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高层次的车企联盟组织T10(TOP10),本周在长白山召开了2012年峰会。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这场有工信部部长苗圩以及各大汽车集团掌舵者参与的峰会,讨论了一份《建设汽车强国发展战略》,并首次明确今后将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这份战略规划的核心将是发展自主品牌汽车。未来这一规划如果落地,将有望对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形成实质性支持,并促使从国家战略层面到车企之间,对发展中国汽车品牌形成合力。
汽车强国纲领性文件出炉
在长白山召开的这场峰会,包括工信部部长苗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上汽集团总裁陈虹、东风公司董事长徐平、中国长安总裁邹文超、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华晨董事长祁玉民、安徽董事长安进、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等业内掌舵者均悉数出席。
T10是国内10家汽车大集团两年前成立的“电动汽车产业联盟”,此前一直着力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而2012年的T10峰会,首次将主要议题拓展到整个汽车强国战略。
峰会讨论了一份《建设汽车强国发展战略》(讨论稿)。据了解,这份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是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构建汽车强国战略总体框架,确保自主品牌做强做大。
这是首次将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09年,在国内汽车年产销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辆时,汽车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和各大集团掌舵者也曾聚集长春,提出“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命题,而长白山峰会上讨论的汽车强国战略规划,应该是首份成文的汽车强国纲领性文件。
峰会上,各大车企掌门人均表示,第一次把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作为战略来进行研讨,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意义非常重大。
聚焦做强自主品牌汽车
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在会上表示,“建设汽车强国发展战略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契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符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实际,尤其对自主汽车品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据了解,这份规划提出了建设汽车强国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目标明确,任务清晰,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建设汽车强国关键在于强化自主创新,关键在于做强自主品牌。”中国一汽官网的报道透露,徐建一提出,要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加强自主品牌建设,重点解决关键总成、核心部件和提升汽车电子的开发与应用水平;而建设汽车强国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等主张。
徐建一认为,汽车强国发展战略,将对自主品牌汽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苗圩再点题兼并重组
作为汽车业出身的工信部部长,苗圩也在这场峰会上对汽车强国战略提出具体的6点建议。
苗圩认为,在新车增长受限的前提下,要加大老旧报废车的更新速度,为产销增长赢得空间;要把出口作为战略来抓;要抓住国家新能源发展机遇,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总成和技术;抓住国家发展节能汽车机遇,加快替代燃料汽车研发速度;加快战略兼并重组,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集团;鼓励支持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快速发展,为自主整车提供支撑,解决制约整车发展的瓶颈问题。还要加强汽车行业与其他企业的合作。
从表述上看,这6条措施并无新意,但每一点均是当前汽车业发展的症结所在。对于车企来说,更都是当前实在的挑战。
国内车企当前首当其冲的就是“微增长”时代的确立和其带来的巨大挑战。在日前的成都全球汽车论坛上,东风总经理朱福寿抛出的“微增长”就引起广泛关注和共鸣,显示业内面临共同的“后黄金时代”挑战。
朱福寿认为未来十年市场平均增幅将不会超过10%,当前中国汽车社会最大的“变革”是由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过渡,其最显著特征是行业进入“微增长”时代。市场微增长将对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
在“微增长”时代,工信部近年来着力推进的汽车兼并重组,也将有更好的气候。近日东风积极谋求重组福汽,就可望掀起新一轮的行业重组大潮序幕。在政策面上,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提出,“推动以汽车、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的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汽车行业位居几大重点行业之首。
而通过兼并重组来整合国内汽车业资源,将是实现汽车强国的一大门径。兼并重组实际上就是自主品牌的整合。如上汽对南汽的重组,发展出荣威和MG两大品牌,广汽对长丰的重组,也将保留“猎豹”作为第二个自主品牌;而长安对哈飞和昌河的重组,最重大挑战也是整合微客资源;还有新近传出的东风重组福汽,也将以整合自主品牌资源为重点。
而拓展国际化市场更是汽车大集团当前推行的重大战略。在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对国际市场的有力开拓,将能够更好支撑自主品牌车企走过冬天。
两年前,国家已经实施了汽车出口战略,推动车企海外建厂,逐步完成从“游击战”到“阵地战”的转变。而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支陆逊表示,目前我国的汽车产品实现了国际化,但是产业没有国际化,到目前为止中国汽车企业大多数出口的战略规划都很欠缺,因此中国汽车既要“走出去”,又要“走进去”。
-趋势
车企联合开发渐成气候
T10是因为发展新能源汽车而结成的车企松散联盟。这一国内主要汽车集团的联盟,目前看来正在对行业发挥更大的能量。
