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淮汽车宣布其电动车首次获得上海市新能源车免费沪牌优惠政策,这是过去3年来江淮电动车首次得以进入合肥之外的城市,上海也因此成为最先响应国家部委政令的城市。
“上海动作最快,这让我们企业大感兴奋,由于上海和北京的带动作用,预计全国其他城市也会陆续放开。这是电动车行业最大的利好。”江淮乘用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华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该公司电动车已经获得北京的准入许可,预计下月即可在北京销售。
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于2010年出台,其目的是帮助新能源汽车形成产业化的基础,降低燃油消耗、空气污染。为了鼓励私人购买,该政策对私人购买电动汽车给予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两级资金补贴,总金额不超过6万元。但在实施过程中,这一政策却遭遇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的抵制,以至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因各地政府的“排他主义”,形成一个个孤立的堡垒。
以江淮电动车I-EV为例,该款车售价约为15万元,在合肥市购买可以得到中央财政、合肥市财政和江淮汽车给予的三级补贴共8.5万元,实际购买价格6.5万元。但离开合肥,江淮电动车却无法上牌、得不到当地政府补贴。在青岛做照明生意的徐长文(化名)、在北京当教师的崔乐想买一台江淮电动车,但当地车管部门均不允许上牌,他们不得不到合肥购买江淮电动车,上合肥牌照,再运回所在的城市使用。
类似的地方“排他主义”在国内比比皆是,北京汽车集团新能源项目的一位负责人曾公开表示,除了该集团生产的电动汽车,其他厂商的产品根本无法进入北京市场。中国电动汽车的领导者比亚迪汽车一方面享受深圳等地政府的“特殊待遇”,获得采购订单和补贴资金扶持;另一方面,也不断遭遇着国内部分城市的“刁难”,以至于比亚迪不得不通过投资建厂的方式进入当地市场。
为打破各地政府画地为牢的局面,2013年9月,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地方推广应用的车辆中外地品牌数量不得低于30%,且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障碍限制采购外地品牌车辆。
在此背景下,上海成为中国最早放开对外地电动车限制的城市。江淮汽车在上海推出的电动车为I-EV第四代产品,售价约为16万元,除去中央财政等补贴后售价9.98万元,购买者还可以免费获得一块上海车牌。
虽然江淮汽车高层对上海率先放开限制赞不绝口,但上海的放开仍是“有限制的放开”。按照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私人购买电动车应获得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两级补贴,而上海市给予江淮的仅仅是准入和免费上海车牌,并不提供地方财政一级的现金补贴。与之对应,在上海私人购买上海汽车生产的纯电动车E50,可以获得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共10万元补贴和一块免费上海车牌。
“其他城市可能也会采取同样的做法:允许你进入当地市场,但不给予当地财政的补贴。”江淮汽车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此举对外地电动车公司不公平,但他同时强调,与前期根本无法进入外地的城市相比,“现在已经很满足了。”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