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洲车市环境也不断恶化,从整车企业下调销售目标,到零部件企业公布数十万的裁员计划,欧洲车市经历了自2008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为了解决因销量下滑引起的资金短缺,大Boss们纷纷把目光看向了手握大把现金的中国汽车市场。
美林美银认为,在这次欧债危机中,很多中国企业将会赴海外收购,抓住这次机会收购欧洲的知识和技术。分析师陈新宇也表示,欧洲很多中小型的零部件企业也许挺不过这次危机,但是他们手中掌握了一定的先进技术,其中德国的企业是十分优质的资源。
零部件供应商为重灾区
从今年春节开始,欧洲车市的紧张气氛就不断的传入国内。奔驰在春节前拉开的“豪华车价格跳水”大幕,其主要原目的就是将欧洲市场滞销的产品转卖到中国。
虽然中国市场可以暂时“消化”一批欧洲车企过剩的产量,但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欧洲汽车销售已连续9个月萎缩。眼下,销售低迷造成的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已经是无法扭转。
欧洲汽车制造商与零部件供应商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应对亏损,最终还是决定裁员。作为欧洲第二大的汽车制造商,标致至今已经裁员1.4万人,这一数字还将继续上升。而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虽然在中国的业务蒸蒸日上,但是也架不住欧洲的颓势,被迫下调了今年全球的销量目标,并着手冬季在欧洲减产。
受影响的还不仅仅是欧洲本土的汽车制造商,还包括通用、福特等在欧洲设厂的北美厂商。通用汽车从复兴以来全球业绩一路上扬,但是其欧洲业务却仍然处于亏损当中。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阿克森预计,通用欧洲业务两年内实现盈利可能无望。
受灾最严重的,还不是这些整车制造商。如果说整车制造商遇到了“困境”,那零部件供应商则是身处“危机”之中。据统计,汽车制造商每裁员一人,零部件供应商就要裁员了五人。据外媒报道,预计到明年年底,欧洲零部件供应商将裁员50万人。
由于零部件需求下降,利润率一直远高于整车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也终于hold不住了。博世、电装等跨国零部件集团也纷纷宣布了其在欧洲的裁员计划,德尔福则把盈利的重心转向了中国。
优质资源在德国
有实力的跨国零部件集团纷纷把业务投向欧洲以外的市场,甚至于部分有远见的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完成了其全球市场的布局。德尔福全球高级副总裁詹姆斯·斯宾塞在回答网易汽车这个问题时说道:“德尔福在全球的业务是比较平衡的,今年欧洲少了,中国市场会弥补。”
汽车行业分析师陈新宇认为,欧洲很多中小型的零部件企业也许挺不过这次危机,但是他们手中掌握了一定的先进技术,用中国的资金去换他们的技术,也并非坏事。
据统计,仅去年一年,中国各家公司在欧洲收购的零部件供应商数量就达35家之多,这也是德国总理默克尔都把中国当成“金主”的原因之一。
陈新宇同样提醒有收购意愿的企业,相较于法国、西班牙、希腊等欧债危机的重灾区,他认为汽车工业较为发达的德国,才是此次收购的优质资源。
“德国的零部件企业80%-90%都是中小企业,得益于他们的职业技术教育,这些企业的蓝领工人水平较高,企业的技术力量雄厚。”陈新宇表示。
另外,一些跨国企业为了摆脱亏损,也会脱手一些高成本、低技术含量的项目。“像博世的仿真器这样的项目,他们就转让出去了,这些项目对他们来说是低技术含量的,但是对国内很多企业来说,还是不错的。”陈新宇说道。
资金能否换到技术?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也在积极的寻求国际拓展的机会,通过收购国外企业实现技术提升,并获得一些国际客户,无疑是一条捷径。
从去年开始,零部件企业的国际收购可以说收获颇丰。重庆轻纺收购了德国萨固密集团,后者是为大众、宝马、戴姆勒等提供橡塑密封件并出口至世界各地的企业;中信戴卡收购了欧洲专业从事汽车底盘和动力总成铝合金零部件制造的KSM公司;北京海纳川通过收购全球第二大的汽车天窗制造商英法纳,从而开始为大众、宝马、奥迪等企业供应汽车天窗。今年年初,河北凌云集团收购了全球最大的汽车门把手制造商Kiekert,辽源均胜电子以1.8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Preh,后者为驾驶员与车载传感器系统及控制器的制造商,而这块业务近两年在国内市场的交易额也在迅速增长。
今年最轰动的一桩收购要属万向集团收购美国的A123电池制造商了,不过这桩斥资4.65亿美元的并购案最终换来的仅仅是股权,并不是万向所期待的先进电池技术。陈新宇也一再向网易汽车表示,国内企业跨国并购有很多的制约,否则很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
美林美银汽车投资银行欧洲主管Christopher Squire日前也来到了中国,向中国媒体表示,目前受欧债危机影响,很多欧洲零部件企业对旗下自产进行清理和重组,他们非常欢迎中国的企业前去洽谈。
美银美林亚洲工业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石坦明先生预测:“明年中国企业收购海外零部件生产商的并购活动可能会加快,因为很多企业希望抓住这次机会,在汽车行业面临困境及资产价格偏低的情况下收购优良的技术资产,特别是欧洲和北美的资产。”
Christopher Squire提醒潜在的中国买家:“并购是第二步,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第一步应该是了解海外市场和政策。中国企业需要的是欧洲企业优秀的技术和专业知识,而不仅仅是收购企业。”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