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涨不落”被疑诡异 成品油调价周期或缩为10天

2011年08月23日 07:28
来源:经济导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近期,国际油价持续走跌,但国内成品油价格迟迟没有跟跌。据业内专家以布伦特原油价格为基准价格核算发现,今年2月17日与8月9日国际原油价格差为0.02美元,但在这半年时间内国内汽油价格已经上涨625元/吨,而柴油涨幅为238元/吨。相同的国际原油水平下,成品油价格却呈现大幅上涨趋势,专家质疑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实在诡异。 

16日,国家发改委内部人士称,正在加紧改革目前试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内部讨论中承认了目前定价机制的不成熟,将调价参考周期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天的呼声比较高,但放权的可能性不大。

“只涨不落”的诡异算法

在试行两年后,引入了国际原油价格水平约束的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呈现的却是以市场的名义来实施涨价的事实。

国家发改委是于2009年5月8日下发《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的,自此,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开始实施。发改委称该机制将完善我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规范价格行为。

据了解,该机制的核心内容是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而为了同时保障民众和炼油企业利益,机制还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80美元时,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以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该机制出台时称,国内成品油价格实现与国际原油间接接轨,涨跌与国际原油保持一定的相关性,但是此定价机制试行两年后,却暴露出这种接轨不但与市场无关,还沦为以市场的名义来实施涨价的工具。

按照该机制规定,国内油价调整参考基准之三地(布伦特、辛塔和迪拜)连续22个工作日油价加权均价平均变化率4%。业内专家选取了3个时间点基本一致的布伦特油价,分别是2008年9月24日的102.45美元/桶、今年2月17日的102.59美元/桶和今年8月9日的102.57美元/桶,上述3个时点,国内93# 汽油价格均价分别为7750元/吨、8681元/吨、9306元/吨;柴油均价分别为7300元/吨、8069元/吨和8307元/吨。

对比可以看出,现有定价机制以市场的名义诡异地实现了成品油价格只涨不跌。

发改委称将缩短调价时间

目前与市场间接接轨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为何呈现了只涨不跌的走势?

中石化内部人士称这是因为之前国内一直实施比较低的成品油价格,后来一直处在不断补涨的过程中,而国内通胀又将这种趋势放大了。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郭海涛则认为,这也是因为国际油价总体波动的趋势同样呈现涨多跌少,三地变化率在负向很难维持长时间,所以按照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来核算,国内油价降价相对较难实现。“成品油定价机制规定的22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更加合理,一方面有利于及时跟随国际市场变动;另一方面,缩短调价周期,投机者将难于预测油价,也没有足够时间投机囤油。”郭海涛说。

此前,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连启华曾透露,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及阶梯电价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在年内推出;在进行相关的价格改革的同时,政府将重视通胀水平,会整体考虑控制通胀。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