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自主踏空公车采购 研发比例锁大门
工信部于日前公布的《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集意见稿)(以下简称《目录》)在业内掀起波澜。由于合资品牌车型无一入选,一时间,“自主品牌迎来机会”“合资品牌痛失市场”等声音此起彼伏。落选《目录》,是否一定意味着与这块蛋糕失之交臂?入选《目录》,又是不是意味着前途似锦?哪些企业能在这场采购新规中打一场翻身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了调查。
一份“纯自主”的公务车采购目录引发的社会讨论持续发酵,在大讨论的背后是利益的明争暗斗。
同时,也有车企很委屈,上汽通用五菱人就是其中一员,其认为宝骏和五菱都是自主品牌,但被公务车采购目录排除之外。
实际上,在合资企业管理层内心深处都有这样一个情结,那就是合资企业自主品牌与纯自主品牌应享受平等“待遇”。但目前,外资企业对合资自主品牌重视不足,另一方面,政府鼓励打造纯自主品牌,在这样的情况下,合资自主生存去留或将成问题。
合资自主落选
“估计这几天工信部的电话被打爆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发布第四天,就业内人士表示,争议主要是纯自主品牌企业车型垄断了公务车采购,就连合资自主品牌也没有车型入选,待遇差别太过明显。
目前,汽车合资企业大多发布了自主品牌,但投入运营的只有上汽通用五菱、广汽本田、东南汽车和郑州日产,但入围的只有郑州日产。
上汽通用五菱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去年11月份公务车采购标准发布之后,公司就按照相关要求向工信部提交公务车采购申请材料,当时提交了宝骏630[综述 图片]和五菱宏光[综述 图片 论坛],但公布的结果名单中,没有这两款车型。“目录公布后,相关负责人与工信部沟通情况,工信部方面要求继续提交相关材料。”
对于研发费用比例达标等问题,这位人士称,上汽通用五菱“另起炉灶”重金打造宝骏630,在研发投入上的费用很高,但他并未透露具体数字。
感到委屈的还有东南汽车和广汽本田。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昕表示,东南汽车也正在向工信部提交申请材料,从研发费用上,东南汽车的研发费用是符合规定的,在新目录中有望出现东南汽车的车型。
广汽本田很早就响应了建立自主品牌号召发布了合资自主品牌理念,并迅速上市了第一款新车S1。不过,理念S1[综述 图片 论坛]的排量和价格过低,并不被认为是公务车采购的首选车型。
郑州日产入围车型包括东风品牌帅客[综述 图片 论坛]和御轩[综述 图片 论坛],但日产NV200[综述 图片]落选。郑州日产方面人士也表示,其研发费用满足标准。
业界认为,《目录》有争议,也“敌意”,一项扶持自主品牌的政策,变相打压了合资企业的竞争市场。
新采购“游戏规则”
以往,外资品牌独占公务车采购半壁江山,而这次外资品牌以及合资自主品牌均无车型入选,这背后是公务车采购游戏规则的变更。
对于新的游戏规则,新华信汽车市场研究服务研究副总监季旭东对表示,新游戏规则并没有违反WTO的各项规定。
作为此次公车采购目录制定的参与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在今年2月中汽协月度会议上曾告诉媒体,《目录》的制定不存在故意排斥合资品牌的情况,“我们按照一个规则来做,在我的印象中合资品牌、自主品牌都有上《目录》,目前政府有关部门还在最后审批过程中”。
由此看来,众多合资企业车型没有入围的重要问题是,合资企业多不符合申报企业需 “具备持续的整车技术研发和产品改进能力,设有产品研发机构,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等要求。
季旭东说,放眼制造业,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都是高于3%以上的,尤其欧美企业研发费用的标准都是3%起,在研发费用投入上,汽车合资企业研发投入属于另类,基本是原车型的改进,投入成本较小。
季旭东认为,不能因为这次全是自主品牌进入就认为是对合资品牌关上大门,只是多数合资企业研发投入少,达不到标准而已,“外资品牌想进入公务车采购,就必须往研发上投入。”
合资自主或无疾而终
尽管公务车采购不全是为了扶植自主,但是综合各方观点看,扶持自主品牌企业政策将相继出台,合资自主在整个大环境中的前景似乎将更坎坷。
对于合资自主品牌的崛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张伯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一些走市场换技术的人对借助外资企业技术发展中国汽车产业仍有幻想,希望在合资企业中建立属于中国自己的品牌。刚开始,外资企业并不喜欢建立自主品牌,认为坚守母品牌,有利于在中国的成长和发展,而建立一个新品牌要加大投入力度,这是外资企业不情愿的。”
虽然政策“倒逼”外资企业就范,但作为股东方,跨国企业并不重视新品牌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多数是把原来淘汰车型进行修改以敷衍。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淘汰车型的技术起点比自主品牌企业高,价格便宜,将在相当范围内冲击自主品牌企业市场。
有业内人士也认为,《目录》出台其实是为了扶持有技术投入的企业成长,目前就是扶持自主品牌企业成长。“在政策鼓励逐渐明朗,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再次泾渭分明之时,如果跨国企业不能真正对合资自主品牌进行技术投入,那合资自主品牌将何去何从?”
相关报道: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485909
1近期上市配2.0T动力SUV 自主极 -
314297
2将上市小排量SUV前瞻 高效环保新趋 -
168081
3铃木新款VITARA9月上市 定位小 -
150476
4凤凰试驾东风本田全新CR-V 科技升 -
145750
52017款奥迪A6配置曝光 或减重1 -
141357
6试驾奇瑞路虎揽胜极光 不同仅是尾标 -
116350
7广汽传祺GS4北京上市 售9.98万 -
104859
8上海车展十大超炫顶级豪车 有钱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