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江淮竟然后来居上
乘用车方面,我们依然从表一可见:2013年,江淮乘用车销量超过20万辆,是2007年的4倍还多;南汽的13.57万辆也相当于2007年的6倍多,而江铃乘用车只比2007年增长一倍略多。
不能不说的是,2007年,相关部门几乎同时批准江淮、江铃进入轿车领域。从这一年开始,两家企业都是志得意满地开始“轿车之旅”;当然,南汽已经早于江淮、江铃多年开始轿车项目,这一年,其早期的轿车合作伙伴—菲亚特已经正式推出,南汽在上汽的支持下发展自主品牌。
但是,7年过去,江铃、江淮走了截然不同的“轿车之旅”。到2013年底,江淮轿车累计销售近60万辆;而江铃在2010年黯然退出轿车生产,最高年份的销量仅为3265辆,累计销量不足6000辆。两者的差距竟然是100倍!
当然,没有大集团的支持,江淮做自主轿车的起点非常低(2007年只有3位数的销量),而征程又历经多种磨难(尽管在2010年就超过11万辆大关,但连续4年徘徊在11万-15万辆之间)!
相反,得到“大集团“支持的江铃汽车,在浅尝辄止地“试水”之后(自主轿车—风华的总产销量不足6000辆),是知难而退,还是另有隐情?而生产轿车曾是江铃的一个梦想,早在1994年,就与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上汽集团的前身)达成“联合开发家庭轿车,在江铃建设年产15万台家轿生产厂的协议”。并为此“以每股3元人民币的转让价格,向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有偿转让1469万股。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持有本公司之法人股,从原来的1128万股增至2597万股,占总股本的5.002%”。风华轿车的昙花一现,会不会让江铃的轿车梦永远都是一个梦想呢?
此外,进入轿车领域十多年的南汽,轿车产销直到2013年,才攀上12万辆台阶,7年累计不到江淮轿车的三分之二。
综上,7年间,无论总销量还是商用车销量,江淮集团都相当于分别加入大集团的南汽与江铃之和;在乘用车方面,江淮轿车更是后来居上。那么,兼并重组的优越性何在?或者仅仅是“优越“了兼并方,那还何谈“双赢”呢?
记者手记:
首先,我们并非不看好兼并重组,也不是提倡汽车企业必须要“单干”,更不是说产销量的比较就能代表一切。但是,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搞清楚兼并重组是为什么?不是为了做大做强吗?
过去的十几年间,在主管部门的主导下,在一干企业的参与下,中国汽车产业出现了多起较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有趣的是,每一次兼并重组,言必称“强强联合”!各种的鲜花红毯,各种的香槟美酒,各种的领导助阵,各种的宏伟目标,各种的美好预测可之后不久,所对应的往往是各种人事震荡,各种经营亏损,各种双方对峙,甚至大打出手;不免还有分道扬镳那么,我们是不是能从一些最基本的事实和数据上找一找原因,看这些兼并重组的效果到底怎样? 今后的兼并重组到底应该怎么做?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