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标志性的交通工具——黑色出租车的前景正如其颜色一样黯淡。
当地时间10月22日,伦敦黑色出租车制造商——英国锰铜控股(Manganese Bronze Holdings)宣布,在与多方谈判后未能解决公司急需的资金问题,已经无法维持运营,将进入破产保护程序。
英国《泰晤士报》称,原本锰铜期待能从吉利汽车手中获得一笔现金注资,但目前锰铜看似更愿意让破产管理人来接盘。
吉利公关总监杨学良昨日对早报记者称,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后,锰铜董事会的功能将被管理人接替。
吉利目前持有锰铜19.97%的股权,是锰铜第二大股东。
“未影响上海合资公司”
“接下来一个阶段,管理人会和锰铜公司利益相关方沟通,寻求解决办法。目前,吉利执行董事李东辉是锰铜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并没有参与锰铜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杨学良告诉早报记者。
杨学良并未透露吉利是否会援助锰铜公司。
早在2006年10月,吉利就与锰铜签约,成为锰铜股东。与此同时,双方在上海设立合资公司,吉利占股51%。该合资公司生产TX4商务车,设计产能2万辆,吉利负责在亚洲销售,锰铜则负责在全球其他地方销售。
杨学良昨日说,目前上海合资公司出租车的生产和销售没有受到锰铜破产消息的影响,这款出租车主要销往阿塞拜疆、日本等地,在国内销量很少。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吉利接盘锰铜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锰铜有着很好的品牌形象和比较好的销售网络,如果吉利能够收购下来,不是坏事。”
不过,崔东树说,即便吉利汽车能收购成功,未来面临的问题也不小,“锰铜出租车,属于英国一个有故事的古典车,但在世界范围内市场空间不一定会有多大。另外,吉利接手后,在产品方面还要升级改造,需要一定的投入和时间。”
锰铜已连亏4年
锰铜早在1948年就开始生产黑色出租车,穿梭于伦敦街头巷尾的黑色出租车也和白金汉宫以及双层大巴一样,成为伦敦的符号,但近年来由于竞争加剧以及频频发生汽车召回事件,锰铜一落千丈。甚至有声音称,如果关注过这家公司动态的人会惊讶其竟然没有更早倒闭。
锰铜2011年财报显示,去年该公司销量仅为1502辆,比2010年下降9.1%;当年亏损303万英镑。这家仅拥有288名员工的老牌企业,上一次盈利还要追溯到2007年度。
2008年是个转折点,当时,该公司生产的出租车发生了一连串发动机着火事故,导致其不得不召回并修理5400辆TX4旗舰型出租车。
今年发生的汽车召回和意外亏损更是让锰铜股价暴跌:8月,锰铜称,因其采用了一种新IT体系,导致账上亏空390万英镑;10月,锰铜宣布,因转向器中一个中国产的零部件出现问题,召回400辆汽车。今年以来,锰铜股价跌幅已达到70%,其自10月12日开始停牌至今。
“当公司宣布召回这些车时,我们陷入了困境,”锰铜行政总裁约翰·罗素说,“我们无法继续生产,因为没有资金运转。”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道,当前锰铜欠银行及合作伙伴的债务已达1140万英镑。
与吉利谈判破裂
早在10月14日,《泰晤士报》就曾报道称,吉利高管16日将飞赴伦敦,与锰铜召开紧急会议商量救助事宜。当时锰铜发言人回应称,吉利不太可能以注资来换取获得更多锰铜股权。
显然,吉利与锰铜最终并未谈拢,导致锰铜不得不寻求破产。《卫报》援引锰铜的话称,是因为在“可接受条款”上双方无法达成一致,锰铜方面表示,公司每月大概需要数百万英镑来维持营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锰铜2011年年报中提出了4个战略,其中3个与吉利相关,包括与吉利合作提高TX4国际型号的质量、销售和盈利能力;与吉利确认并持续开拓未来的发展机会等。
即便缺少了吉利的援助,锰铜依然信心满满,称其在全球的知名度以及品牌价值依然能让锰铜长久地走下去。
眼下,已经有声音呼吁伦敦政府应该介入此事,帮助锰铜渡过难关,避免“伦敦标志”破产消失。
黑色出租车主是一肚子怨言。《泰晤士报》援引一位前出租车司机皮特·达科斯塔的话称,或许是锰铜低估了司机们的需求,“他们太专注于汽车的符号价值,但这是一辆从1956年以来就没有怎么变过的出租车,你该问你自己,如果发生战争你是喜欢坐在喷火式战机里还是F-16中?”(喷火式战机是二战英国知名战斗机,F-16是美国现役战机。)
达科斯塔口中的“战斗机”,应该是指目前锰铜的竞争对手奔驰的Vito,该车2008年才进入英国市场。之前,英国政府规定伦敦出租车的转弯半径为28英尺(约合8.5米),直到Vito也满足了这个条件,才终结了锰铜垄断英国出租车市场的局面。
《泰晤士报》称,包括锰铜在内,伦敦街头目前大概有两万辆黑色出租车,而今年新购入的出租车中,每5辆就有2辆是Vito,虽然Vito价格比锰铜的贵,但更省油。
《金融时报》则称,Vito只用了4年时间,就占据了伦敦出租车市场38%的份额。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