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股份(5.82,0.05,0.87%)(000572.SZ)上周三公告称,自5月12日起,公司名称由“海马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海马汽车”,证券代码不变。
从海马股份到海马汽车,展现的是海马谋求回归主流市场地位的决心。而海马汽车在公告中亦表示,随着公司主业——汽车业务的迅速发展,为突出公司行业特征,进一步提升市场形象及品牌价值,决定对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进行变更。
“断尾”求生
记者了解到,这已经不是海马股份第一次更名。
在上市公司公布的“证券简称更名历史”一栏中:海马股份已先后历经“ST金盘、*ST金盘、ST金盘、金盘股份、G金盘、金盘股份和海马股份”数次更名。海马汽车相关人士表示,海马股份更名“海马汽车”,彰显的是公司对做大汽车板块这一主营业务的决心。
海马股份(原名海南金盘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系于1993年1月2日经海南省股份制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琼办字(1993)1号文批准、在原海口市工业建设开发总公司基础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不过,海马股份却相继涉足了诸如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汽车产业投资,汽车及零配件的销售及售后服务和建筑材料等16类投资业务。而将主营业务的重心转移到汽车上来,对于海马汽车而言意义重大。
而在此之前,海马汽车一直是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海马”)的简称,而后者正是海马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更名之后的海马汽车,仍将拥有一汽海马(海口)和海马轿车(郑州)两大整车生产基地。
海马轿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忠春近日告诉记者,郑州基地在2007年开始起步,先以“两微”(微客和微轿)起步,之后逐渐开发A级车、SUV以及MPV等车型,发展战略逐渐由主打微车、商用车转向乘用车领域。
与此同时,在海口基地,一汽海马将主推福美来[综述 图片 论坛]中级车产品,以便在市场定位上与海马郑州“两微战略”形成明显的差异化。孙忠春表示,海马全新A级车将在2012年年底投放市场,另两款新车型也将在2013年面世。
而在海马股份此前发布的“十二五”规划中,在全国性的区域布局中,海马轿车郑州产能达到70万辆,一汽海马海口基地产能仅为30万辆,可以预见的是,到“十二五”期末,海马汽车的战略重心或将向中原地区转移。
“只有规模达到了才能有效地提供资金利用率。”在孙忠春看来,如果海马无法达到百万辆的产销规模,未来“生存起来比较困难”。记者了解到,除了产能目标外,海马汽车还对南北两大基地的品牌和产品架构进行了全新的梳理。
2010年11月,海马汽车以推出福美来3为名,取代了2007年推向市场却在销量上乏善可陈的海马3[综述 图片 论坛]。按照海马方面的规划,今年年底,海马将完成欢动[综述 图片 论坛]和福美来的整合,欢动将变身为两厢福美来。而欢动品牌则遭停用。
五年自主路
在海马汽车不断进行“自我修正”的背后,是这家依托和日本马自达合作起家的本土车企,在过去五年时间里所经历的艰难转型——抛开马自达这根“拐杖”学会独立行走。而海马大肆布局郑州,正是海马谋求独立的佐证。
2011年4月8日,海马股份(000572)发布年报显示:公司2010年产销整车均超过20万辆,同比增长78%;实现营业收入101.85亿元,同比增长62.5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4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31元。
虽然在2010年整体业务实现扭亏,但是海马汽车主营的汽车业务的贡献却不尽如人意。如果不考虑海马股份中近七成的净利润来自政府补贴,海马股份在2010年交出的这份业绩,在盈利能力普遍低下的自主品牌阵营中仍然堪称靓丽。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海马股份共收到政府补贴2.59亿元,同比增长236.25%,最大的两笔来自于郑州市对海马商务的汽车下乡销售补贴和企业重点扶持资金,总计1.59亿元,占全部政府补贴的61.44%。
在2010年20万辆的销量中,昔日依靠马自达品牌口碑树立的“新三样”之一的福美来,销量依然坚挺,全年销量超过6万辆;而“两微”战略中的微客海马福仕达[综述 图片]、海马王子[综述 图片 论坛]的销量加起来才刚超过6万辆。
而海马汽车在其耗资5亿元自主开发的H1平台上打造的海马3和欢动两款车型,在投放市场后则像“泥牛入海”一样归于沉寂。正因为H1平台海马3系列的失败,导致海马汽车在2008-2009年出现车型青黄不接的局面。
“从合资走向自主的时候,我们起初也认为市场很简单,不就是换个标吗?”上海车展期间,海马汽车销售部部长李伟胜在媒体面前的一番感慨,道出了海马转型背后的艰辛。2007年到2009年这三年,正是海马汽车所经历的极端困难期。
2006年,海马推出了自主开发的福美来2代,从此踏上了自主品牌发展道路。而在此之前,马自达已经“交好”一汽和长安,并切断了向海马输送车型和技术的“管道”。因此,海马转型自主,从某种意义上也是迫于无奈的务实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