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重点突破 贯彻落实决策部署 集中力量集中资源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决定》,就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发展平台实现重大突破(下称“三个重大突破”)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推进“三个重大突破”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三位一体的城市发展理念,坚持全面发展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相结合,产业发展和功能提升相结合,加快建设关系广州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发展平台,着力打造经济发展和城市转型的新引擎新动力,推动走出一条经济低碳、城市智慧、社会文明、生态优美、城乡一体、生活幸福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 主要目标。建设完善一批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谋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较好经济效益、较强带动作用的生产力骨干项目,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高品牌价值、领先技术水平、良好市场前景的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功能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到2015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对外开放合作核心门户城市,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商贸中心、全国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城乡一体、功能协调、高效有序的城市发展新格局,确保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
3. 基本原则。坚持“四个强化”:强化战略性,对全局和长远发展发挥重大引领带动作用,能有效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强化突破性,在中心工作领域能够实现系列突破性目标,在转型升级重点领域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强化带动性,对自主创新、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发挥关键引领效应,对经济社会和区域协调发展起到核心推动作用;强化功能性,对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国家创新型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全省宜居城乡“首善之区”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二、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4. 加快建设和完善国际化交通运输和信息主枢纽。以促进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发展平台发展为导向,推进国际化空港、海港、陆路交通和信息主枢纽等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国际服务功能。建设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完善综合交通换乘体系,打造亚太地区复合型门户枢纽。优化广州港整体布局,提高港区国际中转和内河转关能力,加快建设疏港道路体系,建设华南国际港航服务中心,打造亚太地区综合性枢纽港和国际集装箱运输干线港。推进部省合作,打通广州铁路枢纽东西通道,完善铁路枢纽物流体系,强化广州铁路主枢纽地位。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线网,推动城际网、铁路网和地铁网实现无缝衔接。推进区域高快速路网一体化建设,建成覆盖珠三角、辐射华南地区的“四环十九射七联络”一体化高快速路网络。构建覆盖全市、高速互联、安全可靠和业务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全面感知、泛在互联、高度智能的智慧城市,打造枢纽型国际化信息港。
5.加快推进生态环保和能源体系建设。按照“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的原则,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巩固和发展亚运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大力建设美好绿色家园,打响以花城、绿城、水城为特点的城市品牌。以区(县级市)为主体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全面优化区域生态布局。统筹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森林、绿地、绿道网、湿地、自然保护区、沿海(江)防护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坚持治水与造湖、建景与人居相结合,推进一批湖泊建设、河涌整治、沙滩泳场等项目,加强珠江航道自然资源保护,建设“生态水城”。实施饮用水源保护计划,完善城市供水水源布局,进一步提升城乡供水保障系统。继续完善水利防洪减灾体系,保护和疏通城市河网水系,提高城区排水标准与城乡排涝标准。健全城乡污水处理系统,加强农村污水和工业废水治理,实现中心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和分流处理系统,提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水平。加强主城区关键节点市政道路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向外围城乡区域延伸。推进现代化智能电网、天然气高压管网、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站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清洁安全能源保障体系,推动实现资源能源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
6.加快建设具有鲜明城市特色的文化基础设施。在珠江沿岸、城市新中轴线、南沙新区、白云新城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一批代表广州文化形象的国际顶级文化设施,打造传统内涵与现代精神相融合的多层次城市文化景观体系,形成一批富有广州特质的城市文化标识。加大文化广场和社区文化室(中心)等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健全覆盖城乡、功能健全、高效实用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重点建设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美术馆、农民工博物馆、南粤先贤馆等文化设施。
三、推进战略性主导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7. 发展提升有规模、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优势产业。坚持产业高端定位,大力推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和融合化发展,加快建立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商贸中心,加快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突出总部经济引领和带动效应,形成与国际接轨融合的高端服务体系。全面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加快建设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务与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围绕构建以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为主的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支柱产业带动和支撑作用,突出发展装备制造业,促进制造业布局优化和产业链整合延伸。推动汽车产业链加快向研发设计等高端环节延伸,发展与区域汽车、装备、电子、家电、轻纺等优势产业相配套的现代石化产业体系,加强电子产品制造业高端、前沿技术领域研究开发,提升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打造国家重要的成套技术装备及配套产业基地。
8. 突出培育壮大有潜力、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聚焦国家战略,依托广州信息、软件、生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等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进一步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创新能力体系建设,集中资源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时尚创意、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推进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国家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基地,建设新能源汽车公共技术创新、检测和试验平台,力争到2015年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制造等产业打造为千亿级产业集群,将时尚创意、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打造为百亿级产业集群。组织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战略产品开发和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在若干新兴产业领域设立专项创业投资基金,在重点领域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四、推进战略性发展平台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升集聚辐射带动力
