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汽车行业建立落后企业退出机制。
工信部表示,目前据统计,我国拥有各类车辆生产企业1300多家,其中汽车整车企业有171家、摩托车120家、专用车900多家、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35家。而在这1000多家企业中,有一批企业多年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量极少甚至没有产量,其生存十分困难,更谈不上盈利。
“《通知》的出台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加快这些‘零产量’企业的消亡。” J.D. Power亚太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梅松林告诉记者。
市场上之所以存在这么多的“零产量”企业,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汽车行业退出机制不健全,这些“零产量”企业无法淘汰。另外一方面,这些企业手中掌握的汽车生产资质,随着当下国家对于整车生产尤其是轿车生产资质的审批变的越来越严格,也成为了“香饽饽”,而这些企业也有待价而沽的嫌疑。
“现在生产资质是个稀缺资源,其价值也是在不断地升值,而一些企业就拿着这个生产资质等待一个好的买主,在最好的时期卖出。” 梅松林说。
最近两年中国汽车市场增幅放缓,但并未影响各大汽车制造厂商进行投资扩产的步伐,不过按照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的要求,汽车企业异地建厂必须在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的基础上进行。这就是说任何新上汽车合资项目,首先要收购一家具有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这也导致那些“零产量”企业手中的生产资质成为有扩产需求的汽车企业收购的对象。
梅松林表示,《通知》出台后或许会加快其他企业对这些‘零产量”企业的收购步伐,甚至有可能导致一些企业提前进行产能扩张计划。
不过“零产量”的数量是有限的,随着这些企业的加快消失,未来汽车企业若想继续实现异地扩产,将面临壳资源从而而来的问题。梅松林认为,到时候的一个办法就是强大的企业兼并弱小的企业,通过这样的方法继续获得生产资质。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