销售85354辆,这给了福汽集团相当大的信心,甚而提出了2012年产销30万辆的目标,自主发展又成为主基调,与北汽的谈判未出乎意料地没了下文。
然而,经济形势和汽车市场的变化并不顺遂人意。
从2011年始,东南汽车产销并未如预期趁势而上,而是由2010的12万辆回到10万辆,预计2012年产销量与此相当。
2010年4月投产的福建戴姆勒,在一度成为市场热点之后,很快进入市场瓶颈期,2012年前8个月,福建奔驰所遭遇的市场境况为投产以来最低谷,销量大幅下滑至不足4000辆。
据统计,2011年,福汽集团产销量为12.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9%和6.1%,销售收入约115亿元,下降6%。
与此同时,福汽集团在龙岩市与该市政府合作投建了微车项目——福建新龙马汽车,一期年产15万辆微车,2010年9月25日获工信部批准,2011年5月27日开工建设,占地1500亩,总投资20.275亿元,预计2012年9月建成投产。
上述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从福汽集团的角度看,由于东南汽车、福建奔驰两厂销售形成较大压力,新厂投入较大,市场前景难料,因而资金可能也较为紧张,客观上推动了重组的进展。
然而,这种由政府主导的重组,存在着从企业、股东到政府等利益相关方的多方博弈,即使初步确定了框架,能否顺利进入实质操作,仍有较大变数。尤其是东南汽车经过十数年运营,虽然产销依然未上规模,但在福汽旗下,目前仍然是其最优质的资产。此番被重组出去,至少在并购方式和条件上将会有多轮议价,因此,从福汽角度来看并不情愿被重组。
整合东南非易事
上述熟悉东南汽车的人士表示,很难想象,如果东风汽车加入进来成为东南汽车的4个股东之一,“将会是怎样一个局面。”
目前东南汽车的股权结构是福汽占50%股权、台湾中华汽车占25%、日本三菱占25%。在这份尚未签署的框架协议中,福汽集团到底会将多少股权出让给东风汽车、出让之后东风是否会成为控股股东,以及出让价格,目前均是未知数。
有内部人士透露,框架协议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在整合初期,东风可能占股东南20%-40%,当产销量达30万辆时,东风则可能占股比达60%。
而上述熟悉东南汽车的人士表示,他相信,东风汽车实际介入东南汽车之后,如何重新协调东南汽车复杂的股东构成和关系,如何重新梳理东南汽车的生产组织和营销管理,都将成为东风汽车重组作业实际操作阶段的难题。
比如,东南汽车的自主品牌与三菱品牌,其技术均源自三菱,而其生产组织如零部件供应商等,则主要由台资方操控,市场营销则是分网销售,但在实际操作中又常常是两个品牌同店销售,形成了复杂的内部运营关系。
在此局面下,东风汽车如何重整东南汽车原有的生产和销售体系,以便将自身资源并入,将东南汽车有机纳入其自主品牌营销战略之中,将会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