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平:我个人可以说是信心满满。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与主要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总体上看这将是本轮汽车行业革命的一个核心内容。这次动力革命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我预计将会持续50年的时间。中国以及美国、日本、欧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正处于这50年历程中的一个比较快速的发展时期,后续可能也会有发展稍慢的时期,会有一些起伏,但是新能源汽车总体的上升趋势是必然的。
从大环境、大趋势看,新能源汽车市场绝对没有问题,迟早必会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现在全世界每年销售9000万辆乘用车以及轻型商用车,近亿台各类发动机。如果最终这些车辆都被电动车或者混合动力车替代,这将对电机驱动、传动系统产生无比巨大的需求。我感觉,这是汽车行业发展了一百多年以后,迎来的一个革命性的变革期,机遇可谓千载难逢,非常值得我们庆幸。
特别是对于中国市场未来5年的发展,我更有信心。最近各部委发布或正在酝酿很多令人振奋的政策,包括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度即将实施,很多专家都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即将迎来大发展。目前我们正处在由政府推动向市场驱动的关键转型期,在这个阶段,政府的推动将逐渐由直接财政支持向法规驱动转变,这个转变将会使新能源汽车市场越来越健康,也越来越有竞争力。所以,我个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非常乐观。
赵福全:利用今天这个机会,你想为精进电动,也为整个行业,呼吁些什么吗?我想你也不会对各个方面的政策及措施都非常满意吧?
余平:我觉得需要呼吁的还是希望政府多支持零部件企业的发展。为什么?因为在汽车行业的创新中,零部件占据半壁江山,而且今后很多核心的创新,都将发生在零部件领域。希望国家和行业针对关键零部件短板,建立各种专项支持,也包括其他各方面的政策,全力支持中国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品牌建设。目前我们在科技进步方面有较好的支持,对生产制造的智能化升级也有不错的支持,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核心领域,各个地方的发展积极性正在持续高涨。这些都希望能够继续保持下去,甚至能够不断强化。
总体来说,我觉得国家和行业对建设零部件品牌,没有像建设整车品牌那样重视。在这方面,我希望有所改变。我一直要求团队一定要把品牌做好,形成口碑,要努力做到不管哪家整车企业,看到“精进电动”品牌的产品,就直接免检采用。
赵福全:或许政府认为,品牌建设归根结底是企业自己的事,如果你把产品一直做得既便宜又好,自然而然就会被客户接纳,并形成品牌效应。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你认为零部件品牌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应该如何来打造?
余平:我认为零部件的内涵有两个:一个是品质,其基础就是质量,并且这在零部件品牌内涵中绝对排在第一位。所有的整车企业最重视的都是零部件的质量,因此零部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非常关键。另一个是技术,尤其是复杂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撑。因此,零部件品牌建设的过程,就是企业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过程。目前,国家在技术方面支持力度不小,后续可以考虑在质量方面予以一定的支持。
赵福全:那么具体需要国家如何支持呢?在技术方面国家可以提供一些资金,制造方面可以通过一些示范工程来引导,而在质量方面,你觉得国家应该做些什么?
余平:首先是教育。我们大学的专业里现在鲜有工业工程等专业,如果你去学校招人,真正懂机械制造,能够完成设计图纸,搞质量工程的,基本都是机械专业的同学,但是他们对工业工程的了解并不充分。
实际上,国外的机械专业涵盖了更多的内容,包括机械制造、系统设计、软件、自动控制、汽车工程、燃烧、传热等等,这是一个很大的专业。而工业工程则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体系,是与机械专业紧密结合的一个专业。我觉得,我们国家在制造和质量方面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很多高校更热衷于比拼EI、SCI论文,但真正培养出来的人才,却不具备一些核心的基本知识。例如如果让学生回答说什么是CPK(过程能力指数),什么是CMK(设备能力指数),多数学生都答不上来。这就产生了教育体系和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赵福全:我们的教育体系更应该重点培养满足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当然这并不容易,不是说简单提高动手能力或者实践能力的问题。首先要想清楚未来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其中必然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念的传授,但肯定还远不止于此。另外,你觉得这种教育的完善与国家支持零部件企业打造品牌有什么关系?
