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停车难:解析车位之痛

2011年03月28日 08:34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青主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下班了,刘先生开车回家,离家越来越近,心情没有越来越好,反而越来越烦——因为他不知道能把车停到哪里。他住在逸景翠园。

和记者聊起时,他先是对自己缺乏眼光悔恨不已,“2005年的时候,小区车位9.8万元一个,我嫌贵没买,现在35万元了!”接着,他开始抱怨小区的规划,“买楼的时候,小区号称当时市区最大小区,可是车位配套严重不足,大概10:1都不到,这样的规划为什么能获得政府批准?”

另一个让他不解的是,一方面小区车位配套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小区内的架空层却白白空着,小区内的空地也很多,但是物管却一直严禁车辆进入小区,“这不是把小区的问题推给社会吗?物管说有业主反对开放小区停车,可是现在市内哪个大型小区能做到无车小区?”他认为这是开发商和物管为炒高车位价格的一种说辞,起码也是不作为,把本来小区内可以化解的矛盾,推给了社会。

业主的困惑

逸景翠园的刘先生对小区停车难有自己的看法:“我观察过,小区内的架空层和空地如果合理规划,起码可以增加上千个车位,如果再采用机械立体停车设备,还可以再增加一倍以上,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因为小区很大,出口很多,规划管理得好,同样也可以实现人车分流。”

“可是这样做的确损害了无车业主的利益啊。”对记者的反问,刘先生表示:“车位属于全体业主,停车收费,收益也归全体业主,可以用来抵扣管理费,有了收益,我想多数业主会同意的。而且,现在没车的业主可能是少数吧?关键是没有业委会,没有人真正为业主的利益考虑,物管和开发商是一家人,他们肯定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开放小区停车,只会增加他们管理上的工作,对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好处,而且车位不紧张之后,还会影响他们待售车位的价格,这才是关键。”

根据《广州市停车场建设管理条例》,刘先生的建议不无道理,《条例》规定,利用业主共有道路和其他场地划定停车位的,只要经过三分之二的业主同意即可。

管理处的大锁

对于刘先生的“合理化建议”,物管和开发商是怎么看的呢?

记者首先来到了逸景翠园售楼部,一个销售人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开放小区也没用,还是不够停,因为车总是在不断增加的;其次,小区内架空层和空地属于全体业主,开发商无权处置。对于在小区内增设机械立体停车设施,他表示,开发商想建也建不了,因为“政府批的规划不能改,我们不能在规划不是车位的地方建车位”。

而物管则直接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刘先生告诉记者,他此前就这个问题和物管的经理探讨过,物管方面总是拿有业主反对来回应,还说小区曾发生过小孩被撞的事故,因此坚持“无车小区”。对此,刘先生认为,这属于管理问题,难道因为公路上发生过车祸,我们就要封闭道路吗?

由于小区很大,刘先生临时停车的地方又远,有时候买的东西多了,或者出差行李较多,会偶尔把车开到楼下,但是前不久,刘先生过完春节从老家回来,带的东西较多,想把车开进小区,但是保安却拒绝放行。和刘先生一样要开车进小区的业主还有好几位,和保安争吵起来:“到底是谁的小区,业主开车回去放点东西的权利都没有了吗?”保安说:“领导让放我们才能放。”天下着小雨,大家各有急事,几辆车堵住了小区大门,很快附近道路塞成了一团,但是保安视若无睹,最后,几位业主一怒之下合力将大门的锁给砸了。

但是,物管的回应方式却是,几天后贴出了一则通告,宣布今后除消防车、救护车等之外的所有车辆一概不准进入小区。小区大门上加了更大的铁锁。

刘先生哀叹:“没有业委会,管理处爱怎么规定就怎么规定。算了,还是想办法换个地方住吧。”刘先生告诉记者,最近两年,他认识的邻居中就已经有多位因为停车问题陆续卖了房子搬走了。

