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访谈>正文

分论坛讨论:成就汽车环保领域标杆

2014年11月19日 17:24:26
分享到:
来源:凤凰网汽车 作者:综合报道
1

温豪定:节能减排对于汽车行业至关重要

由《汽车制造》杂志主办,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及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协办的“汽车制造中国峰会”每年在广州车展期间举行,沿承德国AUTOMOBIL FORUM积累25年的行业峰会影响力,通过高端的国际会务平台搭建全球汽车人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及产业交流之峰会。第二届“汽车制造中国峰会”于11月19日在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再度召开,全球知名汽车人物汇聚于此,为汽车行业进步以及技术升级做出积极努力。本届峰会,凤凰汽车作为独家网络支持媒体进行全程报道。

在“成就汽车环保领域标杆”的话题讨论中,舍弗勒中国汽车底盘业务副总裁温豪定、西门子中国区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总经理Carsten Schmidt、德尔福动力总成系统亚太区工程总监许向东、HCP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毛凤华、凤凰汽车总编辑张红和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Stefan Sack博士共同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以下为互动环节的现场实录。

赵福全:接下来是一个互动的环节,关于环保节能的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由舍弗勒大中华离合系统和变速箱技术业务部副总裁区温豪定温总主持。

温豪定:非常感谢赵教授的介绍,也非常高兴,非常荣幸能够成为小组讨论的主持人。赵教授主持水平非常高,我要努力加油因为我好几个朋友也在场下,看着我今天做主持人的表现。这个月初,中国也有这么一个词也是表达这样一种现象,不限时转瞬即逝的好事就是APEC 蓝,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所生活的国家,这个蓝天有的时候成为一种奢侈,因为PM2.5真的让人很头疼。作为汽车行业来说节能减排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如何在我们的行业内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温室气体的效应,今天这个小组讨论请到了行业内最知名的公司的管理者,向汽车行业不同的角度来分享一下他们对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想法,对于未来的预测以及他们的一些做法。

介绍一下小组讨论的嘉宾,凤凰汽车总编辑张红女士,她在汽车新闻包括媒体领域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经验非常丰富。HCP亚太区董事总经理 毛凤华,柯马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Stefan Sack博士,德尔福动力总成系统亚太区工程总监许向东先生,最后一位嘉宾是西门子有限公司中国区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事业部总经理Carsten Schmidt先生。

想问一下Carsten Schmidt先生一个问题,对于不同的技术,哪个技术对中国的节能减排的目标来说更重要?

Carsten Schmidt: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一开头就这么难,从我的角度来说,选择哪种技术还是取决于你这个讨论的广度到底有多广,从传统的汽车来说,选择你知道动力总成你的能源就是燃油,对于传统的汽车行业来说,有几种技术的路线是并存的。我觉得对于电动动力总成,电动传统系统来说,由于它的效率比内燃机发动机要高,对于本地的排放肯定是电动系统比传统的内燃机系统要好。而且它的移动性又有一些相应的限制,我们通用前面的同仁也说到,你的技术的选择不是如果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实施的问题。所以说这种电动车包括混动车电气化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

德尔福动力总成系统亚太区工程总监 许向东

温豪定:你也提到电动车移动性,我们之前其实也说到电动车说到LPG天然气能源,包括讲到轻量化材料的使用提升车辆的效率。Stefan Sack博士你呢?

Stefan Sack:对于动力总成来说是我们必须要拥抱的技术,以前的时候我们的能源更加的,包括你的能源是越来越有限,特别是石化能源越来越有限,依赖石油发展汽车行业肯定会遇到更大的瓶颈,我觉得不同的系统,不同的技术之间需要相辅相成,需要相互补充,我不太认为以后我们的行业内会有完全零排放的车辆,不太可能做到零排放。但是电动的传动系统它的排放比传统的内燃机的车型要好很多,对于电气化的解决方案来说,你在城市内短途驾驶的优势更好一些,对于长途驾驶用电动车还是有挑战,还是有问题的。特斯拉也讲大超级充电站他们的解决方案是这样,如果采用类似这样的做法有可能解决电动车续航里程焦虑的问题。目前来说我们还没看到把燃料电池和小的电池整合这样的系统,油的使用加上小型的电池组这也是一种解决方案,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值得大家关注的,这也可以降低车重,如果从整体的角度理解这样的解决方案,对于无人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汽车这种理念需要更多的系统上的技术突破,车辆的移动性更高,甚至如果无人驾驶的话,安全印证没有问题,被动安全这块有更大的突破,无人驾驶如果有突破,对汽车行业都是有贡献。你需要的时候用它,你跟别人共享它,两年前在德国汉堡我们也有两款系统,一个是宝马的一款的方案,还有另外一款方案,这两种方案提供的是个人化的交通方案。消费者本身是不拥有这款车,这个完全是理念上的一个变革,停车又是另外一个考虑,到上海西,我住在虹桥附近,如果进城的话要6点半之前出门,6点半之后出门两个小时到不了公司,共享可以解决停车空间拥挤的问题,而且可以解决路上拥堵的问题,这个无人驾驶是一个有意思的理念,有不同的应用,不同的技术路径,有不同的车型可以去选择。