余平:品牌和技术、质量都是直接相关的,但是实际上我们在制造和质量方面往往面临人才荒。所以我希望国家从教育改革的角度予以支持。
另外,我觉得国家大力支持国内零部件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也非常重要。这一点日本做得很好,大家都听说过NEDO(The 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JIPA(Jap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ssociation,日本知识产权协会)这样的组织,日本有国家层面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战略,并通过这个组织给予零部件企业以极大的支持。恰恰是这些支持,成就了像日本电装、爱信精机等杰出零部件企业的核心技术并助其保持在前列。零部件企业强大了,整车企业自然也会强大起来。而且从品牌角度看,这些零部件企业都形成了世界级的品牌。我想,应该把提升零部件品牌的美誉度作为国家战略,这样才能激励零部件企业更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和加快技术进步。
目前我们国家在积极推动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电池方面国内的骨干企业给予了很多支持。但是对于零部件品牌建设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同时从鼓励零部件企业走出去、提高国际影响力的角度看,引导力度也还有欠缺。
赵福全:刚才这个话题我们今天没有时间充分展开,但是确实非常有意义。大家都知道零部件不强,汽车产业很难做强。反过来讲,零部件不是建设汽车强国唯一的推动力,但一定是关键的推动力之一,整个行业对此是有共识的。不过大家对于具体应该怎样做,还有困惑。而余总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在零部件品牌打造方面,国家也应该有所作为。很多人可能会想,打造品牌不就是企业自己的事情吗?而听了余总的话之后,就会觉得这还真不只是企业的事情,不仅国家应该给予直接的引导和激励,而且如果再延伸一点,培养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也是支持零部件品牌做强的重要内容。同时,你也提到“走出去”,在这方面像商务政策、财税政策以及外交政策等,我们都还有很多事情可做。
接下来一个问题,这么多年来,你在国内外企业都工作过,回国之后做零部件,自然更要“吃百家饭”,既给国内整车厂供货,也给国外整车厂供货。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国内和国外整车厂最大的差异是什么?你想给国内整车厂什么建议吗?
余平:差异因具体企业而异,但中外整车厂确实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对于速度和体系的要求上。国外整车厂对体系的要求非常高,工作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做得非常细,但是也比较慢。国内大部分整车厂也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产品开发流程,但是他们往往要求非常快的速度,这样迭代验证和容错修正的机会就比较少。给国内整车厂配套,在速度方面确实存在挑战,有时候时间真的赶不上,或者该做的工作来不及做完,这是常有的情况。
另外一个差异是:国内的整车厂不太愿意在零部件研发方面进行投入,当然这也倒逼我们自己进行了很多投入;而国外很多整车厂愿意在零部件核心技术开发和定制开发上进行投入。国外乘用车整车厂的业务,会有很多挑战,包括沟通交流的时差障碍等,但是更大的挑战在于,我们这家成长中的公司必须满足国外“百年老店”非常成熟的体系化要求,必须严格按照他们的流程,一步一步走向量产,这对初创期的企业是很大的挑战。好在我们团队的核心成员在创业之前都曾长期在国外整车厂或零部件供应商工作过,对这套体系和流程总体上还是比较熟悉的,大家的外语、文化的贯通性也都比较好,确保了合作顺利。
赵福全:和国内厂商的合作呢?也还顺利吗?
余平:和国内整车厂的合作也很顺利。一方面,因为同为本土企业,我们比国外竞争对手有优势,毕竟我们就在国内,距离很近,语言和文化也都一致。另一方面,我们建立了比较好的体系和流程,掌握了较为先进的技术,因此对于服务国内整车厂来讲,我们相对其他国内企业也往往具有优势。
赵福全:你可以用自己的体系和流程来影响国内整车厂,带着他们共同前进。
余平:互相促进。
赵福全:实际上在和国外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往往我们觉得不适应的地方,恰恰是人家的优点。反过来,可能我们的优点,恰恰是他们的缺点。国内企业追求速度快,国外企业强调按流程办事,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既好又快那就厉害了。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其实还是在以牺牲一定的质量作为代价来追求速度,关键要看两者之间如何平衡,也就是说付出的代价到底是否物有所值。
当然,正像你刚刚提到的,对零部件企业来说,和国外整车厂合作就要跟着人家的游戏规则走,这也是国内零部件企业最终走向国际化的先决条件。我们不仅要解决语言问题,更要确保大家都用同一种技术语言来有效交流,而体系、流程和标准就是基本保障,甚至也是大家都必须严守的职业规范。不能遇到紧急的事情董事长打个电话就可以放行,在国外谁打电话也没有用。如果要放行必须领导集体签字,而且都要承担风险。而我们可能是领导拍板,下属承担责任,最后不了了之,这是中国企业需要改进的一个严重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国内有很多企业苦于受机制、体制困扰。而精进电动是海归创业企业,你们有国外经验,现在也在一步一步寻求上市,以得到社会的支持。你觉得在未来新一轮的竞争中,像股权、期权激励的方式,对精进电动来说意味着什么?