症结:开发商的逐利天性

目前,广州的住宅小区,车位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据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去年11月发布的《2010广州大型楼盘业主满意度评价调查报告》显示,业主最不满意的就是“停车位缺乏,车辆乱停乱放”这一项。

据地产业内人士介绍,城区内车位紧缺的楼盘大多开发时间较早,住宅与车位比在4:1甚至是5:1,由于供求失衡,导致买家争抢车位之余,还给开发商有了赚钱的空子。以荔湾区一大型小区为例,早期开售时,其车位的价格是8万元,到了最后一期,车位价格已经跃上了30万元。

如今,这一供求失衡的现象将有望得到改善。去年出台的《广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求,新建住宅小区每100平方米的住宅建筑面积要配建0.5~1个停车位,这意味着至少每两户就有1个车位。但在具体操作上,某房企开发部人士坦言,若按上限,则100平方米的单位就要配备一个停车位,万一业主不买,开发商岂不就亏了?所以,目前,大部分房企的惯常做法是按照0.5的标准下限进行配置。

若单从成本分析,其实车位造价并不高。通常,负三层以内的车位,造价成本都只在2500元/平方米左右,以一个车位建筑面积40平方米(包括通道)计算,成本也就10万元左右。此前,小区车位不足,源于车位当时卖不起价,开发商建车位积极性不高。但在今天车位价格普遍翻倍的情况下,开发商仍不愿大量增加车位。因为,地面没有可供开发的潜力,一旦要挖负4层的车位,不仅成本要增加10%~15%,而且工期也要延长3~4个月。最关键的是,一旦车位数量充裕的话,那就更卖不起价了。(王荔珏)

开发商态度:业主就不该买车

记者来到逸景翠园售楼部,称前来看楼,问有无车位。一位销售人员肯定地说:“有。”记者追问,好像周围很多车都没地方停啊。他又表示,新盖的楼层下还有车位尚未发售,“但是那也不够吧?”“到时候可以抽签,”他改口了,“现在市区哪个楼盘都不可能保证有车位。”

记者公开了身份,表示前来了解停车难的问题,这位销售人员倒也坦然,他介绍,逸景翠园两期占地26万平方米,共计超过6000户,其中东区约3000户,但是配套车位只有两三百个。“这(停车难)是政府的问题,政府应该规划出专门的停车场用地,因为开发商不可能拿地出来建停车场,总理说开发商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但是企业毕竟还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说到小区车位配套太少,这位销售人员回答:“我们小区的规划是2001年获批的,当时谁能预计到有这么多车呢?最早的时候,车位8万一个都没人买,说明当时的这个比例是够的。”谈到一些业主的抱怨,他表示:“没有车位的业主根本就不应该买车。”

记者观察:10年小区为何没有业委会

逸景翠园的停车难,很有代表性。这个大型小区的停车难,和市中心区、老城区有本质不同,虽然规划比较落后,车位与住宅配比连1:10都不到,但是,因为小区很大,容积率也不高,小区内的空地很多,道路很宽,加上有大量架空层,如果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停车难问题本来是可以在小区范围内得到很大程度解决的。问题是,这个车位配套严重不足的小区——实施的却是无车化管理——所有车辆严禁进入小区,更别说停放了。

小区的架空层、公共空地划出一部分来做停车场——多数小区都是这么做的,收益归全体业主,不仅能缓解停车难,小区周边的交通状况也会大为改善——逸景翠园周边几乎所有道路两边都停满了汽车,导致塞车是家常便饭,附近居民饱受其苦。这对于无车业主也不是坏事,但是,对物管和开发商来说,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因为增加了管理成本,更会压低地下车位价格,所以,开发商和物管的态度可想而知。

开发商和物管(本就一家人)总是以有业主反对为由拒绝开放小区停车,但问题是,谁能真正代表大多数业主?当然是业主委员会,问题的症结在于,这个住户多达6000户,入住已超过10年的大型小区,居然从来就没有业委会!

