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汽车讯 一年一度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以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主办。本届年度主题为“责任与未来”。届时将有30余位国家部委领导、200余位企业集团高层、70余位权威专家学者等共计700余位汽车行业精英齐聚天津,分享一年一度的汽车行业饕餮盛宴,共谋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凤凰汽车在此次论坛期间全程报道,并对行业内相关政府和企业的领导进行现场采访。
霍尼韦尔交通系统集团中国及印度副总裁兼总经理David Paja
以下是霍尼韦尔交通系统集团中国及印度副总裁兼总经理David Paja的发言实录:
尊敬的贵宾、女士们、先生们,我非常荣幸参加本年度的大会并在这里发言,霍尼韦尔认为未来的新能源车辆有非常大的前景,而且也推出了一些新的技术,比如涡轮增压技术、电池技术以及相应的材料技术等等。但是今天我主要想给大家讲一下柴油驱动的乘用车。我们将会讲一下柴油涡轮增压技术的演变、欧洲的一些经典案例,之后会给大家介绍一下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VNT,而且在未来的10年当中我也相信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将会有更好的前景,我会讲一下这个技术的应用以及技术覆盖率的情况。
这是中国柴油车的优势,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SUV的车型是非常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它的发动机是柴油发动机,使用柴油发动机的话可以提高人们的驾驶乐趣,因为它可以提高65%的发动机扭矩,输出功率增加15%,燃油经济性优于汽油30%,能够满足2020油耗法规的核心技术。对于客户来说他们也非常喜欢这种车型的驾车体验。
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呢?为什么这样的一个柴油车并没有得到很大的部署呢,主要是因为公众对环保的担忧,特别是PM2.5和排放的一些问题。现在我们知道超过25%的PM2.5是由汽车排放造成的,在这些车辆当中其中90%是来自柴油车。所以柴油发动机排放的问题是人们非常担忧的,而且根据“国五”的排放标准,相比较“国三”的标准,PM降低将会超过70%。
我们再看一下在欧洲是如何解决柴油车排污的问题,通过技术的开发,比如大众汽车从1976年开始高尔夫1系一直到2012年高尔夫7系的发展历程,他们在1976年的高尔夫1系车上并没有使用涡轮增压的技术,但是后来他们逐渐开始使用,从1997年开始使用VNT一代减少排放情况。由于使用涡轮增压技术,功率、燃油经济性以及加速、二氧化碳排放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改进,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了50%,燃油经济性因为使用涡轮增压技术是提高了50%,加速也是提高了40%,功率提高了120%。当然,这样成绩的实现如果没有VNT技术是无法实现的。VNT是一种涡轮增压技术,这种涡轮增压技术是由霍尼韦尔公司开发的,现在在大众高尔夫7系车辆上,他们已经使用的是第五代的VNT的涡轮增压技术,它对我们整个柴油车行业来说是非常大的突破。
我们再看一下VNT,也就是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的具体特点是什么呢?我刚才讲到这个技术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排放,它是能够满足“国五”和“国六”排放标准的核心技术,同时它能够为终端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价值。它可以提高功率达到40%以上,扭矩可以提升30%,燃油经济性可以提升5%,而且是一种可靠的技术,已经配置在5千万车辆上了,这是霍尼韦尔的一项核心技术。
接下来给大家展示一个视频,我们看一下VNT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是如何使用的。
我们这种技术的好处是非常巨大的,而且给中国提供了迎头赶上的机遇,当然我们看到的主要是一些商用车和SUV的车型使用的,所以这些技术将会对最终用户产生巨大的价值。霍尼韦尔还将继续致力于这些技术的开发工作,我们会在接下来进一步参与更多的技术研发工作。
大家从这张图上看到的是我们中国市场潜能,左边是轻型柴油车VNT技术覆盖率,随着“欧三”、“欧四”、“欧五”甚至将来“欧六”标准的实施,我们会看到轻型柴油车VNT技术的覆盖率在中国将会有一个极大的提升过程。我们对于中国VNT市场前景非常看好,我们可以在右边的图中看到他将来发展的预期。我们在欧洲已经拥有了高达70%的VNT技术覆盖率,这当然是依赖于终端客户价值和排放法规的驱动,在中国,2018年VNT的覆盖率将超过20%,2020年之后将超过70%,这是我们对中国市场寄予巨大期待的原因。
最后,我们乘用车柴油化这样一个趋势满足了2020年中国燃油经济性法规的必要的要求,我们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满足“欧五”、“欧六”排放法规也是相关的一种核心技术,我们的技术给客户提供了很优质的、很优越的核心价值,包括优越的燃油经济性和驾驶乐趣,当然整车上面的应用开始于SUV车型和轻型商用车车型,预计技术覆盖率的潜能像刚才所说的那样2018年达到20%,2020年之后达到70%,我们在中国巨大的市场上看到了巨大的潜力,我们期待着将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不断发展,我们的技术也会更加拥有用武之地,谢谢大家!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