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打一百个包票,小米模式就是众泰模式
说真的,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还有些顾虑,毕竟,把众泰和小米两个不同的物种摆在一起,有人会接受不了。
一个“皮尺部”的“始作俑者”,一个是“雷布斯”一手缔造的商业帝国。
前者百亿市值,后者冲击千亿,括弧还是美刀。
这个造的是汽车,那位造的是手机。
怎么看都是八竿子打不着和风马牛不相及。
但是,世间的生意虽不尽相同,但是商业逻辑却无非那么几种。
1
再继续这篇稿子之前,我们得解决一个核心的前提,那就是:
——什么是小米模式?
我认为,“小米模式”是有一个有外延延展的动态概念,它是在成长的。
就如同一片土地,因为先是种了大白菜,我们便称它为“菜地”,后来又长出一片树林,“菜地”的称谓就不合适了,“树林”就恰当很多,再后来还多了一些珍稀的飞禽走兽,于是又变成了“自然保护区”。
我们没有99式主战坦克动态攻击目标的能力,以至于,我们要把“手机的小米”和“生态的小米”切割开来。
“生态的小米”是基于“手机的小米”的扩容,囊括了家居、AI、大数据、机器人等包罗万象一大堆产业。
这也有些像任我行的吸星大法,甭管你是华山派、嵩山派,还是福威镖局、五毒教,也甭管是男的,还是女的,任我行的名言就是
——只要我想吸,就一定能榨干你。
因此,我们也只能从“手机的小米”来切入,把问题简单化、直接化,这也是我探讨的一个大前提。
我觉得雷军和马云一样都是金庸的拥趸,虽然雷军没怎么公开说过,但马云推崇的风清扬,他独孤九剑最大的特点就是“唯快不破”。
快,我们可以理解为强调和追求效率。而在我看来,小米模式最核心的秘诀就是——效率。
“效率”几乎可以统摄小米模式的“万有”,我们来复盘以下创立小米之时的雷军,资金有限,没有技术,没有渠道。
在一篇《雷军自述:小米神话背后一些不神话的东西》的访谈中,雷军有两段发言很有意思。
第一段是,“遇到的第一个投资者是晨兴创投的刘芹,他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其实我在去之前,已经跟刘芹说,能不能不问我(关于手机的)问题,因为你问的问题,我一个也不知道,如果我说知道,一定是骗你的。”
第二段发言则是,“最后A轮融资作价两千五百万美金,我们自己掏了500万美金。”
彼时市场的格局是巨头的天下,诺基亚、苹果、三星三强鼎立,其次是摩托罗拉、HTC、LG等第二阵营跨国品牌,第三阵营则以天语、金立、TCL、中兴等品牌,最后垫底的则是联发科扶持起来的华强北。
对于当时的手机产业来说,小米是门外的野蛮人,而且还是襁褓之中的婴儿。
这与众泰当时的处境又是何其相似,更巧合的是后,小米一开始并没有从手机入手,而是从MIUI入手,众泰是模具起家。
彼时他们都是门外的“野蛮人”,站在门槛处,琢磨着屋里的故事。
2
因为自身弱小,“拿来主义”也便成为小米和众泰共同的出路,这是效率的第一个使然。
即便是亟待上市,估值几百亿美金的小米8时代,小米也依然是“拿来主义”的拥趸。
美国科技媒体TechCrunch日前就批评小米8,文章指出:小米8机背的双镜头位置,几乎与iPhone一模一样。软件方面,电话讯号、电源显示和WiFi讯号显示的位置,亦如iPhone X相同。小米8高阶版,也设有iPhone X率先研发的表情文字Animoji,以及脸部解锁功能。
实际上,“拿来主义”最典型的例子是服装,因为它比手机还要快。
ZARA通过拿来主义,变相模仿原创大牌的款式,廉价卖给大众,这让ZARA获得大众用户的拥护。
在欧洲,ZARA已经变成法庭上的常客,每年被罚款几千万欧元。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ZARA将“拿来主义”进行到底之热情。
因为“得用户者得天下”,ZARA有恃无恐,这些罚款跟每年几亿欧元的净利相比,仍旧是九牛一毛。
甚至,“拿来主义”还把ZARA的创始人推上了阿曼西奥·奥特加推上了世界首富的位置,不知道,当时被取代的比尔盖茨会作何感想。
很多人批判甚至是批评“拿来主义”,我觉得我们得清楚不同的立场决定了我们对待“拿来主义”的态度。
首先是媒体的立场,媒体的立场是公正、客观,它传递的是常识,强调的是节操,它是个观察者,是第三只眼,它要在用户、企业、行业等维度实现全方位的兼顾。
其次是厂家的立场,它要生存,要发展,要向上,当它面临诸如设计、技术等壁垒的时候,要么是集中力量公关,要么是绕开壁垒,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它考虑的维度第一个是法务与可行性,第二个才是节操。毕竟,企业的使命就是逐利,追求的是最小的成本与最大的收益。
