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产业评论>正文

“官车”光环褪去 奥迪在华转型攻防战

2014年08月01日 10:47:29
分享到: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谭力峰

2002年3月15日,奥迪亚洲最大进口车展厅—百得利奥迪中心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安营扎寨。这标志着奥迪公司在中国第一家授权销售全线进口奥迪品牌轿车的销售服务中心正式在京落成开业。同时引进销售包括A4、A6、A8、TT,全能四驱等全线产品。

现在看来,2006年是奥迪在华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德方正式收权成立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将奥迪业务牢牢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2009年,主打运动市场的奥迪A4也变身为加长版上市,随后上马的还有国产Q5项目。凭借这三款国产车型的成功,奥迪一路抛开了身后苦苦追赶的宝马和奔驰。到2010年,奥迪在华已累计销售100万辆。

生产的本土化也是奥迪在华发家的重要一环。2009年前,奥迪75%的汽车均在德国国内工厂生产,但随着佛山第四工厂项目的启动,这种局面将迎来改变。

奥迪预计到2017年,其汽车年产量将达到190万辆,其中德国国内工厂汽车产量的比例将跌至45%,余下的产能将主要分布在中国、墨西哥及匈牙利。有评论戏称,也许有天德国人醒来后发现,自己买的奥迪车都是进口的,上面都写着“Made in China”。

然而在产销规模扩大的同时,奥迪也不得不面对着盈利下降的现实。数据显示,奥迪2013年产量达到了157.5万辆,同比增长8.3%。但是公司的税后利润却比同期下降了7.7%,跌至33.4亿英镑。

而如何同时实现产销规模和盈利的提升,正是奥迪在发家之后必须权衡的命题。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文章标签:
上一页123456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文章导航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