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盗式”创新不可持久 李书福呼吁实践型人才

2011年09月29日 11:21
来源:凤凰网汽车 作者:涂冬梅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凤凰网汽车讯 “偷盗式创新不能形成根本性的创新。”2011年9月28日,在“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上,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再次高调抛出醒目观点。李书福认为创新性人才是在实践中发现和培养的,而中国汽车行业目前大多数所谓创新是在外国已有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属于“偷盗式”的创新,难以持久。

中国创新人才不足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表示,目前中国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不足,创新驱动力不强,学校学科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合格的工程师可获性低。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显示,在中国每16位工程师创造的价值才相当于美国一位工程师创造的价值。就科技人才而言,中国同样处于大而不强的地位。科学家总量多但人均科学家拥有量低、创造的价值相对较低、专利拥有量不高。

“找不到汽车人才。”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李书福有感于汽车人才的紧缺。他认为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汽车价格高,而质量不一定好的原因。有鉴于此,李书福在浙江和北京都成立了学校,自行培养技术人才,其中北京吉利大学每年招生人数都在千余人。

来自北汽集团的副总经理陈江也有同感,要想又好又快发展,人才是最重要的。为此,北汽上半年首次将人才招聘会开到了海外,确认录用近40人。在接下来的“十二五”期间,北汽还启动了所谓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即到2015年年末,北汽将培养造就百名左右的战略企业家人才,千名集团级科技领军人才,万名高级技师、技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无独有偶,东风汽车公司人事部部长何伟也表示,至2015年,东风研发主要专业人才总量将达到5000余人,占汽车主业人才总量的10%,其中具有行业技术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达到20名以上。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范巍进行的一项“整车科技人才状况与发展”的研究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企业无奈的现状。在参与调查的十余家国内主流汽车企业中,科技人才的人力资本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0.43%,而新入职的科技人才人力资本投入就更低,仅占销售收入0.14%。

创新教育不能脱离实践

“要想发展自主品牌,就需要解决人才问题。创新离不开人才,但创新型人才哪里来?”李书福发言中再次体现出务实的商人特色,“读完本科就不用再接着读了。”

在李书福眼中看来,现行的教育方法和体制束缚了人才的创新性。学历越高的理工科人才反而留在了高校,而非去了企业。来自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绝大多数理工科毕业生都没有去企业。

“最好的培养科技型创新人才的方法是去读技工学校,较早出来参加企业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容易形成市场意识、成本意识,知道社会现实,能够实现创新与其他学科的配合。设计出的产品才是可行、有市场、有竞争力的。”李书福认为,边干边学,边学边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好办法,而不是理论与实践脱离的闭门造车。

事实上,李书福本人就是一个实践出真知的励志典型。高中毕业后,李书福就早早出来涉足商场,培养了不唯书只唯实的实干精神和敏锐的市场感觉。履历显示,李书福商场百战中仍然去进修获取过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吴江也提出,“专业+企业+项目”是高校培养实践型科技人才的一条较好的方法。

首次在北京举行的“汽车人才高峰论坛”由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主办,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个以汽车行业和人才人事系统为背景、由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各大汽车行业组织主办及协办的高端专业论坛。

[责任编辑:liushan] 标签:偷盗式 创新 李书福 实践型人才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