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社会:驾车呼吁文明 三包要靠谱

2012年01月09日 09:52
来源:南方都市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汽车社会最核心的不是车,而是人。

行业的数据注水如食品掺假一样也让我们没有安全感……

没有三包之类的消费者保护政策让我们购车没有安全感,不文明驾驶让我们开车没有安全感;

我们离成熟的汽车社会有多远?恐怕除了保有量数字是及格的以外,其他各个方面仍存在不小的距离。

从小悦悦[综述 图片 论坛]事件谈驾车文明

明人不做暗事,暗处有狗咬脚!这么好的孩子,他们怎么不帮一下?

———陈贤妹

主持人:2011年年度最伤心的事件可能就是小悦悦事件。你在生活中遭遇过哪些不文明驾驶?

朱茵:生活中的不文明驾驶多如牛毛,比如公交车野蛮变线、军车公车随意切实线、各种尺寸的微车慢速爬行在高速公路超车道等等。

董勇刚:生活中的不文明驾驶行为太多了,比如晚上不关远光灯,强行或突然并线,不按信号灯行驶,所有你能想象的和不能想象的都有。很多驾驶员安全意识薄弱,总是要等到发生事故后才后悔。何必留下那么多惨痛的教训呢?

魏启扬:我有一次在过地下隧道时,由于光线不是很好,对面的来车打着刺眼的远光,将我刺到完全看不清前路,一脚急刹差点让跟在我后面的车追尾。另外就是有些车主,将马路当赛道,不顾他人与自己的安危飙车抢线,我也非常反感。

主持人:生活中我们遭遇到太多的不文明驾驶,随时有可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生命威胁。在中国超过癌症,被称死亡第一杀手。在中国现阶段如何跨进汽车社会?

朱茵:首先,军车公务车要规矩,违章就要处罚,否则违章在社会上就是特权之一,不仅不可耻,而且还理所当然;其次就像香港一样,在流感季节还要播放各种广告教育市民如何洗手,政府也是要采取各种方式“教化”车主如何文明驾驶,就当车主都还不会开车。

董勇刚:相比国外,中国人一直没有太强的规则意识,这种状况体现在交通上,就是没有交通规则意识。但是需要明白的一点是,生活中不守规则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安全事故,但交通领域则完全相反———很轻易就会造成重大事故。我们现在跨入汽车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没有交通规则,而汽车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就不能无规则。

魏启扬:我认为一个成熟的汽车社会不仅只是保有量与销量的增长,汽车除了带动消费与G D P的增长外,对于我们普通百姓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所谓的汽车社会应该包括汽车消费理念的成熟与汽车消费文化的多元化呈现。

主持人:有人开始使用科技手段来保护自己,比如在车前装摄像头,防止碰瓷,有人要买高额保险,过度保护自己。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魏启扬: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待。一方面是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制意识在不断加强,这也是我们步入法制社会的一个特点;另一方面则是社会道德标准的缺失与沦丧,人与人之间缺乏最基本的信任。

董勇刚:这个社会各种各样的危险都很多,个人在不影响他们的情况下加强自我保护,应该没什么不妥。

朱茵:要加强自我保护,对这些我完全没有意见。谁觉得有必要谁就这样做,个人自由。

统计数据注水,又一出“皇帝的新装”

我再也不相信数据了。这实际是一个不熟悉业务的新人犯下的一个低级错误。

———华泰汽车总裁侯海靖

主持人:汽车业内的数据失真问题由来已久,2011年华泰数据作假公之于众。你们怎么看这件事?

林憬文:没有监督机构,所有的数据统计方都是利益方,存在作假也是情理中的事。说实话,您买车难道先看完谁排第一才买吗?!

