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8中国车市入冬,哪些企业最怕冷?|聚论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车聚网,关注我们。
更真实、更独立、更开放 丨 www.autoju.com
引言 |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十月汽车销量数据一出,“车市入冬说”更加甚嚣尘上。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893万辆,同比下滑0.7%。同时,多数业内人士对2018年全年市场也不看好,预计将出现年度下跌。如为真,这将会是中国汽车行业近26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从月度数据来看,7月至10月,乘用车市场已连续四个月销量同比滑落,其中,本该是销售旺季“金九银十”,更是呈现两位数下滑,变成“铜九铁十”。
再加上,官方传来消息说没有考虑“购置税减半”,那么车市入冬说基本成定局。
1哪些因素导致车市入冬?
今年车市为何步入寒冬?车聚君尝试总结了几个方面:
▎车市基数过大
随着销量的逐年增长,汽车市场体量也愈发庞大。2009年全年狭义乘用车销售843.88万辆,2018年虽未过完,但1-10月累计销量已达1893.31万辆,是2009年的两倍之多,同时,这一数据也超欧洲27国整体。
在如此庞大的基数下,中国车市不可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这也不符合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
另据公安部交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份,我国汽车保有量已高达2.35亿辆,按人口13.90亿(2017年末统计)计算,千人汽车拥有量已达169辆,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而在2000年,我国千人汽车拥有量仅为13辆。即现在的汽车密度是2000年的13倍。假设每个家庭3口人,这意味着平均每两户中国家庭就有一部汽车。这对拥有近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不啻一个惊人数字。
▎宏观环境下行
车聚君十年前在外企市场部时,就发现一个规律:当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时,一般都会伴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景气。反之亦然。这两个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整体上是一种正相关的存在。
2008年时,中国随全球金融危机进入不景气区间。房价出现明显停滞,甚至不时有因开发商降价而砸售楼处的新闻,与此同时汽车增速也应声下滑。这也直接触发了第一次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出台。
十年之后,房价在一路狂奔后终于悬崖勒马,一些降价新闻又开始见诸报端。同样,汽车又开始出现负增长。
简单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让居民对大宗商品的消费力受到重创。购房和购车如同一对长兄长姐,在家庭拮据时最先受到冲击。
上表是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汽车类」是「商品零售」科目下16个类别中,唯一出现累计负增长的。其中,10月份汽车类更是出现了-6.4%的同比下跌,为各类别之最。
一句话,中国消费者手里钱少了,而汽车是最先放弃购买的一项。
▎社会结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90后逐渐成为当前汽车消费的主力军。受当年计划生育政策影响,90后人口基数明显少于70/80后,因此购车主力人群基数的减少,直接影响了汽车市场的销量增长。
另一方面,消费者什么时候最易买车?
车聚君认为主要有三个节点——毕业、结婚、生子。毕业时,为上班方便和面子好看,年轻人会攒钱或靠家里赞助买第一部车。结婚时就更不用说了,有房有车几乎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结婚标配。而生育小孩时,为了家族的未来肯定会精心挑选一部更好的车。
数据显示,近年来结婚率(2017年7.7%,下降0.6个百分点)、新增人口率(12.43‰,较2016年下降了5.2个基点)都呈现下降趋势。这些显而易见的社会因素,也影响了居民购车需求。
▎政策因素
城市“四限”(限牌、限购、限行和二手车限迁)制约了消费需求。
限牌、限购,增加了购车成本。以上海为例,一块沪牌在2018年10月的均价为8.8万元,嫌贵?中标率仅为5.9%,很多准车主拍了半年甚至一两年都不能如愿,只好额外花1-2万元“代拍费”请黄牛来拍。
这样一来,上海的购车门票就达10万出头,而实车则至少10万以上不然对不住车上的牌照,这样,最起码的购车成本在20万起。这如何不抑制新车消费?
限行,则导致购车欲望下降。对许多人来说,“代步”是购车的主要目的,而限行无疑直接消弱了这个购买动因。每当华北地区的雾霾变得淳厚时,石家庄、保定等城市就开始尾号限行。
买了车不能随便开,一部分人宁愿选择公交、出租车、网约车。
取消二手车限迁的政策,促进了二手车市场的活跃,相对的就影响了新车市场消费。
此外,2017年1.6升及以下车型购置税优惠政策结束,无形中也增加了购车成本,降低了消费者购买力。
▎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多种多样,主要有三类因素影响。
第一类因素:城市拥堵、公共交通发达。购车是为了便利性,而这一便利性遭遇制约后,消费者购车欲望也将受影响;
第二类因素:二手车影响。近几年,国内二手车交易数量逐渐增多,相对的影响了新车的销售。尤其消费观的不同,与70、80后相比,在一辆崭新的普通品牌车与一辆二手豪华车之间选择时,不少90后选择了后者。
第三类因素:共享出行方式增多。停车难,已成为当下车主们极为头疼的问题,车聚君就遇到过开车15分钟,停车半小时的情况。而且CBD的停车费一天就近百元,一点也不好玩儿。而各种网约车、顺风车则方便多了。
这些都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欲望。
既然车市入冬成定局,是哪些企业拖了后腿?和车聚君一起来看。
2哪些企业拖了后腿?