2

凤凰张红:2014年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元年

温豪定:这种讨论其实也证明我们今天上午讲到的璞锐咨询公司的介绍,提升效率降低排放,不能说纯粹靠降低车重提升效率,这个我完全同意,想问一下张红女士。您在传媒行业里面,做的非常多,20多年了如果我们只是看新能源车,包括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您作为媒体人怎么样感受到这样一波浪潮,逐渐在退去还是汹涌地向我们涌过来。

凤凰汽车总编辑 张红

张红:作为媒体来说2014年定位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元年,因为今年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已经来了,而且这种浪潮已经抵挡不住。不管是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具体的产业一些扶持的举措,包括现在所有的汽车企业,包括国内的汽车厂家和国外的汽车巨头,他们纷纷地都把新能源带到中国。像我们现在已经感受到几年前说没有SUV你都不好意思说生产汽车企业,如果汽车集团没有新能源车,就不好意思说你是未来汽车的集团,从大的趋势来说,这个潮流已经来了。

国家的产业政策里面有一个在2015年我们新能源的销量要达到50万辆,2020年的时候要达到500万辆,这个大的一个国家的政策规划里面还有政府采购要达到30%,一些很大的政策包括在限购城市里面,车牌对新能源有优势,购置税又取消,还有国家补贴以外还有地方也有很多补贴,都在支持新能源这方面的发展,从大的趋势来说,我们已经感觉到已经扑面而来,而且明年的速度更快。

温豪定:非常感谢我们不同的一些领域中对这样的趋势的看法毛凤华女士你在这个领域中,你也和很多的世界巨头进行过一些采访,和这些汽车厂家和供应商进行很多讨论,您在这个领域中您的感受是怎么样,您在中国汽车发展的趋势中看到什么样的兆头,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在今后的一个趋势是如何?

毛凤华:我们认为特别是在这个领域中需要更多的一些包括中国的国有企业和一些合资企业还有外资企业,都需要更多的新型专业人员能够引导这样的一个新型的公司,包括他们的一些研发中心。也需要更多的专业新型的研究人员这方面的研发中心不仅仅是一些传统的技术,还包括新型的技术,包括本地的一些人员能够创造出更多符合出本地化服务的设计。

我们认为在今后的这段时间中,今后我们在变速器方面还有软件系统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需求。在这些领域,会有快速的发展,我们需要今后能够增加燃油的使用效率,包括保护环境和环保都是今后的趋势,也需要相应的人才。

温豪定:许向东先生您认为我们需要有一个很多的平衡,我们提高到了关于电动汽车,这些将是汽车的未来,您自己的工作领域主要是在于内燃机这方面,你认为在这个领域中你是否碰到一些挑战,大家现在都在谈新能源汽车,你有没有觉得有很大的挑战?

许向东:我当时在大学学内燃机的时候那是80年代,这个专业很容易找到工作。现在目前为止在我现在的最近20年中,发现中国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汽车行业中这种技术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内燃机还是其他的领域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它进展的太快,技术也在推陈出新。在欧洲他们说2025年他们有二氧化碳新排放标准,这些新的排放标准对中国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做的一些关于汽油发动机设计过程中我们要用汽油,但是要达到柴油的模式,我们要节省30%的燃油量。我们也非常高兴我们有能力达到这些效率,能够完成这样的效率,做不到这一点我们也很难在市场中取胜。未来中我相信新能源一定会发生的,特别对于当地的汽车厂商,我们必须要关注这一点。我们要在这个领域中进行投资,一定会得到回报。

你如果在新能源方面的投资一定获得更好的回报。

温豪定:如果谈到回报方面的问题,我们还会问一些其他的问题。我们提了很多关于汽车的发动机的讨论,为什么我们在生产燃料电池的时候,也是有很多二氧化碳排放,您是这方面的专家,您觉得通过您这边学术上的观点,您认为这样零排放的技术到底应该怎么来去进行界定,包括混动还包括电动,到底哪一个技术它真正是从初级能源开始算起排放最少、消耗能量最少?

