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业界观察 汽车业做强的标准是什么?

2011年03月17日 08:28
来源:羊城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10日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加大汽车行业兼并重组力度,强调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要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新兴产业规划实施细则预计今年上半年可以出台。

对中国汽车要做强的呼吁,其实一直都没有断绝。可什么才算汽车强国,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强国标准”是让全世界都来买廉价的中国车,或者说中国车引领世界汽车科技潮流?还是说自主品牌在国外销量世界第一?没人知道。反正现在中国电器卖到全世界都有,手机产量最多,也还没人说中国是电器强国。

强的说不准,还是做回大的吧。按照之前的振兴规划,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这样的做法,就是在通过合并而显得大,完全不是做强之路。先进企业合并弱小企业,并没有变强的必然结果,甚至可能消化不良,品牌走样、南辕北辙。

推动合并,唯一好看的就是国家层面的统计指标。小企业消失了,大企业产销量更大了,不好看的数据都隐藏和内化到大企业中。至于创新的科学管理、民主高效的企业制度、前瞻的战略部署,这些都不是合并落后就能凭空诞生的。没有上述的必需要素,一个企业何以能做强呢?难道只要听有关部门的安排就能做强?

规划提倡的国内汽车业兼并重组第3年了,也有不少案例了。除了股东多了,架构更复杂了,员工更多了,产销数字更大了,目前还看不出哪个企业因此就脱胎换骨,走上了与欧美列强当年相媲美的强盛之路。通用、福特是因为做强了,才去兼并那么多企业;丰田是因为合乎节能车潮流而获得广泛消费市场。而在本土企业的理念中,什么车都去做就是老大,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是大,能把车销售到千家万户家庭就是强。企业并没有很崇高的产业发展理念。政府部门硬要去规划企业,这只会引起阳奉阴违的结果,名义上强强联合,内里不过是大大联合或以大吃小,继续重复生产,以量取胜。

目前国内的自主品牌企业是在合资企业的夹攻下生存发展的,只能是以低成本价格来发展。到现在这还是自主品牌的生存之道,科技研发水平也一直是其短板。至于国有大企业,不是完全的市场化运作,还有不少的政绩任务,难逃好大喜功的弊端。合资企业、外国产品的技术和优势,让国企们学习,让自主们模仿,才让中国汽车产业保持了向上提升的动力。如果要做强,拜托先从国外科学理念学起吧,否则合资20多年就真的白干了。 (执笔:戚耀琪)

[责任编辑:dunym] 标签:做强 汽车业 业界 标准 凤凰网 汽车 苗圩 兼并 重组 
用手机登录 3g.ifeng.com 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