刘先生说,前几年一些业主曾自发地张罗成立业委会,他也收到了选票,当时还很高兴,但是后来没有了下文,据他了解,发起者受到了来自各方的阻挠和破坏,组织者遭到了分化瓦解。

事实已经证明,凡是成立了业委会的小区,因为公共利益主体明确,各种矛盾会缓和很多,而像逸景翠园这样一直没有业委会的小区,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就会紧张很多。那么,业委会一直成立不起来,应该怪谁呢?开发商和居委会都说这是业主自己的事,看来,只能怪这些小区的业主们太缺乏维权意识了?这里,替所有业委会始终成立不起来的小区业主们一问。(青主)

相比于中心商业区、老城区的停车难,居民住宅小区的停车难问题远没有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因为在一些人眼里,那是车主自己或者小区开发商的事情。

但是,在我看来,住宅小区的停车难问题更应该得到重视。因为去天河城买东西,或者荔枝湾涌看风景[综述 图片 论坛],我们可以乘坐公共交通,既响应了政府号召,低碳出行,又节省了油费;但是,车可以不开,总得有地方停吧?

停车难的根源在于车多位少。车多,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位少则可能是相关职能部门的缺位和规范管理问题。

停车场的归口管理部门是交委,但是“一没钱二没地,怎么建停车场”——交委一位普通工作人员的话点到了要害。谁来出这个钱和地?车主每买一辆车,是交了很多税的,增值税17%,购置税10%,消费税3%~20%不等,粗算一下,一辆20万元的2.0升中级轿车,消费者一次性就支付了五六万元的税。购买后,每年还要交纳车船使用税,每购买一块钱的燃油,其中就包含了0.45元的综合税费!因此,停车设施和道路一样,都是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既然大家都不认为修路应该是车主自己的事,那么停车场显然也不应该由车主自己来建。

过去几年,广州修了内环路、广园快速路、机场高速、北二环、西二环,打通了滨江路、临江大道,在道路建设上,政府作为很大,但是在公共停车场的建设上呢?需要迅速补上这一课。查了一下本地媒体的报道,2004年广州车位缺口是22万个,2007年增加到49万个,现在媒体上的说法是“缺口达到90万个”!广州的停车难由来已久,但是车位缺口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恐怕不能完全诿过于“车辆增长过快”吧。

有一种倾向值得重视,政府职能部门针对停车难的解决方法之一却是“提高停车收费”,据说只有提高投资回报,开发商才有投资建停车场的积极性——完全把责任推给了市场,推给了开发商。可是开发商也说得干脆,“这是政府的问题”,因为土地的审批和规划,权力都在政府手里。虽说有些开发商身体里的确也还流着道德的血液,但是,毕竟是商人,赚钱才是人家更本能的冲动。在这个时代,道德是不足恃的,更何况是商人的道德。

停车难,特别是住宅小区的停车难,是一个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社会问题,政府一方面应该严格限制新建小区的车位最低配比,另一方面,对已建住宅小区的车位管理,也应适当介入,不能完全交给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开发商和物管;而更重要的是,在长远的城市整体规划中,要给予公共停车场足够重要的地位——除非,我们打算退回到自行车时代。(青主)

与市中心相比,番禺楼盘车位相对不紧张,但缺点同样明显,距离市中心太远,随着地铁的开通,越来越多人选择将车开至地铁站,再搭乘地铁上下班,但问题接踵而至,地铁站附近车位“严重不足”。以三号线“汉溪长隆站”为例,地铁站D出口设有一拥有约150个车位的停车场,但每天早上9时前后,便高挂“车位已满”的免战牌,后来车辆只能冒着被抄牌的风险停在路边。

市交委回应:委屈,一没地二没钱,拿什么建车场?

