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支持的大势所趋?
与邹天龙的惊讶相比,邓学倒是显得比较淡定:“国家已有政策出台,鼓励企业相互重组、并购或整合,如果广汽和奇瑞战略合作成功,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例‘跨省’的两车企合作案例。”
邓学所说的“国家政策”是在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等汽车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并制定了“新建汽车生产企业和异地设立分厂,必须在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的基础上进行”的政策红线。同时,工信部将汽车列为八大兼并重组行业之首,并提出要放开重组主体、提倡跨区域兼并。“四大四小”的提出,加大了车企间做大产量的冲动。
在2011年的第二届全球汽车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表示,以中国车市如今的发展速度,产业重组将是势不可挡,政府将不再搞“拉郎配”,而是将权力移交市场。
近年来,国际上互为竞争对手的大企业集团之间强强合作愈来愈多,在业务模式方面,汽车产业呈现出一个新的迹象,即过去习惯单打独斗的巨头们在技术和开发领域越来越合作,建立了许多战略联盟、技术联盟,从通用-PSA的联盟到宝马-丰田的联合技术开发,从马自达-菲亚特项目合作开发到奔驰-宝马的联合采购,跨国车企在联盟方面所表现出的大胆与不拘一格,都给国内汽车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毫无疑问,这些联盟在研发、采购、工艺与生产制造等领域形成强有力的优势互补,可有效应对全球经济愈加一体化后带来的挑战。对本土车企而言,国外车企的联盟与合作一方面带来的是示范,更多传递出的是紧迫感和压力。
就在今年的全球论坛上,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常务副总经理袁仲荣也透露了“广汽的急迫之心”,他说:“面对当前形势,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内汽车企业加强战略合作的重要性,这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的安全和各个自主品牌的生死存亡。”这样一席话,或许代表了诸多自主品牌企业的心声,也透露出他们在此准备布局。
合作的系列猜想
从最近广汽的一则消息,广汽集团宣布计划发行20亿元人民币A股可转换债券,另发行不超过40亿元境内公司债,用于集团增产、研发、流动资金补充及财务结构调整。之后,广汽集团再次公告称,计划在今年12月31日之前,增持A股和H股股份。
这一发债融资的举动不难看出,对资金的需求程度在不断提高。“广汽的可转债在机构认购上,奇瑞是否也有所参与?”邓学猜测两方在资本层面会有所合作。
似乎对于最近的广汽,从来不缺乏新闻。近日,Jeep国产化的消息顿时也引爆网络,另据内部消息人士向《汽车观察》透露,广汽乘用车跟菲亚特成立 51:49股比的公司,在广汽乘用车工厂生产克莱斯勒汽车,目的是,通过市场换技术,让克莱斯勒可以有生产资质,同时换取克莱斯勒的技术,生产自主品牌乘用车。另外,该工厂并非专门生产克莱斯勒汽车,而是共线生产广汽乘用车自主品牌汽车,广汽希望以此可以使一线工人也能够获得培训和锻炼。
“在不另批土地,广汽的产能是否足以满足需求?”业内人士认为,近些年,自主品牌的产能是极具扩张,但都未用足,这种情况下,是否也会产生代工的可能。
邓学还有一种猜测,有马自达的前车之鉴,当年马自达想与长安福特进行合资,但国家只允许外资企业与国内两家企业进行合资,在这种前提下一汽马自达收购了海南马自达,之后的事情就顺理成章。“这是否是奇瑞想和丰田有所关联?”邓学说,但这一前提必须是广汽能够控股奇瑞。
这种可能性也立即遭到他自己的否定,“如果是战略合作,估计还是在共享平台,技术合作、共享市场等方面。”邓学说。
这一观点似乎也得到了印证,袁仲荣在此前也表示:“这是我们必然的选择,不仅仅是在困难的时期需要抱团取暖,共度难关,而且也可以从中国可持续发展方面长远考虑这些问题。”他看来,外资通过本地化具备了相当的成本优势,再加上具有技术品牌服务的优势,开始向国内的自主品牌市场进军,面对种局面,如果想在最短的时间提升实力与跨国公司竞争,只有加强战略合作,通过产业的重组跟联盟,产生规模的经济效应,降低企业的成本,他还特别强调“要深化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技术管理,优势互补,共享资源,集中力量共同开发,掌握核心技术,降低独立运行的风险,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协调效益,避免资源浪费,从而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降低成本,提高我们整体的作战能力。”
12 |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