余平:长期来看,我认为股权、期权激励是必须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创业企业,在资金等方面肯定无法和成熟企业比,而创业团队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却远高于成熟企业,如果没有适宜的激励是不可能长久的。
当然,究竟让什么人持有多少股权或期权,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答案肯定也是不一样的。首先,全员持股肯定不对,这也是我个人一直不认同的。而在企业创建早期,绝大部分的创始团队成员持有股权或期权则是应该的,因为大家冒了很大的风险。而在企业发展的中后期,股权、期权这些长效激励手段,更应该向企业骨干和核心人员倾斜,其他员工则通过薪酬机制与市场接轨来确保稳定。
如果企业上市了,那可能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很多公司在上市以后让大部分员工都持有一点长期的股权、期权,这其实相当于奖金或者其他现金激励的一部分,只是以股权和期权的形式来授予,这也是正常的。此时的股权和期权激励与上市前公司给予核心人员的股权和期权激励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占员工个人收入的比重也不会是一个量级的。
总体来说,我认为股权和期权分配是创业企业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激励手段,但是不一定全员持有,而且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适时进行调整。
赵福全:我很认同,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团队成员抛弃了很多优厚条件前来加盟,本来就是寄希望于企业将来的成长,愿意为此而损失眼前的一些经济利益。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一旦企业上市之后,你怎么保证最初的创业团队中拥有股权的这部分人,仍然能够保持旺盛的斗志,继续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呢?
余平:上市以后容易出现过度激励问题,导致团队丧失动力,这几乎是成功的创业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可能也确实不太容易解决。但是精进电动只把上市视为精进电动未来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再往后我们还要追求更大的发展。
我想真正能够继续吸引团队、确保团队动力的核心要点有两个:第一,企业要继续做大做强,而随着企业的发展,个人可以继续成长,事业可以更加成功。第二,要确保企业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这样股权或期权的增值空间就非常大。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如果看到自己的股权、期权有可能持续增长,就会内生继续向前的动力。我觉得在精进电动上市以后,我们大部分创业骨干都能感受到以上两点。所以,我们对未来的预期很高,而且也很有信心。
赵福全:作为董事长、创始人和团队核心人物之一,你已经向精进电动的全体员工发出呼吁了:我们是有梦想的企业,我们一定会上市,不过上市也只是一个阶段性的里程碑,并不代表我们达成了最终的目标,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把精进电动打造成为一家伟大的、受人尊重的企业。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会收获丰厚的回报。
最后一个问题,随着企业的健康发展,精进电动可能很快就会有上市的机会,一旦上市获得一大笔融资后,你准备拿这些资金做什么?另外,你计划把精进电动发展到怎样的高度之后退休?
余平:我们这代人很可能要70岁才退休了,至少要到65岁,对我来讲等于还有20多年的时间。如您所言,上市应该是企业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企业上市后,从一级市场公司变成公众公司,它所承担的责任就更大了,当然融资渠道也会更宽广,资源和实力都会随着上市而进一步地提升。正如我刚才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只刚刚开始发展,现在仅仅是50年历程中初步发展的前20年,后面至少还有30年,需要我们紧密围绕汽车的电动化和清洁化来开展工作。因此,我们会把获得的资金和资源,继续投入到人才、研发以及先进装备、生产技术等核心领域。我想,无论融资5亿,还是20亿,作为这些核心领域的投入都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仍然处在学龄前儿童长身体的阶段,与汽车供应商的大哥哥、大姐姐相们比,体量还差得很远,必须多吃一些争取成长得快点,否则是跟不上市场发展的。
如果有了新的资金,我想精进的研发带宽可以再拓展一点,不一定追求每一份投入都一定要成功,而是逐渐进入漏斗型的研发通道,可以做到基础研发项目10个,前沿性研发项目3个,最后落实到产品产业化项目1个足矣。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几个抽屉可以抓药,组合出不同的技术。我希望未来每个抽屉里的内容可以更丰富一些,特别是能够进一步创造出新的原材料,从而使药配得越来越好。未来不管以哪种形式融资,我们都会坚决地按照既定战略往前推进。
赵福全:谢谢余总,时间过得很快。通过我们的交流,大家可以体会到创业是艰难的,而实体创业更加艰难,毕竟固定资产投入很大,一旦处理不当,整个创业团队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同时企业家应该有远大的梦想,即使上市了也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里程碑,企业家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产业做强的核心,而电机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强的核心之一。余总及其海归创业团队把国外的流程、体系和经验带回来,作为自己在国内创业的重要支撑,同时也为与国外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这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更多的是大家懂得同样的游戏规则。这对于国内零部件企业“走出去”,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
同时我们还谈到了零部件品牌建设的问题,实际上品牌建设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事情,国家也可以有所作为。而且不仅仅是整车企业需要品牌,零部件企业也需要品牌,为了赢得国外整车厂的认可,中国零部件企业甚至更加需要品牌。相对于整车企业而言,零部件企业毕竟是乙方。如果乙方想跟甲方平等交流,甚至掌握交流的主动权,我想品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最后,我们也希望利用今天这个平台,为精进电动以及所有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出呼吁:零部件企业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幕后真英雄,尤其是掌握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的企业绝对是建设汽车强国不可获缺的战略支撑。一辆车能够有很好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背后零部件的投入和水平,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最后我们也祝愿精进电动越走越好,未来取得更大的成绩!谢谢。
余平:非常感谢赵院长。精进电动将秉承“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品牌”的战略,继续努力,希望能够越做越好,成为所有整车客户和伙伴的优秀供应商。谢谢!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