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0年7月1日,我国首部小学校车安全国标《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正式实施。当时,该国标曾被各界寄予厚望,然而事实却是,该标准并未起到应有作用,校车安全事故仍然层出不穷。时隔一年,校车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更加完善的标准也在抓紧制定之中。此时,我们有理由担心,新的标准有可能遭遇与之前标准同样的命运。[参与评论]

 

国人尚无校车观念

一年前人大代表校车提案曾被骂

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提交了一份《关于实施全国校车安全工程的议案》。在议案里,他提出“校车行驶过程中享有某些特权,比如只要校车停靠在路边上下乘客,它旁边的车辆都要停驶且保持车距”等建议。“议案内容公开后,不知道有多少网友骂我,说搞什么特权!”校车享有特权?很长时间内,这似乎是痴人说梦。[详细]

现在全国符合标准校车几乎为零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符合标准校车几乎为零,即使目前正在运营的校车,也存在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学校附近途经的客车比较少,超载现象无处不在,在一些农村地区,农用三轮车、拖拉机和报废车辆等成为学生上下学的主要交通工具。[详细]


编辑点评
林子:当一项标准达标率为零时,这个标准一定是有问题的。它是否考虑到了各地的实际情况,标准落到实处需要多久的过渡期。制定标准是一会事,标准的执行是另一回事。两个环节脱节,凸显的是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不足。

凤凰调查

调查

1.您认为应当为校车配备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专业人员吗?
是的,教育背景与专业素质是必须的
没必要,随便什么人都能干
说不清
2.您认为男性幼教老师(校工)是社会认可的成功人士吗?
是的,男性幼教是一份高尚的工作
不是,男性幼教地位尴尬
不好说
3.您愿意舍弃或部分舍弃现有工作,义务担当校车人员吗?
愿意
不愿意
现在不会,以后或许会
 

 

没有标准很可怕 有了标准一刀切更可怕

强行推行专业校车标准 或导致学生无车可坐

前年初,石景山区全面取消中小学幼儿园校车。一年前,朝阳区东坝乡多所打工子弟学校协商共同“叫停”了校车。记者还发现,在教育部下发关于整治校车的通知后,本市有地区要求民办幼儿园负责人签订责任书,“不准用明火,不准用校车”……现在,各地都在展开校车安全大检查,而安全检查之后,校车更新理当提上日程,但在旧校车被叫停、新校车还未上岗的这段时期,如何解决孩子们的上下学问题,却不能回避。[详细]

标准的无奈:很多设想因与交通法规冲突而取消

2010年7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标准》开始实施。不过标准的制定只是完成了其中最少最初期的一点点工作,并且很多设想最后因为与我国的交通法规冲突而不得不很遗憾地取消了。[详细]

编辑点评
林子:我们的社会有太多的标准,却有更多的问题。牛奶里添加三氯氰胺是因为没有标准吗?地沟油不能上餐桌是因为没有标准吗?核载9人的车辆不能乘坐64人,这是常识,也是良心,而不是标准。

编辑观点

校车人员专业化:可望不可及的美好想法

根据凤凰网一项调查,接近9成网友认为校车人员应当具备良好教育背景和专业素质。但提及如何看待校车人员社会地位时,有超过6成网友转而表示,校车人员的社会地位在现实生活中相当尴尬。而一旦涉及个人利益,被问及是否愿意义务担当校车人员时,超过7成网友都表示不会担当义工。[评论]

优胜劣汰不等于不保护弱势群体

国人对于进化论的迷信,导致了优胜劣汰法则在中国社会的盛行,高度竞争社会成型的同时,却是对于弱势群体保护的缺失。十几二十年前,农村地区的家长拉着孩子的小手送孩子上学,而现在,为了挣更高的工资,他们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我们无法苛责他们不负责任,我们只能说畸形的社会发展造成了太多的问题。[评论]

校车事故仅仅是因为没有标准吗?

