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领导访谈
副市长王东
本报讯 (记者徐海星 通讯员孙翔)广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1+15”政策文件,其中重要配套文件之一——《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政策保障。昨天,广州市副市长王东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实施意见》抓住当前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交会融合的重大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部署,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突出重点,着力于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引领城市转型升级。广州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新资源丰富,创新潜力巨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南科技创新中心,既是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广州长远科学发展的战略关键所在。
王东指出,《实施意见》前瞻谋划和布局,明确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思路和工作任务,特别是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政策内涵,这些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既具有战略性、前瞻性,也具有可操作性,为广州未来一个时期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工作指引和努力方向。
王东强调,下一步的关键工作是按照《实施意见》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逐一细化,制定更加具体可操作的实施办法,确保政策落地。重点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重点抓好体制机制创新。
要整合广州高新区与科技园区资源,成立市级高新园区管理统筹协调机构,加强领导与协调、强化统筹规划,制定统一发展政策,形成合力,使之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点调整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和强化科学技术经费管理,加快制定《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突出以绩效、效益为导向,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集中70%的科学技术经费投入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实施新机制,建立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提高财政科学技术经费使用绩效;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加快制定《实施企业股权激励以及分红激励试点办法》,支持在高校、科研院所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院所转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
二是重点抓好全省自主创新综合示范区建设。
广州集聚了全省77.8%的中央研究院所、93.6%的省属研究院所,很多科技成果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束之高阁,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加快《广州建设全省自主创新综合示范区方案》,以建设全省自主创新综合示范区为突破口,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先行先试,大胆创新。自主创新综合示范区建设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核心,着力实现“三大突破”: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要有新突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有新的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有新突破。为此,要建立省市有关部门参与的协同机制,创立“广州校地协同创新联盟”,大力推进广州特色的产、学、研、政、资融合,搭建省市联合创新政策资源平台,建立跨层级联合审批机制;要加大力度推广土地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融合发展模式,推动科技园区、大学科技园、专业镇发展壮大;要整合和激活广州地区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园区、投融资金等优势创新资源,促进省市创新资源的综合集成和高效配置,释放创新潜能,提高创新效率。
三是重点抓好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要制订科技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针对初创期、成长期、扩张期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政策需求,运用不同的政策组合给予支持,如以天使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的无偿资助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房租优惠、创业导师创业辅导,以及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引导创业投资基金加大投入,提供贷款贴息,支持上市等方式支持;要认定一批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发展一批具有竞争力和领头羊型的企业。市各有关部门和区、县级市政府,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和实际,为企业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四是建立和营造保护创新、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和氛围,抓好政策宣传和监督考核。
科技创新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全市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共同谋划和积极参与,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理解。新闻媒体要加大科技创新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宣传力度,使公众能及时了解科技创新动态,参与科技创新决策,形成人人尊重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主导作用,“保护创新就是最大的鼓励创新”,营造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维护市场公平、正义和有序,使各类企业公平竞争获得创新资源,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各部门、各区县要按照《实施意见》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制定5年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的具体指标、进度安排、时间节点等内容,明确责任人和责任要求,确保各项工作落地,形成共同抓落实的局面。
起草牵头
部门解读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迎接十八大
18栏目之新型城市化文件解读
记者 徐海星
通讯员 孙翔
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突出重点,着力于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引领城市转型升级。
广州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其中科技创新工程更是被列为支撑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八大工程之一,未来广州科技创新能力如何提升?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长谢学宁昨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详细解读了《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意见》。
挑战:企业创新活力还不够
谢学宁告诉记者,自主创新是支撑和引领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核心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抓手与重要突破口。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这一短板,科技资源优势突出与企业创新活力不强、能力薄弱的矛盾,一直制约着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
《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意见》,旨在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将创新作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以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推进科技创新工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破解制约广州自主创新的深层次矛盾和短板,充分发挥和激活广州市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将广州打造成为全省自主创新综合示范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南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型城市。
任务:提出18项推进科技创新任务
谢学宁指出,《实施意见》提出了创新平台、创新型企业集群、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科技创新投入、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科技惠民等六方面的具体目标。按照确定的目标,“十二五”期间通过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将实现6个倍增、2个超过50%的增长和1个突破,分别是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及50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上市科技企业数、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数、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年产值、每百万人口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和全社会研发投入6项目标实现倍增,大中型工业企业中设立研发机构比例和全市开展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增长超过50%,超级计算中心建设实现零的突破。
同时,围绕上述目标,提出了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的18项主要任务,包括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推进协同创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等。
亮点:更加注重科技成果利民惠民
《实施意见》在科技创新、机制和政策等全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谢学宁表示,“第一大亮点”就是 “创建全省自主创新综合示范区”。广州要建立省、市联动机制,创建全省自主创新综合示范区,搭建省市联合创新政策资源平台,制定突破性政策措施,推进协同创新,激活广州地区优势创新资源。
第二大亮点是“大胆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突破”,谢学宁透露,《实施意见》将更加注重管理体制创新,集中资源办大事,更加注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更加注重促进协同创新,更加注重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鼓励实施股权激励以及分红激励试点,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股权奖励、股份期权、分红权、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等激励。谢学宁透露,广州明确将加快广州超级计算中心、光电子与纳米材料等重大创新平台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为广州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