Stefan Sack:在生产汽车的过程中我们要熔钢,熔铝,也要有很多二氧化碳产生。你要分析所有的这些源头的能源消耗,我们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如果我们能够降低材料的使用,降低材料的重量,我们就真正地做出更多的贡献。关于电池这方面,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我如果能够选择的话,我觉得最好是用混动加燃料电池,这方面的路程还有很远,还需要我们进行很多技术的更新,现在很多的大学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很多的燃料电池包括混动的这方面的科技还正在很多的研发之中,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更好的新的技术使得我们有更好的排放,这个技术不是我们的技术,我们跟上海同济大学讨论新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去讨论燃料电池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产量越来越大,我们在燃料电池这方面可以看到一些新的想法,这个想法如果做不好,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特斯拉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车,它用了很多的电池,你可以先开始尝试,但是今后它的发展方向我们还不是很清楚。如果我们想从小的群体中一直扩展到大众的群体市场,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电池使用的发展也不是一两天能够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能量的问题,还包括技术方面的问题,都有很多的挑战。

3

Stefan Sack :2020年可实现5升油耗标准

温豪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燃料电池方面的优势,它有一些劣势,我们知道在这个领域中有很多的技术瓶颈,包括一些商业的瓶颈需要克服。今后的十几年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我们还需要在这个领域中取得更大的努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推进这方面的量产。

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Stefan Sack

另外一点,包括启停系统也是一个讨论的新的热点话题。Carsten Schmidt先生您觉得目前现在汽车的情况,它如果能够达到2020年的标准,5升的汽油使用量,你觉得中国现在实现这样的目标是怎么样的?

Carsten Schmidt:我相信可以实现,你要看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技术。大家都在谈论48伏,它是在12伏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在真正的现实生活中,在中国的消费市场过程中,很多人不愿意使用。因为我们知道可能会在停车方面,包括堵车的时候会碰到很大的问题,在这个领域中这些发动机会一直在运动。所以说如果我们可以找到这样新的方法,就可以减少发动机的无用运转,可以减少能量,我们在这个市场中,能够取得这方面的成就。

另外一点,我认为48伏就是12伏的延伸,在功能方面就是一个附加的功能,它能够提供更多的价值也是有限的。你没办法把另外的一些电力放入到整个车中,你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而且在费用这方面,你必须要用OEM来吸收或者让客户吸收,如果你卖不掉的话,没有额外的价值,很难让客户为此承担更多的费用,理论上讲,虽然说有一定的进步,但是还很难满足今后新的规则这方面的要求,我认为很难满足。

我认为无论是微混或者强混,我们需要比较高的伏特值,对于它的功能方面我们必须要给客户一些附加值,让他们满意,最好的方式就是插混。我们看一下中国现在政府提供的补助政策,我们就能够看到中国政府在积极推进这个领域方面电动车的推广。如果我们就2020年的目标来讲,它可能能够适用,如果只靠政府的力量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市场中的努力。

温豪定:今后的目标将会是一个比较高的销售目标,我们可以实现新的标准。您认为对于一些传统的内燃机生产厂家来讲,他们是否需要进行很多创新方面的投资,内燃机方面投资还值得吗?您觉得我们只是今后专注于插混来满足,还是内燃机辅助也可以?

许向东:我在上一周在北京参加了一个会议,我也从其他的公司中获得了这样一些信息。我们认为2020年的时候,我们没办法全部都是插混,还需要内燃机。首先你必须要保证你这种成本价值,你要达到最佳的一个优势。如果你只是插混,你没有办法取得成本的优势,需要慢慢的市场推进。对于内燃机来讲不同,我们做了这么多的投资,我们可以一步一步的5%、10%这样一点点进步。我们很容易能够通过一些点火器方面的改进,到2020年很容易去推进内燃机的技术,改善它的能耗。在2020年实现标准,每个公司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方案,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关于变速箱等等还包括减重,这也是今后汽车厂商需要努力的方向。内燃机这方面还需要很长的路要去走的。

Stefan Sack:我们也生产内燃机,这对于我们公司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你要有纯动的汽车就不需要更多的发动机,我认为各有利弊。如果你能找到其他的方式,可以提供这方面的能量,同时能够减少重量,这是一个最好的方式。如果你要在汽车里有两个发动机,这也是增加它的重量。

温豪定:我也同意。刚才我们谈了很多技术上的问题,您是在场的嘉宾当中唯一的一位直面我们最终的汽车消费用户。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我们或者他们在谈的问题的时候,是不是离开了市场用户的需求?您觉得您从媒体的角度来看,现在市场的需求或者最终用户的需求和我们主机厂、供应商我们在努力的方向以您媒体的眼光来看是不是一致的,还是我们双方当中有一些脱节的地方?