专业人员?备遭轻视

在我们的大脑里,都默认一个观念,幼教老师是女人干的工作。社会观念的作祟,使得男性幼教人员身份尴尬。从反面来讲,即便社会认可了男性作为幼教人员的正常合理性,是否就会有优秀的年轻男性愿意承当这份工作? 答案又是不确定的,甘肃当地的校车司机月收入仅有八百块,工作繁重,责任却一点都不轻。我们怎么想象一个身高体壮,有良好教育背景,和蔼可亲性格开朗的人心甘情愿去做一名校工。 [详细]

专业车辆?难进校门

国内有例可循的有浙江德清,但德清案例却是难以复制的。德清为购置校车共计花费2000余万人民币,而这仅仅是购置费用,还不包括其他人员费用管理运营费用。2000万,近乎于西部一个县整年的教育支出,甘肃会宁以不惜血本投入教育著称,但其一年投入也仅在5000万左右。显然,动辄几十上百万的校车不是当地承担得起的。[详细]

照搬国外?水土不服

也有人提议学习日本校车经验,可我的观点是,日本的校车经验,根本无法移植到中国。在日本,普通公交车进站精确到分,公交迟到一分钟被视为运营事故,工作人员需向乘客道歉。各种车辆更是非常注意秩序,不仅不会“加塞”人为增加拥堵,甚至还会算好时间事先为有轨电车空出道路。而校车的准点准时,则比公交更加严格。日本地方有相当自治权利,民间机构有权自我管理本地教育事务。地方政府则扮演提供经费与协调具体工作的角色。以上种种,国内可能实现吗?[详细]

编辑点评
林子:国足冲击世界杯失败后,足协曾赴日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却尴尬的发现日本经验根本无法移植到中国。校车问题同样如此,日本公交进站精确到分,国内公交进站连时间表都没有;日本家长不会主动到校门口接送孩子,国内家长接孩子恨不得把校门挤破;日本的校车司机大多是经验丰富的中壮年驾驶员,我们的校车司机只能拿几百元薪水,无人问津。

国内现状

国内校车发展现状浅析

2010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明确规定了校车的安全要求。对车辆的内外安全设施配置都做了详尽规定,并明确指出双层客车、铰接客车等不应作为校车。但标准的出台仍旧避免不了非法校车的存在,校车事故层出不穷,该标准的落实与监督有待提升。[详细]

国内小学校车国标存严重缺陷

与美国校车强制标准包括了各式学校的专用校车不同,这个标准只涉及小学的校车,而对于其他学校的校车尤其是更经常发生问题的幼儿园校车没有制定强制标准。更关键的是,这个标准只是一个设计和制造标准,并没有相应的管理法规来规定,谁来买这种校车,谁来营运,谁来监管,不使用这种校车会有什么后果。因此,该标准实施后,“山寨校车”依然横行。[详细]

除了制定标准 我们还能做什么?

常识有问题 还是标准有问题?

我们都认同应当拿出一部分公车经费来购买校车,却又暗暗羡慕别人可以用单位公车接送小孩上下学;我们都认同校车应当安全舒适,却又默认公交严重超载合情合理;我们都认为校车人员应当身强力壮专业可靠,却又打心眼里认为男性幼教老师是奇怪惹眼;我们都认为校车经费应当专款专用,却又害怕经费拨给学校会被挪至他用;我们无法提供足够多质量过硬的校车,却又苛责黑校车唯利是图。 [详细]

完善标准法规仅仅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目前我国校车管理存在盲区,既没有明确的部门负责,更缺乏相关的法规来规范。涉及校车监管部门看上去很多,工信部、交通部、公安部、教育部、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等,但权责不分,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佘振清认为,相关标准和法规的完善只是迈开了第一步,监管问题若不厘清,校车推广的死结依然难以打开。[详细]

编辑点评
林子:制度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简单的制度归因论,导致的后果是无人负责。我只是制度的工具,凭什么让我负责任?不培育独立的公民意识,多好的制度到了中国都会被糟蹋掉。

国外经验

中美校车的悬殊对比

美国校车采用接近于中重型卡车的非承载式车身结构,可抵御外部强烈撞击。[详细]

国外校车如何保障安全

国外的孩子们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上下学?他们的校车如何保障安全?[详细]

 

您认为校车问题短期内可能解决吗?

·国家已经着手制定专业校车标准及相关法规,强大的中央财政也完全有能力解决校车经费问题,只要领导足够重视,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不能

·校车问题实质是中国社会发展脱节的产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差服务意识不强在这里都有体现。

 

相关专题

上期回顾:为什么发展校车刻不容缓?

校车治理,刻不容缓,国家应当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详细]

五问校车三:校车企业背负几重山?

专题策划:肖建华 制作:林彦中

网友评论
分享到:分享到腾讯微博分享到QQ空间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