从职能上看,交委掌握着停车场审批生杀大权。但熟知交委工作流程的李亮(化名)在接受采访时却道出交委的“委屈”。他表示,停车场管理权实际上是下放到区,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才是停车场的直接管理者,“交委是有审批权,但远谈不上‘一锤定音’”。

“交委停车场管理处也注意到停车难这一问题,也很急,但规划和协调都需要时间和精力”。李亮家住在广州大道南,每晚也要花十几分钟找车位,“如果还没买车,且住在市中心,还是暂时不要买车,因为停车难的问题短时间内是解决不了的。”

为何不多建停车场?对于该问题,李亮表示:“交委也想多建停车场,但哪来的地?”“他们也想将目前的停车场升级为多层停车场,但这需要钱,哪来的钱?”“假如不是没有地,没有钱,权力也不会下放到区。”(周伟力)

利好:投建停车场可获优惠

为有效缓解我市停车难问题,2008年市政府就已正式成立广州市解决停车难问题领导小组,提出为期三年的缓解停车难工作方案,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时提出的目标是,市区每年新增50000个停车泊位,至2010年前新增15万个停车泊位。

目前,广州全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超200万辆,而交通部门登记在册的停车泊位仅约63万个。按照2003年公布的《广州市停车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空间,挖掘停车资源,大幅增加车位。鼓励单位和个人在广州投资建设为公众提供车辆停放服务的停车场,投资者可获得政府相应的优惠政策,解决停车难问题。《办法》规定,市交委为各类停车场的行业主管部门,公安、城市规划、建设、市政、环保、价格、工商、税务等部门依法实施监督管理。这将一改过去停车场随意审批、欠缺统筹、职责不明等混乱局面。

市交委表示,目前广州停车价格政策脱离实际,行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低。目前住宅小区停车位投资回报率低,成本回收期长,开发商对建设停车场普遍缺乏积极性,而更倾向于将停车位出售给业主,使得停车位使用率降低,进一步加剧停车难的矛盾。按照市物价局制定的标准,住宅小区停车位月保价格为400元,已售车位的管理费为120元/月,即使按照一个车位8万~10万元的价格计算,年回报率只有2%左右,收回成本要几十年。

为了改善这些现状,《广州市停车场建设管理条例》建议,对于住宅小区配建停车场的停车位数量少于房屋套数的,一套房屋只能购买一个车位。(邓莉)

高科技:智能停车场效率高

机械立体智能停车库

自动立体停车装备系统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是极不均衡的,德国开发最早,技术居于领先地位,在二层及多层平面式立体停车库系列中,它已发展了H形、U形和V形。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而应用最广,自从1959年引进了建造机械式立体停车库技术之后,到1983年,就已经在本土共建造了25454座多种形式的机械式车库,平均每座容车量达到十辆左右,最多的能达到百辆以上。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起,车库容量年递增率为5%~7%,已经赶上了同期汽车拥有量的年递增率4%~6%。2006年,广州市第一座三联塔智能停车库在广州市工商局建成启用。这个车库占地仅150平方米左右,停车位72个,实现了“2平方米停一辆车,每取一次车仅耗时80秒”的要求。

地下立体停车场

立体地下停车场可深入地下数十米,每层约2米高。停车为全自动化,车辆停放在地面后,车库会自动将车辆运送到有空位的车位,并安全平稳地停好。而车主需要取车时,系统会根据提示自动找到车主的车,并运上地面。不过垂直通道里每次只能运送一辆车。在南沙区,一家机械公司采用特有的挖掘机可以垂直钻地60米,并做好防水等相关工程,随后将特制的钢结构停车场和升降系统安装好,便可以自动停车了。目前的技术,可挖掘的最大井直径可达12米,每层可停六辆车,一个井最多约可容纳180辆小车。 (龙嘉丽)

[责任编辑:zhangjn] 标签:停车难,1983年,机械式车库 
用手机登录 3g.ifeng.com 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