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实施《质量振兴纲要》和名牌发展战略的成功经验看,决定竞争力的,最终是创新和品牌,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主要依靠资金、劳动力和物质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质量提高转变。如果质量水平不高,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势必会引发系统性经济风险,甚至会引发信用危机和社会动荡,反过来影响发展进程。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加强质量基础,坚持以质取胜,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国之路。
目前,全球的工业仍可说是处在高速发展、激烈竞争的时代,对于所有的制造企业来说,不论当下的产品销量有多少,品牌的知名度高低,一旦质量方面出现纰漏,都可能动摇发展的根基。
要让“中国制造”摆脱原来的低劣形象,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产品,打造出一批“中国制造”的世界名牌。首先,必须提高“中国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民族的进步和国家发展的核心,企业要坚持以“科技为本,自主创新”为原则,加大科技创新能力,使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能力迅速提升。企业才能更好、更快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其次,打造品牌必须以产品的高质量为基础,在企业管理中就需要更加重视质量控制。决不能一味追逐品牌销量,而掩盖了对于质量风险的认识。达到该最终的目标,任重而道远,既需要中国的自主企业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国家在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消费市场的支持,尤其是政府采购对自主品牌的支持。
1.在十八大上提出“质量强国”战略
建议中央将“质量强国”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十八大上提出 “质量强国”战略,动员全社会以世界先进质量水平为目标,加快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使我国产品、产业和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在正在制定的《质量发展纲要》中明确突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
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质量行政主管部门,在正在制定的《质量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质量强国” 战略。在理念和诚信、方针和政策、体制和机制、监督和管理、技术和教育、法制和标准、文化和环境等方面,从宏观战略层面上认真设计谋划,推动质量发展从兴到优,经济发展从快到好,国家发展从大到强。
3. 研究建立质量激励机制,设立“国家质量奖”
国务院质量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人事、财政等部门,研究建立质量激励机制,设立“国家质量奖”。对在质量提升方面取得卓越成绩的组织,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专家或学者,以及在质量控制方面工作突出的基层或企业一线岗位人员给予奖励。以此推行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弘扬质量先进个人。
4、大力推进名牌发展战略,恢复启动中国品牌产品评价工作
建议国务院质量行政主管部门大力推进名牌发展战略,恢复启动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2008年迄今,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处于暂停状态,各地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对中国名牌评价工作能否继续开展非常关注。因此建议恢复启动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推出一批我国的知名品牌,并重点扶持和培育,扩大名牌战略工作和中国名牌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恢复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信心,才能增强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促使企业更加坚定不移的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与世界知名品牌抗衡和竞争。
5. 将质量统计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发布指标体系并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
国务院统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质量行政主管部门,将质量统计指标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发布指标体系并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通过统计和考核,推动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由注重“量”转变为注重“质”,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通过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坚持质量优先,增强质量竞争力,以质量占有市场,发挥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可以使我国在质量、品牌、技术、管理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跻身世界质量强国之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