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经营惨淡 业内人士揭五大“怪”

2012年02月03日 07:48
来源:东方汽车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面对份额过大、增长速度过快、赔付率过高、保单获取成本不断垫高等问题,各家保险公司对车险这一占比高达70%以上的业务也颇为无奈。“车险不盈利,整个保险公司都很难盈利”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原太保财险总经理助理、天平汽车保险公司总裁、车险行业资深人士谢跃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历数目前车险市场的诸多“怪”现象,并表示这些“怪”现象如不能消除,保险公司依然无法从车险业务上获得好处,车险也无法得到健康有序发展。

怪现象一:好司机认为车险太贵

在油价、停车费、零配件费用不断上涨过程中,已经没有人会觉得车险是笔小开支了,一般全年需要的3000~5000元,被认为是笔很大的支出。谢跃称,事实上,认为车险太贵的投保人多数是违章记录比较少的司机,因为他们出险少,进行理赔的次数也少,自然会嫌车险贵。而那些出险次数多、违章记录多的投保人对车险价格感觉颇“划算”。“尽管目前,车险费率和违章记录挂钩浮动,但是显然对好司机降费和对坏司机提费,比例还不够高。”

怪现象二:修理厂是修车,还是毁车?

很多人都认为,修理厂“吃了”不少本该属于保险公司的利润,但是事实上,少有修理厂是暴富的,经营不下去的厂家也不在少数。谢跃称,这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业中的一小部分“老鼠屎”坏了“一锅粥”。部分不良修理厂将投保人送来检修或保养的汽车,故意“无中生有”、“小中生大”、“移花接木”,修理厂从中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另外,由于投保人并没有支付额外费用,往往也会带有占了小便宜的心思,由得修理厂去。这样,原本的好司机也容易被教坏,从整个市场来看,问题就很大。

怪现象三:中介行业背了“赚大钱”的名声

中介机构被认为是车险整个产品链条上最赚钱的环节,谢跃称,但是从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这个行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发展了那么多年,最近才出现略微盈利。因此说保险中介赚到大钱,似乎也是个武断结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保险公司自己的业务员去问中介要业务,“这种业态,既不是分销,又不是直销,保险公司既要给业务员工资和绩效,又要给中介佣金,这种“双重”支出把保单的获取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同时中介还要支付很大一部分“佣金”给投保人。

怪现象四:理赔人员和坏司机能成好朋友

相信有不少投保人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几年不出一次险,保险公司会对你不闻不问,反而是三天两头出险的投保人,保险公司能给他们比较“周到”的服务。谢跃称,保险公司的这一态度事实上会伤了优秀客户的心,而理赔人员三天两头和坏司机打交道,渐渐熟悉了,甚至还能成为好朋友,理赔人员还帮助坏司机应对保险公司的核保核赔政策。

怪现象五:保险公司挤压理赔来保利润

谢跃表示,事实上,国内保险公司的车险赔付成本和其他国家成熟市场相比,并不是太高,而是相对比较低。但投保人所获得的服务,肯定没有外国的好,因为保险公司一发现有亏损的迹象,就开始拼命挤压所谓的“理赔成本”,能不赔就不赔,能少赔就少赔,“把该赔的不赔和少赔了”,给投保人的感觉就非常不好,应该是“把介于该赔和不该赔之间的都赔掉”。

谢跃表示,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要经营好车险业务必须从自身找到出路。构成车险业务成本的要素无非是三大块,即保单获取成本、赔付成本和运营成本。三部分里,最基本的是要让获取成本和赔付成本打平,才有可能产生利润,否则做得越多,亏得越多。保险公司在这块上下工夫,应该是可以找到出路的。同时,车险骗赔在目前也并非是少见的现象,这不单对保险公司,还对修理厂、社会治安等多方面构成威胁,应当予以严厉打击。但是目前,在汽车保险产业链内,各环节之间的联合程度不高,使骗保者有机可乘。骗保者的成本很低,能骗就骗,即使被发现,也没太大损失。

对于目前保险公司车险理赔普遍较慢的情况,谢跃表示,这主要是一部分保险公司的理赔流程太长,但事实上,保险公司拖长理赔时间,对谁都不利,一方面占用保险公司大量资源,使运营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失掉的信誉也是很难收回的。

[责任编辑:guanlu] 标签:车险业务 车险费率 车险理赔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