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应该支撑汽车产业由大变强

2012年01月20日 09:46
来源:汽车周报 作者:赵三明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入世十年,中国成为了全球响当当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但纠结于行业人士心中的痛并没有消失——汽车大国还未强,零部件核心产业还没有达到支撑汽车强国的能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曾说过,中国汽车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有五大任务要做——降低油耗,做强零部件,抓紧制定进入汽车社会的国家战略,培养世界级的企业和品牌,制定合理的海外战略。仔细想想,这五个任务中的多数与零部件产业紧密相关。

外资进入汽车产业的领域

已由整车全面转至零部件

前不久,在神龙汽车公司每年一度的供应商大会上,包括博世、佛吉亚、李尔、马勒等来自国内外的约400余家零部件供应商云集南京,探讨如何分享神龙公司2012年300亿元汽车零部件的采购大盘。在中国重汽近期与零部件供应商的签约中,瑞典斯凯孚SKF也获得了供应卡车轮毂轴承单元、圆锥滚子轴承以及密封件等价值约7.5亿美元的长期合同。

上述实例反映的是在2011年,一家国内本土整车厂商和一家中外合资整车制造商的选择。实际上,不仅在上述两家整车企业中能看到外资供应商的身影,目前国内汽车产业的现实是: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扩容和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外资零部件供应商和其在国内的合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还在形成新的全球性汽车产业转移。

以近几个月发生在国内的新的外商投资项目为例。世界著名零部件系统供应商德国博世底盘系统第二工厂落户成都,将建设以生产ABS/ESP系统和传感器等为主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品生产销售基地;德国大陆集团汽车电子工厂落户长春,将为底盘与安全系统、动力总成和车身电子系统生产包括安全气囊控制单元、轮速传感器、底盘电子部件、发动机管理系统、变速器控制单元等在内的关键产品;加拿大麦格纳动力总成系统工厂落户天津,将生产车桥驱动装置产品和取力器单元产品;法国佛吉亚汽车部件系统工厂落户盐城,将生产汽车座椅的重要部件;美国博格华纳新工厂落户北京,将生产分动器、电子驱动变速桥、智能扭距管理器、电磁阀等产品;美国德尔福派克电子/电气新工厂落户上海,将生产汽车/电动汽车的整车线束;美国伟世通与中方合资企业落户重庆,将生产汽车内外饰件;美国李尔落户武汉,将生产汽车座椅及组件;日本爱信AW落户苏州,将生产AT类自动变速器、车载导航系统等;美国哈落户丹东,将生产汽车音响及电子组件。

以上均是一些在业内耳熟能详的世界著名跨国供应商的名字,其实还有许多在业内并不太有名的外资企业,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向纵深发展,携手包括汽车橡塑件、密封件、流体系统件、坚固件等,以及与电动车相关的锂离子电池用组件等纷纷踏入国门,以期在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过程中获得在其他地域难以得到的收益。此外,国内有的地区甚至以区域整体引资的形式,加快汽车产业基地的发展。如最近广西柳州筹划的对东盟国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的引进工作,显然已经突破了单一厂商的概念,有可能在国内形成新的外资工业园区建设高潮。

中国车企海外并购零部件产业

逐步升级

在国外资金、技术不断流入的同时,国内的零部件产业也在不断开拓着海外收购的步伐。

继浙江吉利收购澳大利亚的全球第二大变速器企业DSI、北京京西重工收购美国德尔福制动和悬架系统业务、北京太平洋世纪收购通用全球转向与传动业务、浙江万向收购美国DS转向轴业务之后,相继又有一批海外企业归入中国公司的名下,如重庆轻纺控股集团对德国萨固密的收购,宁波均胜投资集团对德国普雷的收购,中信戴卡对德国凯世曼的收购,青岛软控对美国WYKO的收购等。同时,近期宁波华翔在以往海外收购的基础上,又对德国塞尔纳公司实施了并购;以及包括美国伟世通公司拟向在华合资企业协议出售其大部分全球内饰业务,日产汽车由于日元不断升值,准备将在中国购买更多的零部件以减少生产成本等举动,无不显示出中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工业国家、尤其是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大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引发的巨大影响力。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汽车 零部件 中国 产业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