张红:刚才说的我都非常感兴趣,大家都在探讨一个问题,怎么节能减排。怎么去符合标准,我们2020的标准。大家也在探索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的方法,很多的路径来达成这个目标。比如新能源车、电动车是一个方向,混动车,弱混还是强混也是一个方向。内燃机这个方向怎么样,我印象很深的是我去过一次日本看马自达的工厂,他们曾经做过一个调研,未来的30年之内,传统的内燃机在汽车上的运用还会有很大的比例,不会被取消掉,他觉得我再投新的,以前的投入的就会浪费掉,把内燃机的技术,把自己车身的传统技术拿来重新改造,重新提升,推出了他们“创驰蓝天”的技术。压缩比是可以提高,像传统的内燃机里面,我们平时这样使用到的工效也就30%-40%,还有很大一部分我们没有用到,我们的技术有没有提升。刚才的专家从不同的领域想我们怎么节能减排,作为消费者来说,消费者可能不会考虑那么多,他可能只是想,我买这个车它外观好不好看,操作起来是不是很流畅,很舒适,是不是很安全,你节能减排只要符合国家的标准,这个节能减排是不是要我来买单,消费者不会去想那么多。

我们现在在倡导环保,倡导我们要有这样的理念,去为这个社会做贡献,作为媒体来说做传播,把一些正确的环保的意识和正确的一些产品的方向导向传播给他们,这样是有积极的推动意义的。至于未来刚才我们讨论的各个方向,我觉得在现在的变革时期确实有点模糊,未来在哪里,搭乘未来的过程需要多长时间,还希望听听专家们的高见。

温豪定:我自己的感觉今天上午听了很多的演讲,可以听出终端用户消费者是有一些需求的。但是他们的需求有的时候是不太一样,他们在开新能源车的时候,不在乎是液化天然气为能源的车还是燃料电池的汽车,觉得这个车造型不错,非常的漂亮,也非常的安全,这是他们主要的终端用户的关注点。对于我们来说整个的汽车行业我们对于终端用户的需求要有很好的进行倾听,我们又承担了一些责任,要去引导消费者承担社会责任为节能减排的车型做一些这样的努力,您怎么考虑这个问题?

许向东:我们要引导消费者,我们要做一些努力建立这样的生态系统。其实这个生态系统很重要,午餐的时候我们也一起聊,我们整个社会需要对技术有更高程度的尊重和尊敬,因为我们整个的国家也在去做一些战略性的改变,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很多的公司其实在这里都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对于供应商,对于媒体,对于主机厂来说,对于终端消费者来说我们希望一起建造这样的生态系统,创造这样的环境,让我们尊重技术,理解技术的创新,是有代价的。很多人对特斯拉的拥抱,完全是一个全新的一些理念,完全是突破式的理念,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要引导他们,能够拥抱这样的理念。

Carsten Schmidt:我来补充一点,从我的角度来说对中国市场来说可能更实际一些,比其他的一些市场。我自己的一些观察是这样的,中国的消费者比别的消费者,他们对于技术其实是非常关注的。他们是非常乐于拥抱新技术,新想法的,他们非常勇于接受新的事物。所以说比其他的市场来说,相对来说比较保守的市场来说,中国消费者的接受程度非常之高。从车辆来说,我们汽车行业也意味着有很多的机会,从应用上,从服务的交付上,从其他的方面,就需要让我们给客户提供更好的引导,把传统的制造逐渐转变成为拥抱这种新的理念,转变成我们由原来的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转变成移动方案的提供服务者,这是我们自身家角色转变。这种角色转换能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增值也是一个问题,不管是六缸还是八缸的发动机,消费者不那么关注,关键他有没有有增值的部分是他可以显而易见地得到优势,所以说使用这种汽车的时候,这种移动性互联性的提升显然对消费者来说很有吸引力。

4

毛凤华:中国车企不愿意雇日本人做工程师

温豪定:我们也是面临多样的选择,技术太多了,也要从中进行甄别,进行遴选,您跟我们分享一下当我们说研发的人员或者研发的高层人员的时候,特别是主机厂的研发高层,你代表他们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一下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他们对于技术的专注,比如说在全球比较成功的技术,在中国能不能得以很好的很顺利的应用,应用的过程中是不是需要很好的应用工程师,会不会有水土不服的问题,这是我问您的第一个问题,您个人的感觉来说,这个领域的关键人才您怎么想?

