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平台车型曝光 上汽力推自主品牌

2011年09月08日 07:37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高斌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进入高斌专栏主页>>

一心将自主品牌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上汽正在打一张大牌。继8月初荣威W5[综述 图片 论坛]上市之后,其五大自主品牌产品平台的多款车型将接连上市。这也是五年来苦练内功的上汽乘用车,第一次对中国汽车市场发起集团式冲锋,这些新车上市之后,上汽自主品牌将完成中国各主要汽车细分市场的战略布局。这些在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研发的产品能否被市场认可,不仅是对“上汽模式”的一次检验,也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是否达到一个新高度的试金石。

五大平台车型曝光

今年底或明年初,除刚刚上市的荣威品牌SUV车型W5外,上汽乘用车还将陆续推出包括下一代荣威750[综述 图片 论坛]在内的荣威或MG品牌至少三款新车。时代周报记者获悉的资料显示,除来自B级车平台的下一代荣威750外,另外两款新车分别为其A+级车平台的新荣威550[综述 图片 论坛]和A级车平台的MG5,从而以崭新面貌冲击中国汽车各主要细分市场。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陈志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透露,“十二五”期间上汽乘用车将有4款全新产品以及5款中期改型产品集中投放市场。目前上汽乘用车已经形成了五大产品平台,除上述三个平台外,还有A0级车平台和SUV平台,这些平台仍有多款车型正在开发之中。

作为上汽自主品牌的高端车型,下一代荣威750完全摆脱了罗孚陈旧技术的束缚,是其新B级车平台的产品,除名称外完全是两款车,这和上海通用的新君威[综述 图片 论坛]与新君越[综述 图片 论坛]的开发思路如出一辙。下一代荣威750是上汽乘用车的代表作,该车在上汽乘用车内部被称为“部长车”,是其进入中高级主流汽车市场的主力车型,也是自主品牌能否在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的一块试金石。目前为止,尚没有一款自主品牌中高级车型可以与外资品牌同级别车型同台竞技。

多项新技术即将应用

业内公认,上汽自主品牌是中国重要汽车集团中做得最好的自主品牌,其在收购罗孚资产的基础上,通过与大众、通用等跨国公司的合作,坚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中国汽车强势自主品牌”这一目标,进行自主创新,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这一策略被业界称为“上汽模式”。2010年,荣威与MG两大品牌销量达到16万辆,同比增长77%,上汽为自主品牌乘用车已经投入230亿元。

据上海汽车乘用车公司总工程师、上海汽车技术中心副主任张觉慧介绍,与一些自主品牌在外资品牌车型上依葫芦画瓢、小修小改的逆向开发不同,从项目酝酿阶段开始,就按照消费者的需求设计贴近市场、贴近用户的新品。“上汽乘用车的车型开发周期为45个月。”张觉慧说。

业内人士称,对于一家成立仅5年多的汽车企业来说,45个月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但这与国际主流汽车公司产品开发周期基本相同,可见上汽在打造自主品牌方面确实脚踏实地。

据悉,上汽自主研发的双离合变速箱预计将于明年投产,目前正在做可靠性实验。与通用联合开发的1.0-1.4小排量发动机计划在2014年9月投产。尤其是1.0L发动机,完全和欧洲技术同步,而其大排量发动机从2.0-2.4L即将采用全球领先的直喷增压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会使上汽自主品牌汽车的品质有进一步提升。

短期利益考验“上汽模式”

不过对上汽乘用车来说,虽然多款品质不错的新车正处于一个集中上市期,但市场短期变化也令其面临着明显压力。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增幅明显放缓,尤其是自主品牌更是受到较大冲击。上半年,轿车销量同比增幅为8.02%,但自主品牌仅增长5.07%,市场占有率下降0.87%。

丰田本田日产等知名品牌热门车型纷纷降价,给自主品牌带来很大压力,上汽乘用车也不例外。

一般来讲,在市场环境较好的情况下新车上市,不仅有利于制定一个好的产品价格,而且很容易创造良好的销售业绩,形成好的市场口碑。

不过市场增速的突然放缓,令欲将5年来创新成果集中释放的上汽乘用车有些措手不及。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上汽乘用车上半年的销量比计划少了两三万辆,我们看重短期销量,但更看重长远发展。”陈志鑫称。

不过,即使再有长远发展前景,上汽乘用车仍要为这几款新车创造出一个漂亮的开局,因为其成功与否也是对“上汽模式”的一个重要检验。如果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其新车仍然能符合业界预期,则表明“上汽模式”已经度过“孵化期”,进入成长期,如何迈好这关键一步,上汽需要拿出大智慧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