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访谈>正文

赵福全对话李万里:"热现象"与"冷思考"

2015年11月24日 23:43:32
分享到:
来源:凤凰网汽车 作者:综合报道

李万里:各方面的专家也在提这样的建议,希望从国家层面对汽车更加重视,实现更加协调有效的发展。

主持人 赵福全:这不是某一个部委能够抓得了的。

李万里:我觉得先从政府的管理流程方面,厘清管理的职能更为迫切,然后再说我们后续的工作应该怎样进一步开展。

主持人 赵福全:定义好各个部委的职责,该管的一定要管好,不该管的就不要管。

李万里:把政府工作流程定好,把管理效率提高,把制定标准放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上,把国企改造做好,在这些条件下再来讨论政府怎么进一步推进汽车产业发展。

主持人 赵福全:刚才您也谈到,十八大之后国家相关部门专门找到协会协助调研。在未来国家简政放权的过程中,因为企业之间是相互独立而竞争的关系,我个人认为类似协会、学会这种行业组织在未来产业发展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协会应该怎样做好上下游沟通的桥梁,企业应该怎样配合协会的工作,国家又应该怎样听取协会的建言献策呢?请您谈一谈。

李万里:过去我们讲汽车工业协会是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那时候我们主要是把企业的问题或者诉求向政府反馈,把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和意见、要求向企业传达。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觉得只是这样的工作,可能将无法满足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当前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着三个重大变化和一个基本不变的局面。

三个重大变化是:第一,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模式发生变化。第二,国际上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发展工业的需求,使中国受到双重挤压。第三,创新手段和方法发生重大变化。

一个基本不变是:一百年来,汽车产业始终是国家的战略先导型产业。按照德国的划分,工业4.0正在到来,但无论1.0、2.0、3.0还是4.0,都是以汽车产业作为载体的。近期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日本的智能机器人,也包括“中国制造2025”,全世界四个最大体量的经济体,在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中都异口同声地提出要发展制造产业,并高度重视汽车产业的作用,这是又一个有力的证明。

因此,保持汽车产业在社会经济中先导型产业的战略地位,是我们汽车人的重要任务。这包括两大方面的战略任务:第一是创新升级的任务,第二是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其中创新方面可以再细分为十项任务,结构调整优化可归纳为八项任务。

创新升级的任务包括:第一,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提升。这是我们必须要补的3.0的课,过去我们资源利用效率太低了,必须要解决资源利用的问题。第二,“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产品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灵魂和基本追求,是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第三到第八项任务依次为:生产模式的转变;产业链的重塑;物流的变化;法律体系的完善;行政管理的创新;行政管理的改革。第九,汽车成为社会智能化的载体,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社区、智能家庭和智能城市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德国和日本都是这样规划和尝试的。第十,汽车产业以上全新变化对汽车文化、生活方式乃至整个社会形态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汽车工业必须与此相适应。

结构调整方面:第一,产品结构调整,以需求带动的方式提升品牌建设。第二,企业内部调整,从完全生产型企业变成生产+服务型企业。第三,与第三产业之间的深度渗透,未来汽车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互相之间有交叉,有渗透,这个过程必然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第四,制造业和信息业的高度融合。第五,对于其它相关产业,汽车产业也将提出新的要求。第六,与外来“闯入者”之间达成平衡而形成的结构调整。当前很多IT企业要闯入汽车业,这其中融合是必然的,近期可能是互相学习、互相吸收的过程,远期则是相互促进、共同升华的过程,从而促进汽车工业加快发展。第七,解决好自主发展和开放发展的结构调整。即我们前面讲到的要逐渐“引进来”和“走出去”都放开。第八,传统汽车产品逐步向新技术汽车产品转移的结构调整。

主持人 赵福全:汽车产业太复杂了,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既要对这个产业有详细的了解,又要站在国家高度来全局看待。国家各个部委有很多产业要管理,不可能专门只关注汽车产业的事情。企业也有各自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协会承上启下的使命伟大,任务艰巨。特别是,未来汽车产业已经不能简简单单定义成汽车制造的传统四大工艺了,其它行业,如新材料,新技术,包括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人工智能等都会对汽车产业产生巨大影响。作为行业组织,协会承担的使命也将远远超过我们曾经的理解。未来政府简政放权之后,企业也不可能无约束无目标地发展,政府又不能像原来一样简单靠行政干涉企业,这样协会发挥作用的空间就更大了。

