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周二,美国专业开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和能量存储系统的公司A123宣布,已为其美国业务申请破产保护,其汽车电池资产将被江森自控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
今年8月,该公司与中国最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浙江万向集团达成协议,后者将向A123注资至多4.50亿美元,作为回报获得该公司80%股权。但这起交易尚未完成,按照A123在今年7月份的说法,公司的现金流只能继续支持5个月,因而来自万向集团的注资有望帮助其渡过难关。
鲁冠球希望通过A123优势电池技术建立自己“锂电帝国”的梦想或受阻。
4.65亿美元投资触礁?
A123曾一度是美国锂电行业的一匹黑马,市值曾高达26亿美元。不过该公司业绩在2011年开始急转。2011年A123净亏9700万美元,今年第二季度亏损达8300万美元,其在7月公开表示,只剩下维持5个月生产的现金流。
根据协议,万向集团计划向A123提供4.65亿美元的资金,成为A123公司最大的股东,控制A123公司80%的股份,并且掌管A123在美国底特律市的两家电池工厂以及位于密歇根州安阿伯市一家工程中心。在协议签订的一周内,万向集团向A123提供了2500万美元的初始信用资金。
意向书签订消息传来后,万向集团旗下的万向钱潮(000559,SZ)开盘即涨停。不过一些分析师并不看好此次投资,“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要真正启动,至少仍需等待五至八年,更大硬伤来自A123本身,强大的研发能力意味着烧钱”。
据了解,万向集团与A123已经达成最终协议,但根据协议条款,万向集团后期的注资还需满足一定条件,比如此项投资需要获得美国境外投资委员会和中国政府的批准。
对于A123最终是否会破产,战略投资协议是否会如约签订,以及鲁冠球是否依然砸4.4亿美元或更多钱来拯救A123等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万向集团,截至发稿未得到答复。
万向的美国战略
为了在未来产业 (清洁汽车)领域确立领先优势,对A123的收购反映了万向在电池技术方面的渴求。但是,核心技术仍是这笔交易无法完成的关键因素。
西南证券分析师刘峰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对企业的控股和对专利技术的控制是两回事,在收购国外企业时,其附加条款中往往就有对技术使用的限制”。
对A123的收购除了顺势而为,也是万向集团的美国战略重要表现。
A123主要由万向美国操作,万向美国是万向集团的全资海外公司,成立于1993年,迄今已收购数十家美国本地企业,全美范围已拥有28家工厂,员工5600余名。
2011年,万向美国实现营收2.27亿元,占公司全部营业收入的7.40%。刘峰在分析万向国际业务时称,“万向美国市场显著扩大,并在美国实现本地化管理、生产和销售,降低了愈演愈烈的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实施‘双反’制裁以及针对零部件产品出口潜在的贸易风险。”
“在国际经济形势放缓的情况下,‘走出去’成为中国企业一个很好的选择,不过由于信息不对称、法律法规、政策导向、文化差异和工会组织的沟通等等因素,都会使中国企业在国外的收购困难重重。”刘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