西门子有限公司中国区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事业部总经理 Carsten Schmidt

毛凤华:我们在中国观察了44年,工程的高管人员他们对于技术的知识也有很大程度的更新。现在应用工程师事实上是有的,但是不是那么的充足。特别是对于新技术,新的发动机的开发,新的动力总成的开发工程师,应用工程师来说,还是完全从零开始。也许你们很有野心,你们的目标非常的远大,但是本地的主机厂赶不上就是因为人才的缺乏。因为要做研发,做应用的研发,这需要全新的体系,你的培训,你的人才梯队都要跟的上。全球大的品牌来说它有一些优势,因为它的积累非常丰富,技术的储备也非常丰富,但是本地的人才他们需要一些时间让他们适应去学习,你的主机厂所在的本地人员都需要一些新产品的研发。

温豪定:回到特斯拉讲的报告,他们非常的成功,他们也建立才十年,非常的年轻,不像百年历史的德国公司那么的有历史。技术本身都是很新的,他们公司也很新。

毛凤华:我们看这个行业里面很多的大公司,像日本的公司还有德国公司,他们的专业能力确实很强,我们讲的新技术不只是电气化的技术,更多是讲柴油发动机和汽油发动机的新技术。柴油发动机的商业化项目,事实上你能找到有能力的不多,日本人这在一块是很强的,一般来说中国的公司不太愿意雇佣日本人做他们的工程师,或者做他们研发的高层,日本的技术还是很成熟的。中国现在是自己重新做,跟着市场的动态来做一些调整。

温豪定:讲到现在的市场包括特斯拉的S款还有宝马的i3这种车型都是从零开始,您有没有一些不同的感觉,不同的主机厂或者一般来说的主机厂他们在这块关注了,在招聘一些新的应用,新的技术研发的人才,来专门帮助他们去积累系统工程的经验,还是说你觉得他们招的人从零在做,电池的开发,这些主机厂招工程师的时候就没有变化?

毛凤华:在中国这些主机厂从零开始做,但是中国本身有很多的德国专家还有日本的专家,还有美国公司的美国工程师,像观致它的案例里面他们在中国研发,全球性的产品。在动力总成这块就有二三十年的经验,在本地的动力总成的开发经验不是那么充足,观致公司他们也是中西合璧的管理团队,也是在打造一个生态系统,专门为本地从零开始一些产品和技术。

温豪定:类似这样的技术,中国不那么晚,我们不是那么处于劣势,新的应用上面跟日本人跟德国人相比我们不是像传统的技术那么落后。对于本地的一些市场的要求这块来说,他们按照这样的方向来做,如果完全是中国人从头开始做,这要花很长的时间才可以赶的上。

毛凤华:是的,中国人已经理解到一点,一级供应商还有主机厂其实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完全从零做又是很长的一段路程。

温豪定:前面你也讲到汽油和柴油发动机的技术方面,我也想给两位德国专家问一个问题,我自己在德国也待了12年,我以前在德国开的都是柴油车,开了好多年。在我印象中柴油车在德国在欧洲的份额是非常高的,您觉得柴油化的方案在中国有没有发展前景?

Stefan Sack:我觉得跟政府它给予的支持力度有关系。在中国也是一样,中国政府希望走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前沿,但是这样的一些新的驾驶方式,只有通过政府给予比较强有力的津贴,包括很强制的标志实施才可以推广下去,这跟政府是有关系的。

Carsten Schmidt:我跟他想法差不多,如果我们要提到在柴油机这方面欧洲不仅在德国,在欧洲整体的柴油市场份额的一个发展,和它的下降,其实这都跟当时政府的排放标准有关系。也跟空气的颗粒物含量标准有关系,中国现在也碰到这样很大的问题,PM2.5也是很大的问题。如果今后想在这方面能做比较彻底的改善,如果想为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质量,我相信中国政府有必须要做一些工作,必须要推动这方面的工作。只有推动才可以完全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包括中国的大型城市,比如北上广的交通拥堵非常严重,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用柴油机的话,不是很重要,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过滤,保证排放的颗粒比较小,保证它的一些环保要求要达到标准,这一切也和汽车本身的造价有关系,消费者是否愿意付出这个价格。你去提升一个功能的话,你没有政府的补贴很难说服最终用户去买单。

温豪定:技术方面把柴油机和混电或者汽车用在混电中有什么区别,能够节省百分之多少的油量?