我们换一个话题,过去这两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年都在翻番。今年产量达到20万辆已经没有任何问题。我想这得益于过去十年的储备,包括研发以及市场的培育。最近这两年主要领导人包括习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马凯副总理,都在不同场合做出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指示,各个部委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才有了今天繁荣的景象,形势喜人。同时大家也有一些担忧,其中之一就是新能源汽车目前还没有涉猎到的部分,即短途电动车。续航里程四十到五十公里,最大时速四十到六十公里,这类电动车的需求量远比目前实际上牌、注册的量要高得多,并且基本处在不受控的状态下。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法规要求,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国家的认可。之前我们也讨论了很多次。您怎么看短途电动车的市场需求和它未来的发展?国家应该做点什么,才能使它们规范化,为电动车的大发展贡献其应有的力量?

李万里:近十几年,全国自下而上的绿色出行解决方案层出不穷,一浪更超一浪。比如说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和低速电动车。甚至在北京街头,也开始出现老人代步车——四轮电动低速车。这些类别的电动车在某些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市场。有专家说,这种自发使用清洁能源的举动和规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其罕见的。这些产品不符合目前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也不符合各部门的管理规定,理论上是应该被禁止的,但是由于规模巨大,多年来管理缺失,一直屡禁不止,所以目前处于一种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我个人觉得这种情况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广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和广大农村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美国特斯拉是从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切入。日本近几年来一直考虑在特定场合使用低速电动车。今年日本东京汽车展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低速电动车,有就一个座位的,还有两个人乘坐、三轮和四轮的,最高时速60公里。路权方面除了高速公路之外,所有的道路都可以行驶。政府推动的积极性很高,企业开发的积极性也很高,市场更很有期待,形成了很融洽的局面,大家共同讨论,制定细则,推动发展。而在中国,政府部门不同意低速电动车发展,但是有企业在做,消费者在广泛地使用,局面完全不同。

如此发达的日本汽车市场,还能够这么认真地研究低速电动车市场,我们为什么对这个市场视而不见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觉得对于中国低速电动汽车,关键在于有几个判断先要理清。第一是有没有必要引导。第二是用什么样的办法进行规范。第三更重要的是有没有一种担当,为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消费者和一些特殊的人群,提供改善出行条件的可能。作为政策的制定者,作为管理的部门,有没有切实为这些人去着想。实际上,最近有一句话讲得很对,即“改革成果的获得感”。政府是有责任为更广大的、出行不便的人群考虑的,以提高他们出行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改革成果的获得感,这不仅是技术的问题,也不仅是管理的问题,更应上升到改革成果如何公平分配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拿出一个办法,不进行规范化的引导,将来的局面将更加难以收拾。

我在工信部工作的时候,部里领导多次希望通过各部门的协商探讨,制定出引导低速电动车良性发展的规范,使其从一个自发的市场变成一个自觉的市场。现在我们这代人虽然退下来了,但是希望还在工作岗位的同志们,要继续研究这个重大的问题。

主持人 赵福全:您也提到,日本时速60公里以下的电动车,有的连玻璃都没有装,但是它也能遮风挡雨,而且比电动自行车或者电动摩托车安全得多,如果说日本和欧洲都能接受这样的电动车,我们为什么接受不了。另外,互联网思维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有这种需求,我们为什么不去面对。如果我们不管,既不取缔,也不表态,长此以往,等做到了几百万辆、甚至几千万辆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李万里:电动摩托车已经出现这个问题了,由于各部门在制定标准方面一直不协调,又长期失于管理,电动摩托车产品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自重越来越大,在集中整治的时候让老百姓改造或者放弃掉原有产品,老百姓自然很不满意。

主持人 赵福全:我理解,您是在郑重呼吁,政府各个部门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从改革开放成果共享的角度,也从满足相对收入较低的国民群体更便利、更有尊严、更有档次的出行需求的角度,尽快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如果现在的低速电动车标准不够高,我们可以适当地提高标准,否则消费者有这种需求,我们熟视无睹,长期下去,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不负责任,对于整个汽车社会的健康发展也是不负责任的,出行代表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自由的程度。