从整个汽车集团销量变化图来看,呈现明显的“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是自然法则的特征,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车市入冬,这一现象就更为显著。
看到这,车聚君不由想起往期讨论的话题“未来哪些自主品牌能够存活?”。车聚君的观点,未来即使不是单纯的5家自主,也是类似的4+4+2的模式。简单说,就是活下来确实不多。(详见:《任我明说:灰犀牛来了!哪5家自主品牌能逃命?|视频》)。
如果对比十年前的销量表,问题就更加明显。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令人感慨万千。下面,车聚君作简要点评。
▎欧美系以福特和PSA为首
今年1-10月,福特在华国产车销售33.55万辆,同比下降48.3%。如果说是中美贸易的影响,那为何同为美系的通用却能实现增长,因此这一因素显然不是其主因。
车聚君认为,福特在华销量断崖式下滑主要有三方面:一方面与其产品更新换代缓慢,而对手产品不断迭代升级有关;第二方面,福特空间小、油耗高的问题一直未能很好的解决,尤其是油价不断升高的形势下;第三方面,质量问题是长安福特的短板,这一点从车聚君发布的汽车投诉榜单可窥一斑,而质量安全问题逐渐成为消费者选购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法系的PSA前10月销量22.67万辆,同比下滑20%。其销量下滑的原因无外乎有三点:一、车型定价高;二、产品技术更新慢;三、国民对其设计风格认可度。
▎日韩系以马自达为首
为何日系三大企业销量实现不小增长,而马自达却销量惨淡?
其主要有两个原因:1、车型少,供消费者的选择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竞争力,除了进口版的CX-3,在售的只有CX-5、昂克赛拉、CX-4、阿特兹四款车;2、车市不景气时,很多企业会通过调整车型的优惠幅度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而马自达几乎是全国统一价。
▎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怕“冷”企业众多,抗“冻”能力也较弱,两极分化更加明显。其中,规模小的车企受创较重。
如力帆、宝沃、英致、江淮、海马等一些销量规模较小的汽车集团,其跌幅较大。其规模相对较小,竞争力较低,尤其是车市入冬,卖车不挣钱,利润就下降,产品研发能力也逐之下降,竞争力将进一步降低。
另外,一些规模大的企业也出现下跌。这里以长城为例。今年1-10月,长城汽车乘用车销量实现67.59万辆,同比下滑6.0%。其主要与两方面因素有关:
一、市场整体不景气,尤其是持续火热的SUV市场也出现滑坡,作为“单腿走路”的长城,其遭遇不少的问题;
二、竞争对手越来越强,众所周知,长城汽车是SUV市场的霸主,其地位毫无疑问,然而随着参与该市场的企业越来越多,产品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因此,不是说长城汽车的竞争力下降,而在竞争对手在增强增多。
3官方到底什么态度?
近日,一些外媒盛传中国政府正在商讨新一轮「购置税减半」的刺激政策,以重振汽车市场。这一观点也得到不少业内人士附和。
11月15日,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有关购置税的信息,目前我委没有研究也没有提出过“将汽车购置税减半至5%”这样的建议。
这无疑于一记当头棒喝。
孟玮还表示,当前汽车产业销量增速下滑,短期内对企业带来了一定压力,但是客观上也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增强骨干企业竞争力,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高质量发展。
这位发言人还透露,下一步,发改委将继续跟踪汽车行业态势,聚焦长期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在进口关税降低、外资股比放开的大背景下,推动企业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变化。
另外,国家不打算再施援手还有原因。
就是,中国汽车在一片降幅中也不乏亮点。汽车出口仍保持较高增速,新能源汽车的表现抢眼,9月份产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0%。另外,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汽车消费更新迭代的需求也比较大,因此我国汽车产业未来仍然有比较广阔的空间。
这个观点,和车聚君大致相同。
比如在汽车业最不景气的经销商领域,4S店一片哀鸿遍野,可能企业通过主动转型才能活下来。可参见近日文章:天猫双11销售超20亿,传统4S何去何从?丨聚论
车聚小结
无论冬天怎么寒冷,仍有松、柏、竹、梅傲然挺立,甚至愈冷愈强。
车市步入寒冬,也未必是坏事,俗话说“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熬过冬季,胜利者才会让中国汽车更强壮,消费者也才能买到更优质的产品。
谨慎乐观,共度时艰。
欢迎加入车聚网读者微信群:请先添加微信号autoju1,并注明“我要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入群,或加入QQ群:383683141。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