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按企业算近20个,按车型算超过百个,几乎都形不成经济批量,大部分品牌在微利或亏损状况下运行,这也是自主品牌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之一。”董扬说。
此局面也导致通过设立合资企业“用市场换技术”思路无从实现:“外国公司拿出一个车型,就有多家国内企业争相抢夺,哪还有条件去谈技术引进?”朱华荣说。
一位汽车行业人士说,一些部门和企业,搞合资目的短视化,只看中短期利益,而对于怎么通过合资形式去发展本国自主品牌考虑不足。
这也令自主品牌虽经多年发展取得一定进步,但依然与海外品牌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董扬坦言,技术水平差距依然在10年左右,“国际一流汽车公司已在研发20年后的技术,可直接应用技术也有5到10年的积累”。
自主品牌如何突围?
自主品牌汽车何以突围?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发展自主品牌是我国建设汽车强国的核心,产业政策无论从技术、生产还是市场上均应做通盘考虑,给予自主品牌强有力的扶持。
“自主品牌大多未形成经济规模,相当一部分处于亏损或微利经营的成长阶段,需要时间和政策环境营造成长空间。”董扬认为,我国汽车“技术上依靠引进”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应由技术外源型发展转变为创新引领型发展,全行业应该提高技术开发投入比例。
汽车企业则应苦练内功,既要解决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缺失的问题,又要及时采纳消费者意见,做好产品质量细节,切忌急功近利,最终因质量问题丢了品牌口碑。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多数企业在研发能力建设和新产品开发上下了很多功夫,但由于缺乏产业基础研究支撑及产学研、车企间大力合作,技术创新进程缓慢且难有突破。朱华荣坦言,自主品牌单车销量规模小,成本分摊大,单靠单个车企自身力量进行正向技术研发十分困难。
中汽协副秘书长许艳华呼吁,在政府引导下建立基础技术、共性技术研究体系,同时促成汽车企业在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的关系下形成一套有效的长期合作机制,共同研发共性技术,解决共性问题,联手应对挑战。
当务之急是破解自主品牌汽车为争夺市场空间“自相残杀”。“如果容忍自主品牌的分散重复局面存在,不扶强,不抑弱,纵容非市场因素干扰市场,实际上是置自主品牌比一般市场竞争更难的境地而不顾。”董扬说。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