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拉利在华谋变局 导入林肯/南京过渡

2012年09月01日 07:01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孙斌 0人参与 0条评论

8月27日身在重庆、8月28日造访北京、8月29日移师杭州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用持续3天的行程验证了他此次中国之行的魄力。

在他忙碌身影的背后,福特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已初步构筑起全新的和明确的百万辆产能时间完成表,而依据福特的计划,2015年这一产能数字将有望突破120万辆。同时,通过穆拉利的造访,还为福特庞大而繁复的计划落地带来了助推器——长福马分拆与林肯引进由此落听。长期萦绕在福特心头的体系与产品布局正以越来越清晰的面貌开始呈现。

半年100万

8月29日,穆拉利此行的重要一站杭州。

作为长安福特实质意义上的第四工厂,选址杭州萧山被福特官方最后披露。今年4月5日,福特重庆工厂扩能项目(即长福三工厂)完成签约,福特投资6亿美元;紧随其后的4月19日,福特披露了杭州工厂的信息,同时透露其投资规模为7.6亿美元。短短两周时间,福特即迅速注入13.6亿美元扩产,这成为其在北京车展前爆出的特大新闻。

4个月时间的等待,似乎福特有意在寻找又一个特殊的节点。就在成都车展开幕前,福特先后于8月27日、8月29日宣布了长安、福特、马自达重庆三工厂项目和杭州新整车厂破土动工,两大项目产能分别为35万辆和25万辆,投产时间初步定为2014年10月和2015年。穆拉利此次正好见证了重庆、杭州两地的项目奠基。

其实,早在这两大项目浮出水面前,长福马第二工厂已经于今年2月24日竣工投产。该项目投资额度为4.9亿美元,规划产能35万辆。前后相加,自2012年2月—8月,半年时间,福特方面用19亿美元构筑起95万辆产能的明确时间完成表。

在此之前,几乎从未有过车企能用如此短的时间完成产能布局的先例,“过去,所有人都对福特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存疑,这次,我们用行动证明了是到对我们改观的时候了。”福特(中国)主管传播与公共事务的副总裁李英表示。

而在穆拉利本人看来,这样超常规模的扩张计划也并非福特一蹴而就,“我们在杭州投资7.6亿美元建新整车厂,预计2015年投产后,长安福特总的年产能将突破120万辆,这是福特半个世纪内最大的一次扩张。”包括他本人在内,福特方面一直认为此前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是基于一个核心判断,即在中国市场仍将保持5%增速的前提下,福特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会随着市场的演进逐步增值。

导入林肯

在穆拉利到达杭州前,他于8月28日在北京宣布了林肯这一福特豪车品牌的正式落地。

福特(中国)当日正式宣布,林肯将于2014年下半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与之相匹配的是,进口车销售公司林肯(中国)的相关组建计划也浮出水面。原长安福特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白瑞祺被任命为林肯(中国)总经理,徐佩文被任命为林肯(中国)市场副总经理,高瑾馨被任命为林肯(中国)销,售副总经理,二人工作都直接向白瑞祺汇报。

穆拉利称:“林肯品牌是福特全球扩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林肯对中国豪华汽车市场的展望,2020年,中国豪华汽车市场的规模将超过美国,其占整个汽车市场的份额将从目前的6%提高到近9%。届时,豪华汽车年销量预计将达到270万辆。

除此之外,林肯(中国)已启动经销商招募,以便在未来通过独立经销商网络进入中国。谈及林肯的最终国产化问题,穆拉利认为,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如果进口规模能达到一定的量,会考虑用国产林肯品牌来替代进口。

就眼下的竞争格局而言,奔驰宝马奥迪三强在中国市场的比拼已经转向了全价值链本土化,而沃尔沃英菲尼迪凯迪拉克也都已先后宣布了国产化进程,针对此前有关林肯将落户杭州的猜想,福特(中国)方面反驳称:“当下进口车的业务构建还在进行,谈落地问题显然过早了。”据接近福特高层方面的人士透露,在福特“1515”计划的全盘构建中,虽然林肯导入被囊括其中,但其作为独立品牌,它最终的国产化时间应晚于福特进口SUV锐界的落地速度。

南京过渡

在重庆、杭州工厂的具体动向都被揭开后,留给福特唯一的疑问是长福马分拆后,代工协议保留多久?目前存留在南京生产的嘉年华车型何去何从?

8月27日,福特汽车公司、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就有关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存续分立重组的联合声明表示:长安福特马自达存续分立重组计划已正式通过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审批。

根据该重组计划,长安福特马自达将存续分立为两家合资企业:在重庆的存续公司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和在南京新设立的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将分别承担各自品牌汽车的开发、制造、销售和服务。

福特(中国)方面人士在回应代工问题时称:“现在,三方还在按中国政府相关规定陆续完成中国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存续分立重组计划的后续审批程序,只有等到最终审批完成,才有可能进一步论证相关车型的产地归属。”

无论是长安福特方面,还是福特(中国),对于长福马拆分的细节问题都表达慎之又慎,尽管两方都引用联合声明中所提及的“最大程度地优化三方在华合资企业的业务结构及运营”作答,但很显然,在没有与马自达方面形成最终的确定意见前,沉默确实比随性的发挥来得有效。

[责任编辑:robot]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入    注册
ctrl+enter快捷提交

商讯

首页
文章精选
车型大全
广州车展
新车
国内新车
海外新车
谍照
新车图解
购车
试驾
导购
文化
人文
酷车
赛事驾驶
二手车
买二手车
卖二手车
车辆评估
二手车动态
行业
业内新闻
产业评论
访谈
调研报告
论坛
车生活
车型论坛
地方论坛
客户端
凤凰新闻
卫视通
凤凰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