Carsten Schmidt:我认为如果我们谈到电动化,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回答的问题。我最早做F1赛事,F1需要很多的油才可以推动这个速度,现在我们讲油用的越少越好。汽油比柴油机在流程过程中更干净一些,但是如果你要把他们和电动车进行混合,就要考虑哪方面的效率比较好。可能要和柴油机在一起混合的话效率更高一点,但是这方面的复杂度会提高。你对此会要求更高的要求,而且你这方面对于排放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由于增加的复杂度又增减尾气排放的复杂度在市场中就很难推行,客户很难愿意买单。

5

许向东:创新需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

温豪定:我想请大家跟我一起共同讨论一下,我们在汽车行业中所推动的创新,这些创新它是需要时间,还需要投入钱,也需要得到回报。在中国现在也是出现了很大的争议,很多人不愿意为新的功能买单。许先生你跟我们分享一下,你在这个领域中做了很多的投资,在创新方面做了很多的投资去满足标准。在中国所获得成功的经验,您觉得所有的研发费用是否最终能够得到回报?

HCP亚太区董事总经理 毛凤华

许向东: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研发的项目。我们每年做两百多次的校准,我们做很多的实验工作,有一些OEM他们未必愿意支付这么多的费用。很多的项目其实也未必一定能够得到回报,有些人会尊重我们这边的工作,能够给你提供这方面的补助。但是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需要整个市场的推动,去说服整个市场上的一些顾客,能够尊重你这方面研发的工作,让大家愿意为此买单。你不管做什么样的研究,做什么投资,必须要给顾客带来一个价值,只有给客户带来比较独特的价值,如果只是进行一些小小的改善可能没办法说服别人,必须要有一些很大型的改动。在中国我的经验告诉我,如果你有一些大型的改动或者大型的创新,客户还是愿意为此支付。你自己还是要降低你的成本,尽量让它可以能够保证它的可持续性。

温豪定:我的最后一个问题问张红,新的技术它需要回收成本,如果我把同样的问题问供应商,供应商有供应商的说法,谁来买新技术的单,问最终用户,最终用户有他的说法,您是媒体人,在这方面作为专业的有影响力的汽车媒体,哪些方面您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经验,对于政府和最终市场用户,这是非常大的力量主导着往前走,给他们带来一种正向推动,使得我们零排放或者低排放这一天越早到来,是不是可以分享一下您在这方面的努力和成功的经验?

张红:我感觉科技是社会进步的推动最主要的力量,创新也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推动)。各个专家在这里面的创新会带来整个社会,不只是我们整个汽车领域的变化,我觉得不光是国家政府,或者说各个汽车企业,包括所有的人民都应该是很支持的,包括媒体它也很支持,都会支持这种创新,都会支持这种发展,这种创新刚才讲到我们是要去投入。就可能有一个投入产出跟回收的问题,我们国家从明年1月份开始商用车要打造国4的标准,柴油供轨技术上的投入就已经尝到了甜头,有的在这里面没有投入的,没有分到羹的供应商,就提出是不是有点垄断的概念。

在市场上如果它是一个技术,它去投入,它一定有产出。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一定会得到各种的认同,我们在社会上还有很多的风险投资。各种投资基金,中国就有三万多人从事风险投资的领域,大量的公司他们对推动的科技有大量的投入,甚至国家的科研院所也会有大量的投入。有前瞻的国家或者民族,包括一些企业都会为未来的技术投入。站在媒体的角度来说,媒体是连接企业和消费者的桥梁,我们把最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技术通过媒体的传播,让更多的消费者们能了解知道他可能带来的社会变革和他们生活的一个改变,他们在意识上进行改变就会慢慢接受。

包括特斯拉的风暴,包括节能减排,大家都意识到这种环境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是我们人生活切身可以感受到的,媒体应该充当这样的角色,积极地主动地去把这个桥梁做好,甚至推动这个产业的一些发展,我觉得从国家的产业政策,包括技术研发,包括我们在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所有的链条里面的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才有可能真的去推动看似没有回报的投入,它一会回报,一定会有超越你预期的回报。

温豪定:希望如此,也让我们每个链条里面的人都心动起来,非常感谢你们的想法,也感谢大家,感谢我们大家的时间。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文章导航

返回分页浏览>>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