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陆逊:商务部着力推动中国汽车国际化

2011年09月03日 11:36
来源:凤凰网汽车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凤凰网汽车讯 以“汽车社会与产业未来”为主题的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于9月2-4日在天津举行,凤凰网汽车正在为各位网友呈现专业、客观、立体化全程现场报道。在9月3日的论坛上,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支陆逊演讲。具体内容如下:

支陆逊:商务部着力推动中国汽车国际化

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 支陆逊

大家好,非常荣幸出席今天的论坛,并就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问题跟大家做一个交流。因为从世界范围看,汽车产品作为第一大货物贸易产品,也是产业高度国际化的产业。世界上汽车产业的强国无一例外的都是强国。德国、日本、韩国,他们的出口占比在出口的量,汽车出口整车量里面的占比分别是76%,65%,50%。我们国家这个比例仅仅为3%,我们2010年出口仅为56万辆,我们的产量已经超过1800万辆。但是,随着我们国家汽车的产业逐步走向国际,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从汽车产业国际化的现状,发展的机遇,分别试图说明两个问题。从如何看待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到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怎么办。

第一,我们汽车产业国际化的成绩虽然显著,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从加入WTO以来,中国的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特别是出口也呈现了快速的势头。2010年我国汽车产品的整车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5.8%,汽车零部件的出口额年均增幅也达到了35%。今年的1到7月份,就是汽车工业出口也达到了290亿美元,同比增长29.2%,高于同期贸易增长的速度。从产品结构来看,我汽车产品的出口,整车速度已经覆盖了轿车、货车的各种车型。乘用车的比例从2011年在出口的占比里面不断上升,中低档车有强烈的优势,而且部分的零部件已经在全球占领重要的地位。并且已经进入了跨国的采购体系。 整车方面国有民营企业是主导,而且自主品牌是占决定地位,目前我们整车是由广州的丰田本田在加工里面,其他的都是以自有品牌的形式出口。零部件国有企业和合资企业各占一半,我们的出口市场达到了210个之多。而且我们的整车基本上是以发展中国家和市场为主,我们的零部件基本上以发达国家为主。

从出口的方式来看,我们已经开始从单纯的货物贸易,产品贸易慢慢走向国际市场。在一些出口国别里面开展SKD,有些甚至在直接投资。 总的来看,我们跟有些行业的专家也做过探讨。总的来看中国的汽车产业国际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已经实现了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因为大部分企业都在我们国家设立了合资品牌。但是没有大部分国际化,因为我们仅有一小部分的自有品牌在国际市场。已经初步实现了产品国际化,但是还没有实现企业国际化。因为我们现在出口大多数是以简单的货物贸易,我们管理理念,文化跟国际发达国家的公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应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在逐步的缩小。国际市场对中国的产品应该需求是在逐渐上升的,这是我们得出的判断。

第二个判断,我就想给大家讲讲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挑战。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外部趋紧,但是真正制约我们的因素还是来自内部。从十二五来看,从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两个市场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第一个是外部需求,第二个是比较优势。十二五从总体来看,世界经济的复苏,基础还是脆弱的,进程缓慢。全球经济将处于一个低速增长时期,而且这个时期是一个中长期的趋势。同时国外的关税,技术贸易壁垒等等问题也抑制外部对我们产品的需求。

第二个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包括用工的成本,土地能源的约束,人民币汇率的上升,不断提高了我们出口的成本,削弱了我们出口的这种成本竞争优势。同时我刚才讲到,虽然外部环境趋紧,但是制约我们的还是内部因素。第一个从我们现在出口的状况分析,第一个就是企业出口的战略和理念明显滞后。我们现在的企业出口大多数没有什么出口规划,缺乏对这些市场前期的了解和准备。我们现在跟国际企业进入跨越企业的路径是相反的。我们基本上不做产品的适应性改进,不做宣传,不做网络就把产品进去。简单把有订单当做有市场,甚至把牺牲质量为代价。

第二个是出口主体问题很多,我们2007年联合几个部委从生产环节抓起,规范了我们生产的秩序,严格了我们出口的一些资质,但是问题仍然很多。我们出口企业的数量比2001年增长了4倍。这是增长了平均每个出口不到150,中国企业出了国门不怕见老外,就怕见老乡。我们的竞争主要来自内部,是自己跟自己竞争。中国的出口贸易,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们出口企业的数量不仅没有下降,而且是在上升。我们2008年是11万9千家,2009年达到了12万9千家,去年超过了13万家,我们企业出口的数量是在逐步上升的。