此前T10曾成功推动新能源汽车战略路线的改变,包括将发展传统内燃机节能技术、混合动力技术和发展纯电动汽车相结合,认为在短期内混合动力是绕不过去的技术。T10曾发布一个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纲领,对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最终回归到理性的技术路线,起到了推动作用。
而此次T10抛出了汽车强国发展战略,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则体现出了汽车大集团联盟对国家汽车战略的影响力。
在后合资时代,来自国内车企的联合和联盟,未来可望成为推动整个行业、市场、自主品牌和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一大力量。
电动车研发先行联合
除了大集团以联盟的方式推动汽车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在微观层面,当前最重要的则是企业在关键技术上的联合开发。而这现在已经逐成气候,特别将成为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一大正能量。
去年,T10就曾达成骨干企业应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加强合作的共识,包括T10企业在非竞争领域的共性关键零部件、总成方面展开合作的可行性研究;讨论建立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及零部件供应商综合能力的评估方法;由中汽协牵头,T10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建立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供应商以及产品等信息共享平台。
今年3月,T10提出了联盟企业电动汽车电池、电机合作模式及合作建议,正式在具体层面推进企业对电动车核心部件的联合开发。
由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巨大投资,在国际上也通行企业联合开发的做法。此前国内曾出现盲目的新能源汽车投资热潮。有国家主管部门人士就曾指出,每个企业在复杂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问题上,如果单打独斗将很难形成气候,只有联合才能集合资源,共同突破关键技术。
“中中联合”或成新模式
而在汽车产业领域,国内车企都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只不过,此前大集团都忙于与跨国巨头合资,奇瑞、吉利、长城等车企则独立发展自主品牌,因此一直维持“中外”合资而“中中”难合作的情况。
在日前的成都全球汽车论坛上,北京汽车副总裁毛海就提出,中国汽车企业不应该眼睛完全向外看,而应该采取向外的心态,采取中中联合的方式,选择有共同需求的关键技术进行联合开发,开发成果双方共享,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更可以锻炼队伍、提升能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也认为,在后合资时代,国内企业应仿效国际巨头进行联合。比如自主品牌之间共同开发应用一个、两个发动机,开发一个、两个变速箱,减少分散重复,合伙用。“现在国际大公司都在这样做,比中国企业间的联合多得多,特别是丰田和宝马的合作很值得关注。”
日产-雷诺(配置 图库 口碑)联盟总裁戈恩在今年北京车展上更是现身说法。他认为,汽车制造厂商来说如果不走联盟的道路,单打独斗的话,是很难生存下去的,因为汽车厂商要做很多的投资,要在各个国家都生产和销售,而且是投资不同的新技术、开发不同型号的产品,就一家汽车公司来说,他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尤其是自身的现金流又不够的话。
国内联盟思维觉醒
这种联盟的思维,现在正在国内车企身上觉醒。
同样在近日的成都全球汽车论坛上,广汽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袁仲荣提出,一个产业竞争加剧,从战略上应该进行调整。产业发展进入一个平台期。此时,各个企业必须为进入下一轮发展重新调配资源。单凭过去依靠内生力量发展的模式,由于成本高、周期长,不能适应在高度竞争状况下的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所以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即在把握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通过重组、整合、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弥补各自的短板,提高彼此的竞争力,为新一轮的发展打下基础。
袁仲荣还对战略合作给出了必须遵循的四个原则:第一,从企业自身的战略需求出发。第二,秉承优势互补的原则。第三,注重合作联盟中的文化融合。第四,必须实行规范化的运作。
特立独行的吉利老板李书福也坦言,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情况都不一样。不同的企业,是不是有协同效应,是不是能给双方的发展带来机会,是合作或整合要考虑的重点,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
依靠内生力量实现汽车强国
此次T10抛出的汽车强国发展战略,之所以可望成为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重大正能量,不仅是因为它首次把汽车业发展规划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更是因为它从车企自发联盟的角度,依靠内生力量来推动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最终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型。
印象中,此前也有车企负责人提出将中国汽车的海外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推动中国汽车品牌的海外市场的有序发展。
但这种方案正是失之片面。尽管国际市场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能缓解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面临的巨大生存和增长压力。但从根本上看,自主品牌汽车如果不能守住本土市场,不能在全球最大规模的本土有所作为,那么在国际市场也终将走不远。
因此,汽车战略首先更应该关注的是,自主品牌汽车的技术创新以及品牌在国内市场的最终成长。实际上,中国车市也是最国际化的市场,几乎所有的跨国巨头都在中国市场形成市场势力,这对自主品牌的成长来说才是最现实的挑战和最好的磨练。
在“市场换技术”的模式行之多年之后,国内车企也应该从这场梦想中清醒过来,更加依靠内生力量而不仅是外力来实现自身的强大。从普遍的“中外合作”,转向更多的“中中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汽车品牌的成长。一个独立的车企和自主品牌可以生存下来,两个合作的企业和品牌,就完全有可能生存得更好,生长得更快。这实在要比“市场换技术”的假想强。
最后,在国家政策层面,也需要对自主品牌汽车的未来发展,出台系统和实质性的支持措施,特别是从机制上真正激发车企的内生性力量。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