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内容从点到面
培训由一汽-大众最有经验的讲师带领,他们每一位都有10年以上的生产经验,主要就是负责产品的质量控制。在培训正式开始前,他们跟我们强调这个培训基地主要针对基本技能,也就是产品在静态下能体现出的问题,并不涉及动态内容,比如道路测试等并不涉及。
除了前面的展示区,整个培训基地由四大块组成:热身训练、基础训练、综合训练和模拟训练。热身训练非常简单,通过一些类似游戏的环节,让培训者身体活动开,为后面的项目做准备。有时候在放松的状态下更能激发人的状态,所有参与者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一开始的培训为基础内容,共有8个综合培训台,分成两组进行。一组进行整车外表面培训,包括车身漆面的坑包、划伤、脏点、湿痕、抛光影、少漆、流挂等缺陷的识别,这部分主要训练的是工人的视觉,用眼睛看的方法来判断。
综合训练台可用显示器将每一部分培训以课件的方式传授给学员,就跟我们常用的PPT类似,其中很多都是以视频、图片的方式展现,让人更容易理解。在完成每一个篇课件之后,都会进行实际的操作,通过这种学习、实践的交替进行,让人印象更深刻。
车身表面缺陷的识别能力主要依靠视觉,这种判断力如果没有经过培训是很一般的,在对比的面板上如果没有提示,你根本找不到缺陷所在。培训讲师对于我们这样的菜鸟有这种能力表示理解,同时也很肯定地说这种能力通过培训后会有很快提高。
之后,两组学员交换,在另一组会接受整车匹配检查,包括棱线、平度、间隙、均匀度等缺陷识别,这部分主要依靠学员用手触摸感知,此外也会借鉴一些标准工具的辅助,比如间隙卡尺、平度卡片等。
这方面的内容,很容易让我想到凤凰汽车购车消费评价报告中关于车身外观做工的评定方法,这与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原理相当,但是更为细致,对不同部位有着很具体的要求。培训之后,也让我找到了改进凤凰汽车评价标准的入手点。
一般而言,车身外部的瑕疵、缺陷容易被感知,而车内同样是消费者关注的地方。在基础训练中,也有专门针对内饰的环节,从材质到做工,显然一汽-大众的标准很高,这一点是我们汽车媒体也可以学习的地方。
经过基础训练的各个环节,学员们对如何识别车辆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有了了解,而在我看来这个培训的重点还是规范和标准,每一个细节都很注重。比如在看车身表面时,工人所处的位置、视线的角度都有统一规范,必须严格执行。这就好比小学生学习一样,从一开始就形成好的习惯,很重要。
整个基础训练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半天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虽然有些繁琐但大家还是感觉到自己学到了东西。经过短暂的休息总结,接下来是综合训练环节,在这里有两台教学模具,分别是奥迪Q3的前半车身和大众迈腾的后半车身,学员可以它们身上用前面学到的技能去识别缺陷。
与之前培训台上课件环节不同,在这里培训教员会对学员的成果评判,一方面是结果,一方面是过程,结果对了还不行,过程中还是要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来做才行。
培训的最后环节为模拟训练,在这个与生产线上最终检测工位相当的区域内,每一批学员培训时,会从一汽-大众的生产线上随即抽取一台刚下线的量产车,让学员去真实完成一次质量控制过程。
其实,在一天的培训刚开始的时候,也就是热身刚结束,教员们就曾让我们用自己的方法在这辆车上挑毛病,就好像消费者要购买新车时所做的那样。当时我们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或者说不明所以。但是,培训之后就大不一样了,此时我们知道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要用怎样的方法等。
最终的结果与之前的大有不同,这一次我们完成的质量检测单已经像模像样,与质检员给出的相差不大。虽然有些瑕疵,比如座椅下方有一个细小的污点,或是塑料密封条边缘不够平整,在普通消费者看来都会认为是“鸡蛋里挑骨头”,但在一汽-大众这就是标准。
人的因素决定质量
短短一天的培训,让我们切身体会了作为一名一汽-大众生产环节质量控制员工的不容易,虽然都是很简单很基础的工作,但是想要做好并不容易。一方面重复性的劳动很枯燥,另一方面需要人始终有严谨的态度。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人的因素依然是决定性的,虽然机器可以做到几乎不犯错,但决定质量好坏的关键还是工人。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如果基础技能达到了标准化的要求,那么其它也就相应好解决了。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一汽-大众才有了这样一个培训基地。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