第三个就是产品质量,现在大部分因为我们的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后,导致我们现在的企业的竞争手段主要是价格、规模。所以大家都是在拼价格,拼价格拿订单。所以我们盈利水平低,而且低价格、低水平的形象在国际市场没有得到改变。总的口碑没有得到好的改善,国外,特别是非洲市场对我们产品的质量问题还是抱怨挺多。

第四个,境外的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严重。现在我们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严重的依赖经销商。而且是在流动环节里面的经销商。连生产企业都没有渗透进去,国外有些经销商同时代理我们四到五个企业的品牌。所以我们没有自己的经销商,我们的议价能力就很弱。所以很多售后服务就是一锤子买卖,配带一些零部件。还有我们售后服务没有及时跟上带来的质量问题。 第五个就是研发能力,我们国家汽车企业平均的研发不足2%,零部件的企业更是0.6,以跨国公司5%的水平差距还是很大。所以这种粗放的方式,长不大,做不强的机制,特别是在内部因素严重制约我们出口国际化的情况下,中国的汽车产业国际化要想取得持续、健康发展的话,必须加快结构调整,转变方式。

第三个方面,我想讲讲,中国汽车产品的国际化的出路在哪里。有哪些空间,我们像汽车产品这样,产业这么大,出口占比这么小的是唯一的一个。我们现在外贸产品有几百中是全球第一,机电产品也有几百种是全球第一。但是汽车产品仅仅占3%,所以这块就是空间非常大。我们觉得将来它是作为转变方式,作为新的增长点一个非常好的产品目前。

第二个就是空间大,因为我们国家跟发达国家,跟发展中国家这种产业结构的互补,这种格局没有改变。我们国家的出口,特别是是以中东、拉美等市场为主,我们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人家的低端产品甚至二手产品,所以没有在发达国家形成正面的竞争。

第三个就是我们国家的工业实力是发展中国家无法比拟的。所以这块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基础。 第四个方面,我们产能过剩的压力也逼迫我们很多企业要走出去。要消耗它的一些产能。第五个就是中国整个承接加工贸易的优势在逐渐的增强,所以中国仍然是国际上,特别是跨国公司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所以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汽车产品必将成为我们出口支柱型的产业,也必将成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重要的载体。

第四,我给大家讲讲怎么办?我们商务部在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设想。十二五期间我们按照分类指导,有保有压的方式,特别是重在给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将来我们的政策是重在调结构、转方式的方向。主要是在鼓励企业创新,包括发挥中间作用,在这些方面出台一些政策。2009年我们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汽车的发展目标,包括指导措施。

去年以来我们研究制定了我们国家汽车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规划。总的来讲,一个总体的思路就是中国的汽车产业国际化要实现两个转变。具体就是在市场、网络、售后服务这块,主体结构这几个方面着手工作。具体来讲,我们准备在9个方面做一些具体的推动。第一个就是全面的推进国家汽车基地路线出口的政策,反映了中国出口的水平。

我们想通过中央部门和地方对基地的共建、培育,将来发挥基地的引领,提高我们产业的聚集度和国际竞争能力。 第二个就是要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能我们要利用一些公共的资金支持基地在遵循WTO规则的前提下面结合本地的特色,打造研发、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 第三个推动企业的创新,我们将以论证和标准作为重点,来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同时我们也以企业基地作为载体,鼓励企业加大招人才,引资金的力度,进行引进、吸收、再创新,增强我们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也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去采取合资、合作,并购的方式,提升创新的能力。

第四个方面就是进一步规范我们的出口秩序,我们今年和五个部委通过境外营销网络建设的条件来加大我们规范的力度。 第五个就是要推动企业建设境外营销网络,特别是要由单纯依赖国外的经销商变成建设自主的营销网络。

第七个方面就是诚信体系建设,这是出口的主体太多。国外对我们企业很多的这种信仰,他是相信政府,我们想通过政府的信誉专家给企业。通过我们建立一个优质产品供应商的目录,我们可以影响国外的消费者,通过影响他来影响他对中国企业的采购,产品的选择,通过他来影响我们产业的发展。

第八个,应对国外的贸易壁垒,帮助我们建立汽车一个贸易的机制。特别是加强对贸易规则的研究和应用,通过我们的中介机构,及时的研究通过商务部及时的了解、收集主要出口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论证的程序。我们整理以后提供给企业,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第九个,我们要充分利用双边合作的机制,组织若干个以我们国家产品互补性比较强的市场,进行组织行业,分行业、分项目进行对口的交流洽谈。加大企业在合作、引进技术方面进行合作和交流。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zhangyz] 标签:商务部 国际贸易 汽车产业 国际化 举措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