9. 加快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带动力强的实体性发展平台。建立全市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部门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区(县级市)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战略性发展平台,推动形成区域经济重要增长极。发挥广州开发区、南沙新区和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引领和带动作用,打造广州转型升级先行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区。以南沙新区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重大契机,大胆先行先试,统筹考虑南沙新区城市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布局,重点建设以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建立有利于南沙新区长远发展的新型政策体系,打造中国新型城市化典范。加快推动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开发大发展,全力实施“一区多园”战略,全面完成核心区规划建设。提升发展广州科学城,引进发展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和国家重大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建成世界级研发中心和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推进、集聚发展,加快建设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会展总部功能区、白云新城商贸文化功能区、白鹅潭现代商贸功能区、城市新中轴线高端服务业功能区、广州(黄埔)临港商务区等六大现代服务业功能区,突出完善高端服务功能。加快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全力推进高端项目招商,争取设立中新广州知识城服务业开放创新区,全面完成起步区建设。加快建设天河智慧城,加大核心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发展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服务等产业,打造智慧广州示范区。统筹大学城及其周边地区,加快打造集教育、培训、科研、孵化、产业为一体的国际创新城。
10.加快打造一批高端引领、竞争力强的功能性发展平台。建设发展一批对集聚高端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发挥重要带动作用的功能性发展平台,加快提升广州要素市场竞争力。重点发展塑料、石油、化工、粮食、钢铁、木材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广州价格”。构建现代化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提升广州产权交易市场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科技公共服务设施和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展览平台,为建成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华南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支撑。实施人才集聚工程,以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及重大科技创新基地为平台,打造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地和知识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国家级质检中心,建设技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服务中心,叫响“广州标准”,提升“广州质量”。重点发展法律、咨询、广告、会计、审计、评估等新兴服务业,打造与国际营商规则接轨的高水平、专业化商务服务平台。立足提升产业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平台、先进制造业发展平台和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五、建立和完善“三个重大突破”工作机制,为推进工作落实提供坚实保障
11.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三个重大突破”在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中的导向和主体作用,切实加强对“三个重大突破”的组织领导,成立专责工作机构推动重点工作,形成各级各部门权责明确、协调联动、配合密切、齐抓共管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快建立“三个重大突破”统计指标体系,对全市“三个重大突破”发展动态加强监测分析。市直有关部门要对各区(县级市)政府推动“三个重大突破”工作加强指导,明确“三个重大突破”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和发展重点。
12. 完善政策体系。各区(县级市)和各职能部门要围绕推进“三个重大突破”,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三个重大突破”的政策体系。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市发展改革、规划、国土房管、建设、环保、财政、金融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对“三个重大突破”有关项目立项、规划选址、用地、环评、资金安排和审批等方面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优化人才政策,对“三个重大突破”领域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提供全方位保障服务。建立“三个重大突破”项目库,坚持“滚动编制、优化调整、分步实施”,加快开展各项前期工作。
13. 加大资金支持。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推进“三个重大突破”相关工作,确保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三个重大突破”相关项目给予信贷支持,并为其量身提供信贷、债券、信托、基金、保险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投融资主体作用,针对“三个重大突破”项目类型和特点,研究提出科学的项目投融资方案,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开展长期合作,加快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三个重大突破”相关工作建设。安排使用好市财政每年40亿元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其中每年20亿元集中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推动落实各区(县级市)配套扶持资金。市、区(县级市)财政部门在每年编制年度财政预算时,要优先安排“三个重大突破”相关项目。
14. 加强用地支持。对“三个重大突破”有关项目用地优先在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落实,优先编制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先办理规划选址、初步设计审批和施工许可。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围绕“三个重大突破”有针对性地开展土地储备工作,对其建设用地实行差别化准入政策,由市统一调配安排,优先保障用地指标、优先报批、优先供地。
15. 强化督查考评。健全财政扶持资金绩效考评制度,强化对专项资金的管理监督和绩效考核工作。制定完善“三个重大突破”工作综合评价和考评体系,建立市领导对口督导和部门、区(县级市)专项督办机制,定期对全市各部门和各区(县级市)“三个重大突破”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考评,将考评结果作为市级部门考评、各区(县级市)党政领导班子考核重要依据。
原文件《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三个重大突破”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实施意见》(穗字〔2012〕5号)不再执行,以本件为准。
全力推进“三个重大突破”
市领导访谈
副市长欧阳卫民
广州要把自己放在世界先进城市坐标体系中定位、竞争和角逐,必须要推动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实现重大突破。
记者徐海星
通讯员穗发宣
近日,广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1+15”政策文件,其中重要的配套文件之一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三个重大突破”实施意见》将战略性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发展平台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方法措施做了清晰的描述,广州市副市长欧阳卫民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是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重大举措,可以使广州形成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服务功能、辐射功能、带动功能,战略性主导产业建设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决定城市发展、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是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撑,有利于全面提升广州的集聚辐射带动能力。
