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or奇迹 从方韩大战看本土汽车工业

2012年03月28日 14:50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作者:贾可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2012年开年以来,我一直以极大的兴趣关注方舟子打假韩寒的最新动向。实际上,在麦田质疑韩寒之初,我就凭感觉认同了这种质疑,因为我偶然读到了又谈革命又谈民主又谈自由的“韩三篇”,并对此深感失望。

等到后来方舟子开始大规模质疑韩寒的时候,我就成了坚定的支持派。我认同方舟子从文本角度对韩寒是否代笔进行质疑,并且对他的分析表示赞同,但最初我更感兴趣的文章都是从文学的尺度,从公共知识分子的尺度对韩寒进行质疑。我认为,那才是釜底抽薪的做法。

韩寒气势汹汹没有太多逻辑的回应坐实了我的判断,这甚至让我不用看文章就判断出了其水平的高下。当然不看文章就下判断是危险的,但是大量分析文章对署名韩寒作品的引用,先前我读过的他写的几篇博客和最新的几篇博客,再加上我最近认真读过的被转的到处都是的韩三篇,已经能够让我小看这个青年“文豪”了。

后来,鉴于韩粉没有道理的盲从表现,我改变了原先的想法,转而认为方舟子主攻韩寒是人造的,可能对中国社会的贡献将会更大。因为论证一个不好好读书的人不可能写出那些署名韩寒的文学作品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是要让更多的人清醒过来,意识到相信奇迹不相信常识的世界是多么荒谬。

或许有很多人会认为我这样的想法是小题大做,自寻烦恼,即使韩寒有问题,但是你真的认为有那么多人会受到韩寒的影响吗?你要是认真,就等于是自寻烦恼。我的看法是:问题确实很严重,相信奇迹不相信常识已经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病,它不仅仅发生在韩粉身上。

我的工作是汽车商业报道,长期和中国汽车工业的各方面人士打交道,我深知这个行业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有用无用,我也在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未来操心不已。

2011年,也就是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我终于发现,相信奇迹不相信常识竟然是中国本土汽车工业的一个通病。至于这个病的病因,我想大概是因为21世纪初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黄金十年所致。在那个“播下跳蚤就能够收获龙种”的年代,成功几乎是随随便便的。对早期自主品牌从业者如此,对靠合资谋生的人也是如此。这种肤浅的成功造就了他们的狂妄,也导致他们对自己刮目相看,再进一步,他们相信自己就是奇迹的产物。

一旦产生这种想法,这样的人就不再遵循常识,车卖不好,他一般不会责怪车的水平不行,相反却要让营销人员背黑锅。于是各种匪夷所思的产品出现了,于是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现象出现了。这种不清醒常常还可能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很可能整个团队的想法就是如此,这个时候你要扭转局面,几无可能,除非遇到方舟子。

实际上,方舟子也没有这样的可能,因为直到现在还有众多韩粉力挺韩寒,即使有不力挺者,他们还是抱着残存的希望,说现在是否代笔好像还没有定论吧?这话听起来貌似有道理,但骨子里就就是不相信常识。一个不相信常识的人,他常常就是一个狂妄的人。一个狂妄的人,他做事就没有边界,也就是说没有底线,只有现实的、残酷的教训能够才能够让他们清醒。

有时候我就想,2009年初国家对汽车的刺激政策反而是害了本土汽车公司,让他们对疼痛延迟了感知,让他们没有任何变革的冲动。在这个意义上,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是件好事。它能够让大家感受到挑战,也才能够有变革之意。

不幸的是,刚到2012年,各种对中国汽车市场向好的预测就来了。这让我不由得担心,刚刚准备战斗的人,会突然放松警惕,从而再一次贻误逃生或者壮大的战机。这就是我从今年的方韩大战中得到的启示。

《汽车商业评论》杂志今年再次推出2011—2012中国汽车蓝皮书,虽然编辑部呕心沥血地制作,但它所起的作用也就是给大家提个醒。不过,我想,这已经足够了。这里,顺便再邀请读者诸君参加即将于4月7日在北京举行的2012第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它是一个意见的大讲堂,能让我们的头脑更加清醒,从而更加成熟。

[责任编辑:linyz] 标签: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