王娟:数据造假并不多见,更多时候是车企故意混淆厂家发配数量、终端销售数量、上牌量三个概念。厂家发配数量实际是将汽车从厂家的仓库移动到经销商的仓库,终端销售数量包括订单数量和实际销售数量,而上牌量则是实实在在的售车数据,与终端销售数量有一个时间差。华泰汽车数据造假更多是一种出于宣传的考虑。就像中国喜欢喊G D P一样。

朱中齐:事实上,消费者买车其实不会太在意你这个厂家今年是卖了30万辆还是40万辆,消费者真正关心的还是产品本身竞争力的问题。所以说,厂家给自己的产销数据注水,其实从消费者那里是捞不到多少好处,所谓“卖得多消费者更信任”,也有一定的边际效应。

主持人:汽车业的数据为何这么容易造假?怎么解决?

朱中齐:目前国内公开的汽车行业产销数据统计体系大概有五套,分别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公安部车管局的以及国家统计局的,不管哪一套统计体系都是有其渊源和历史背景。从统计口径看,每一套产销数据统计体系都是说得过去的,都具有各自体系的参考价值,但问题是如果每一套统计数据都“注水”,五套统计数据之间又“相互打价”,汽车行业统计数据岂能不乱!?

王娟:相关部门对汽车上牌量数据如此保密,除了有巨大经济利益在里面外,是否有其他层面的考虑?但要解决数据造假,就必须要求公安部等数据获得者公开发布数据,让消费者上网就能查到。

2012,你对三包的实施有信心吗?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个听证会,他们左三圈右三圈,他们脖子扭扭屁股扭扭,他们看似吵得激烈实际干打雷,他们维护人民权益可又说困难重重。哦可爱的听证会,哦可爱的听证会,他们论证争辩撒娇安抚,又办了一件人民满意的大实事。

汽车三包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如果简单化地处理,可能会引发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从目前来看,实施细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定要系统分析,综合考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

主持人:汽车“三包”在2011年又出场吆喝了几声,还搞了个貌似很激烈的听证会。但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这个东西到底生不生得出来?

林辉莹:我有信心。2011年汽车界的一个重磅新闻即是,质检总局再次表示择机实施汽车三包政策并举行了听证会。这次已经烧了火、洗了米,那么肯定会找个时间把熟饭端出来。

三包政策的实施势在必然,但是值得玩味的是,这样一项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规,并没有得到预料中的掌声,无论是厂家还是消费者都有诸多疑问。有消费者就指出,“汽车三包的有效期为2年或4万公里”这样的规定没有多大现实意义,因为目前已经不少汽车品牌推出了五年/十万公里的保修政策!而汽车厂家则认为这种政策会明显提高企业在售后维修保养方面的投入,但是退车、换车需要与保险公司、车管所等部门进行协调,方案并没有涉及到多方如何合作的问题,难以规避换车、退车过程中出现的道德风险。

林憬文:没有信心!这个事儿美国、欧盟都办不了,我们国家办起来应该更不容易。汽车太复杂了,哪个零件出个状况,鉴定起来就很麻烦。说个让消费者更闹心的事,我们国家的质检部门目前根本没有可以做评测的场地和技术条件,所以如果谁家的车出了事,还得拖回自家做检测。让自己说自己不行,要赔,难度不低吧?

一言以蔽之,没有金钢钻,难揽瓷器活。没有技术和监督和执行的实力,要搞三包,是很难让人有信心的。

魏启扬:汽车三包在各方的争论和博弈中已经过了7年,虽然2011年10月份举行了汽车“三包”征求意见稿立法听证会,但由于各方责任关系尚未理顺,第三方鉴定细节难点尚未明确,汽车三包能在今年顺利实施不抱太大信心。当前市场力量的大小对比是,厂家占绝对的主导话语权,在商品社会中被称为“上帝”的消费者的声音最为弱小,经销商则处于中间的位置,汽车三包执行的关键在于谁说话算数?消费者说换就换,说退就退肯定无法成为现实,而即便在第三方鉴定机构作出鉴定结果后,根据“谁销售谁负责三包的原则”,经销商与厂家又有一笔难以清算的烂账,在这些关系尚未理顺之前,如何谈,怎么谈汽车三包都将是个伪命题。

[责任编辑:guanlu] 标签:三包 汽车三包 汽车社会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