欧阳卫民强调,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12338”的决策,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部署,以《关于推进“三个重大突破”的实施意见》为指引,坚持全面发展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相结合,产业发展和功能提升相结合,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全力推进“三个重大突破”。
一是狠抓统筹协调。要进一步强化市“三个重大突破”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市发改委作为牵头部门,要加强对全市“三个重大突破”工作的统筹、协调、考核、指导工作,建立“一月一例会、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考核”工作制度和市、区(县级市)两级协调机制,从项目论证、选定到实施、考核、评比、验收等,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程序。
二是狠抓重大项目。战略性基础设施方面,在一批重大规划相继获批后,加快推进年内地铁建设、白云机场扩建工程、南沙疏港铁路等重大项目。确保今年完工项目10个,开工项目12个,加快推进25个;战略性主导产业方面,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集中资源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产业、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时尚创意、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确保完工项目33个,开工项目17个,加快推进项目17个。战略性发展平台方面,按计划推进27个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积极完成南沙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抓紧开展起步区建设。全面实施《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海珠生态城规划建设,建成万亩果园一期示范区,打造“花城绿城水城”生态城市样板。
三是狠抓招商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办好“新广州 新商机”系列推介会,吸引更多企业到广州投资兴业。抓紧做好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项目申报中央预算资金投资计划的组织工作,争取国家和省给予更多资金支持。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落实好第一批市财政22.8亿元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计划,加快安排后续项目资金计划。充分发挥国有投融资集团的融资和建设作用,进一步深化城投、水投、交投等投融资集团改革,盘活存量资产,增强集团融资能力。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三个重大突破”项目建设,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三个重大突破”项目建设。
四是狠抓环境优化。要完善政策体系,出台实施《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完善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增设重点总部企业培育奖,加大知名总部企业引进和奖励补贴力度,重点扶持一批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中国服务业500强。要做好用地保障,优化创新环境,改善政府服务,完善“一站式”集中审批服务机制,加快“广州市行政审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五是狠抓考核评估。各区(县级市)、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三个重大突破”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同步考核。要认真抓好督查督办,严格落实督办考核制度。
迎接十八大
18栏目之新型城市化文件解读
起草牵头
部门解读
到2015年广州要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对外开放合作核心门户城市
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商贸中心、全国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形成城乡一体、功能协调、高效有序的城市发展新格局,确保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
广州如何通过推进“三个重大突破”,提升广州城市竞争力,建设好国家中心城市?昨天,广州市发改委主任潘建国向本报记者详细解读了《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三个重大突破”的实施意见》中的“关键点”。
记者徐海星
通讯员穗发宣
思路:
三个重大突破是广州率先加快转型升级的核心和关键
“三个重大突破”涵盖了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等关键领域,关系到城市发展的未来。潘建国告诉记者,推进“三个重大突破”,是广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市率先加快转型升级的核心和关键,是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目标:
建设完善一批枢纽型基础设施
培育壮大一批高品牌价值企业
打造一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平台
“三个重大突破”任务目标清晰可见。潘建国指出,主要目标包括: 建设完善一批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谋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较好经济效益、较强带动作用的生产力骨干项目,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高品牌价值、领先技术水平、良好市场前景的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功能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到2015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对外开放合作核心门户城市,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商贸中心、全国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城乡一体、功能协调、高效有序的城市发展新格局,确保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
内容:
建设航空铁路等12项大工程
突出商贸会展等9大优势产业
推进南沙新区等27战略平台
潘建国告诉记者,在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取得重大突破方面,广州将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梳理出国际航空枢纽港、沿海主枢纽港、铁路主枢纽、城际城市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网、信息基础设施、能源保障及新能源、生态设施、环保设施、水利设施、市政设施和文化设施等12大工程,支撑战略性基础设施实现重大突破的项目117个(其中建设项目80个,策划项目37个)。
在推进战略性主导产业取得重大突破方面,广州注重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确定了“9+6”战略性主导产业,即突出发展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务与科技服务、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产品、重大装备等9个有规模、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优势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产业、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时尚创意、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6个有潜力、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
在推进战略性发展平台取得重大突破方面,广州将全面提升集聚辐射带动力。梳理出27个市组织推进的重大战略性发展平台和31个市重点支持、由区县主导推进的战略性发展平台。其中市组织推进的重大战略性发展平台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具体地域范围的实体型平台,包括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广州开发区、南沙新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大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等)和九大创新型产业发展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天河智慧城等);另一类是体现要素市场竞争力的功能型平台,即九大功能性发展平台(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产权交易平台等)等,形成一批引领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