李万里:实际上早有研究表明,出行距离的长短和国民的富裕程度是成正比的。

主持人 赵福全:大家远距离的移动,说明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在提升,文明程度也在提高。李万里:我们对于低速电动车不能再熟视无睹了,必须拿出良策来引导它。我也承认,现在低速电动车的状况不是技术进步的方向,但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

主持人 赵福全:哪些是必须满足的要求,哪些是可以放低的要求,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李万里:中国的情况和国际上很多国家的情况相同,他们讨论问题的经验我们都可以借鉴,我们甚至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来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主持人 赵福全:当前无论国内自主品牌企业还是和国际品牌企业,对于如何满足中国2020年5升/100公里油耗限值的法规都非常担心。尤其现在SUV、MPV热销,更觉得该法规难以满足。而与此同时,“中国制造2025”已经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做到4升/100公里,这既是对技术的挑战,也是对消费者承受能力的挑战,更是对企业技术储备和开发能力的挑战。有观点认为电动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但是受到诸如成本、充电设施等的限制,在满足油耗法规过程中难当大任。而传统内燃机优化尽管仍然大有可为,但也已面临原理上的节能极限以及环保方面的巨大压力。另外,也有对于混合动力技术开发不足的担忧。您怎么看未来满足5升乃至4升油耗限值的技术路线组合?从技术路线判断的角度,企业能力的角度,以及国家需求的角度,请您和网友分享一下您的想法。

李万里:国家提出第四阶段5升和第五阶段4升油耗的标准时,我们都参与过讨论,老实说我们认为这几乎是难以完成的任务。然而在和国家能源相关部门交流的时候,我们得知这样的提法不是国家在给汽车产业出难题,而是从能源供给侧的实际状况反推,对汽车产业能耗目标给出的最高限度。这个指标是不能改变的,如果要发展汽车产业,就必须遵循这个原则,这是从国家总体能源安全战略出发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考虑各种节能技术路线,必须另辟蹊径,用其它办法来解决。观察德国和日本的国家战略,他们都在考虑与传统能源不同的新的发展战略,从国家层面上他们不排除任何一种技术路线的可能。政府要干什么事情呢?其实就是三件事:第一,提出总体的目标。第二,对耗能指标做具体的限定。第三,尽量营造市场化运营的良好环境。

发达国家的政府极少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做出干涉,企业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政府对此没有明确的约束。同时,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作用,让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创新方向,技术路线组合以及创新要素配置方案。这些都要企业在市场环境中自主选择,并且接受市场的检验。因此,我认为最佳的解决方案是,政府做好政府的事情,发挥好市场对于企业的调节引导作用,让企业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朝着政府制定的目标去解决问题,实现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最终目的。

主持人 赵福全:秘书长的结论我听出来了,您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因为您认为不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具体的技术路线应该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身技术储备和开发能力、成本承载能力等来自主决定的。国家制定5升、4升油耗的目标,一开始协会从企业达标的角度看也存在质疑,但最后理解到这是从国家总体能源战略出发制定的目标。我们的能源容量就这么大,能分给汽车产业的就这么多,所以对于国家油耗限值法规本身不应该质疑,汽车产业必须全力以赴、满足法规。但是国家也不应该给出具体的节能技术路线。国家应该把能耗目标制定好,产业政策制定好,同时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最后就是让企业“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这才是我们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

时间过得很快,从和秘书长的交流中,我深感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总体来说虽然要面对很多挑战,但同时我们也有很多的机会。最核心的是十八大之后,我们要尽快把政府、产业和企业之间的分工研究界定清楚。政府要做好宏观战略的制定,企业要培养自己在市场竞争的真正实力。这样汽车产业才能够健康地发展、加快做强。

而对于低速电动车而言,既要尊重消费者需求和改革成果分享,又要考虑到国家能源战略,以及未来技术发展的可持续性。既不能对低成本电动车的庞大市场需求熟视无睹,又应该适当提高标准,以利于长期健康发展,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助力。

感谢李秘书长一个小时的精彩分享,我相信网友们也会感觉受益匪浅,谢谢。

李万里:谢谢赵教授。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上一页12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文章导航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