最后是用户的立场,用户要物美,要价廉,要饱腹感,要物超所值,消费者也是理性人,追求的是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商品。
在这三个立场中,只有厂家和用户是市场行为的参与者,媒体无论是双方的联结者,还是旁观者,它注定不是这个市场行为的参与者。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媒体在强烈批判“拿来主义”的时候,依然不影响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厂家的生产积极性。
——小米的“饥饿营销”就是最好的例子。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拿来主义”实质上是“供给侧改革”,它优化了供给的数量,降低了获得成本,自然,也促成了购买行为的成交。
回到众泰上来,抛开抄袭闻名的山东众泰S系列,无论是众泰T系列,还是大迈系列、Z系列,都开始找到了众泰自己的设计语言。
在“拿来主义”的潮流中,众泰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的设计师人才,尤其是众泰T600、T700、T800等近年来推出的车型,俨然在颜值上已经全面超越了老牌自主奇瑞,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车友呼吁“奇瑞要到众泰挖设计师”的原因。
而小米推出的我最喜爱的系列是MIX系列,它的设计带有高度的原创和浪漫色彩,虽然MIX系列依然老迈,但它的设计放在今天都不落伍。
这说明一个问题,抄袭的过程是模仿和学习的过程,“拿来主义”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进步和升华的过程。
3
如果说“拿来主义”是追求效率的第一个体现,那么高超的资源调动能力则是追求效率的第二个体现,这个能力被雷军解读为“专注”。
这是小米和三星的差别,也是众泰和一汽-大众的差别。
拿一汽-大众来说,轿车表现堪称各细分市场的标杆,但多年来一直缺少SUV品类,这被外界解读了中德双方的博弈,德国大众对南北大众的制衡。
但这种问题,显然不会发生在众泰身上。
跟合资品牌,老牌自主,众泰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品牌影响力都非常吃亏,但是它可以“快速掉头”,集中力量发展SUV,走的几乎是跟哈弗一样的路线,产品推进也跟下饺子一般迅速。
今天,T系列和大迈也已成为众泰品牌销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的道理,也体现在小米身上,只不过互联网的基因也同时赋予了小米“快”的能力。
无论是手机迭代、线下渠道,还是体系构建、销量表现,小米就像是一个三级跳运动员,频频刷新纪录。
在专注的过程中,小米和众泰都培养起自己的产品性格,这个性格我认为是——厚道。
恰好,雷军说过一句话叫: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这句话无形中也成为小米的“基因”,它是配置流,每一次小米开新品发布会,跑IT口的同仁都会在朋友圈吐槽:小米的发布会要少去,太容易被洗脑。
CPU、内存、摄像头、UI……林林总总的产品力解读几乎成就了一场马拉松。
把众泰说成是车圈的小米,还真不是贴金式的褒奖,而是非常客观的事实。
跟三星比,小米的胜利法门不过是“一样性能,一半价格”,而众泰跟合资同级别的车型相比,也是“一样性能,一半价格”。
拿二线合资的现代胜达来跟众泰T800比,在配置远逊色T800的前提下,售价确实是T800的两倍,要22.48-28.98万。
众泰T800的厚道可见一斑。
如果要问小米和众泰最大的不同,我想说如今小米已然在空中飞翔,而众泰还在长征的半路上。
我们都知道雷军那句名言:“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其实这句话还有不为人知的后半句:“在空中飞的那些猪,可能都经过了10万个小时以上的训练。”
虽然没有互联网的“摩尔定律”加持,但我觉得下一个飞起来或许就是众泰。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